余以为 专栏作者
"我向深圳人民道歉。"在豪赌深圳房价失败后,徐滇庆先生在致深圳人民的道歉信第一行这样写----既没有像克林顿向美国人民道歉那样用上程度副词"深深地",也没有中国人惯用的感叹号,徐滇庆用了句号。句号之后,我们再也找不到与道歉相对应的句子,没有考虑深圳人民接受或不接受道歉,既没有陈冠希的"请"也没有克林顿的"谢谢",只用八个字加一个句号就完成了道歉任务,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收益,反映了徐滇庆作为经济人的精明。 一年前,在那次深圳会展中心演讲中,被主办方冠上"知名经济学家"的徐滇庆,听众此前知其名者并不多。论坛听众多半为有产者,为回报主办方的厚待,徐教授在论坛上讲些好听的话语,让主办方及其贵宾级客户们双方喜气洋洋,鼓励消费和被消费,尽一个演讲嘉宾的义务,乃在情理之中。因此,徐教授道完歉,随即表示当初预测房价不该被人搞成娱乐性的新闻。 娱乐新闻与当下盛行的学者演讲的区别在于,前者免费,后者收费。受人钱财当然要替人说话,怎能像娱乐新闻那样较真呢?正如成龙道歉时所言"犯了每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预测价格或涨或跌的经济学家多了去了,无论涨跌都有一大堆失误者。拉链门要追究真相,艳照门要论个是非,国内学者的演讲却认真不得,认真起来,我看恐怕很多学校都开不了课。 另一当事人、深圳人牛刀偏要像对待艳照门之类娱乐新闻一样较真,赌上了。幸好徐教授没有盛名之累,娱乐就娱乐吧,一路走来,陪广大群众娱乐了一年。要说徐滇庆上了牛刀的当,也不对。当初徐教授语不惊人死不休,"绝对""肯定"之类的断言不绝于口,并不符合一般学者风格,即便是收费的演讲。他用这个表述风格无非是为了早日"名副其实",顺便照顾一下时刻担心无料写稿的记者同学。再说明知中国赌博尚未合法化,牛刀一说开赌,他就答应,显然也没有当成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事情认真看待。经过一年来的炒作,现在的徐教授,声名鹊起,演讲约不断,是时候完成产业转型了,所以干净利落地为娱乐画上句号。 在收到徐教授的句号式道歉之后,作为赌局中对手,以及深圳人民中的一员,牛刀表示不接受道歉。相信像我这样的旁观者,绝大多数还是期待徐教授保持娱乐的心态继续玩下去,起码玩到整版广告刊登吧。出来混,总是要还,演讲费里面抽点就行了。 作为缺乏徐滇庆那样的"经济学的科学逻辑和分析"能力的普通市民,又想响应徐教授的号召"抛弃主观情绪",特别渴望有识之士指点迷津。徐教授道歉信的内容依然以分析当前形势和预测未来为主,"在流动性严重过剩的情况下,金融危机正在我们四周徘徊,朋友们,要警惕啊!"----慢着,究竟当前的房价是涨还是跌呢?已经找不到一年前那样明确的指示了。大概喊牛牛不来,来了熊,这回喊狼来了。 深度解析:房价赌局与经济学家的信任危机
马光远 经济学博士 著名的徐滇庆教授和知名财经评论人牛刀之间关于深圳房价是否下降的赌局,在高潮将起之时却因一方当事人的"提前交卷"戏剧化地戛然而止:之前自信"百分之二百赢"并且拒绝道歉的徐教授7月1日在自己的博客发表了长达2000多字的道歉声明。 一场堪称极品的精彩大片就这样"黄了",对惯于看热闹的吾国民众确实是个莫大的遗憾,但对于饱受房价暴涨之苦而无能为力的老百姓而言,徐教授的道歉至少在精神上给了他们小小的安慰。如果我们事先不知道这个赌局的主角,很少有人会把这个赌局和著名的徐教授联系起来,在一般人的眼里,像徐滇庆这样的著名教授应该是学风严谨,出言审慎,极具权威的专家的代名词。可惜的是,恰好是这样的大专家,却不慎染"赌"而成为娱乐新闻的主角。徐教授在道歉信里说,为了避免这个事情被"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其"理性选择"了道歉。但是我不明白,对于一个赌局,我们不以娱乐化的心态来阅读,难道要我们把它当作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说实话,这个赌局,除了徐教授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通过"囚徒困境"中的艰难博弈,利用"理性预期",最终选择道歉这样一个对他而言可能是最优选择的结局有点像一个经济学家做出来的之外,我看不出这个赌局与两位所谓的专家身份相符的哪怕一点点元素。对于一场开始就注定没有赢家的赌局,两位大专家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却意犹未尽,不客气地说,确实有点斯文扫地。 毫无疑问,这种赌局的本质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学风问题。赌局本来就是娱乐,和学术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打着学术的幌子沽名钓誉,则更是对学术的玷污。深圳房价赌局,正如徐教授自己所言,反映的恰恰是中国学术界普遍浮躁的学风。作为一个其观点被民众所信赖的公共知识分子,重要的并不在于其观点正确与否,而在于其看问题的深刻和结论的严谨,而经济学的宗师凯恩斯爵士早就指出,严谨的思想对于制定经济政策是至关重要的。平心而论,徐滇庆教授虽然屡有惊人之语,但其学风在国内学人中是我所钦佩的。徐教授在其大作《房价与泡沫经济》中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多元博弈,情况非常复杂,不确定性很强。贸然预测房价走势,起码说明这个人没有学好对策论。"同时,徐教授在书中还说:"在研究房地产市场的时候,许多学者和我一样,都有一个相同的困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为什么经济学界的学风会如此浮躁?如何才能在整治房地产市场竞争秩序的同时也整治一下经济学界的学风?"言犹在耳,徐教授却忘记了自己这些曾经的真知灼见,想来令人痛心。 如果我们稍微关注一下,这种学风的浮躁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学界的时尚。目前,中国经济面临诸多困难,正处于转型期最关键的关口,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身处如此伟大的时代,应责无旁贷奉献自己的智慧,静下心来研究经济问题,为公共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或者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弥补和欧美等国在经济研究方面的差距。但中国的经济学界,很多所谓的权威专家,热衷于做一些"占卜学"的工作,今天预测股票指数,明天预测房价。这大概是受了谢国忠预测亚洲金融危机、许小年预测千点论而一举成名的刺激,便纷纷仿效,做出种种一再落空的预言,一旦偶尔蒙对,便似乎确立了自己在经济学界的江湖地位,难得静下心来好好练练内功,这种极端功利的学风势必危害中国经济学努力的基础和未来的方向。 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改革深水区的国家而言,在社会分层日益明显、利益博弈日趋加剧的情况下,独立的有学识的公共知识分子处于国家和市民社会的衔接部位,起着社会和谐安全阀的作用。这样的知识分子,既不是政府的注脚,也不是利益集团的附庸,而是真正站在权威和中立的角度解读中国政经的真实生态。所以,真正的专家是是社会正义的最终保障和社会正义的"搬运工"。而包括中国经济学界在内的专家群体的现实告诉我们,他们显然难以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他们要么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要么屡屡错读经济形势,专业信用饱受质疑。借用波斯纳的话说: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真的"衰落"了,公共知识分子的作品正变得越来越差,越来越没有味道,并且也越来越不重要,这种信用机制的崩溃对于一个转型国家而言无疑是很危险的。徐滇庆教授在房价赌局中的败北,无疑使专家的信用危机进一步恶化。徐教授输掉的不仅是和牛刀的赌局,更是民众对经济学家的基本信任。 徐滇庆教授在他的书中还说:"作为一个学者应当对自己的研究结论负些责任,对自己的失误有所交代。特别重要的是以后要在学风上有所改进。"诚哉斯言!徐滇庆教授以自己公开的道歉为自己浮躁的学风买单,代价不菲,对徐教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对其它好"预测"的专家更是一记警钟,这正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所揭示的。作为后进,我希望公众的关注点仍然放在学风的反思,徐教授赌输了,并不意味着房价从此一蹶不振,也希望由房价赌局所引发的民众对经济学家的信任危机能够成为经济学界的一面靶子,则徐滇庆教授的道歉费不会成为经济学界的"沉没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