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多以前微软的同事,都把比尔当作他们的上帝,但我仍然觉得他是一个普通人,当然,他也是一个不错的领导者。”已经离开微软公司却仍在硅谷著名企业就职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Joseph L. Bower也猜想过未来如果微软面临巨大的变革时机,那众多的“心腹忠臣”是没法像支持比尔一样支持鲍尔默的。鲍尔默自己认为,“这就像是生养小孩,比尔·盖茨生了微软,而我却在最早期,和他一起,养育了这个孩子。” 2006年,两人都觉得角色和权力的转移基本获得了成功,于是他们商定再用两年的时间,把未来谋划好,然后比尔就可以去专心经营他的“慈善事业”了。 业界等待未来的比尔 随着微软收购雅虎的计划失败,微软在网络广告领域相对于谷歌的节节败退,让硅谷乃至世界的声音里都充斥着“微软已入暮年”的喧嚣。 不过,在今年4月底的时候,微软公开宣布已在“云计算”领域耕耘了数年。和很多公司一样,他们也认为“云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谁握住了那片云彩,谁就掌握了未来。” “云计算”的概念很难理解,起因和动机也不甚明朗。让我们先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就能明白“云计算”的意义和原理了。 美国被称为“生活在轮子上的国家”,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车子的利用效率很低,尾气排放污染严重,能源价格居高不下,道路车辆拥挤不堪。于是,从纽约到旧金山,大家都开始尝试除了公共交通之外,卖掉自己的车子,改用城市租车段服务(city car share)。 而同样面临节能减排压力,而一直引导发展潮流的高科技行业,开始的“云处理”项目,则是“节能减排”研发和尝试。 简单来讲,“云计算”是基于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技术的,因为微机本身的利用效率很低,就像汽车的利用率一样,而电脑又面临硬盘存储一旦出现问题,数据就不在的安全性问题,所以“云计算”要实现的蓝图是,所有的人通过笔记本或者台式机的简单功能上网,租用网络的“云空间”,漫步在云端的时候,由大型数据处理中心帮助保管个人的数据和记录,分享给限定的人群同步可以修改、联络。这样一来,真正运行繁忙的大型甚至巨型数据处理中心,可以利用规模效应提高利用效率,减少整机的消耗,而我们每个人的技术处理,都是漫步在移动的“云端”实现的。 这就像是由各种基金会支持建立起来的城市租车段服务一样,租用的是公共空间上的空间和时间,但使用的是自己所需的个人服务,在租用的时间段内,该服务是安全、私密和为我所用的,并且所有烦心的维护、保养、安全防护和能源消耗成本,都由“看不见”的大型机构来支付。 实际上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使用一些“云处理”的服务,像是大家都习惯于把自己电脑上生成的文档存到邮件系统中备份,这样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打开它,修改和与人分享。我们也都开始用各种网络的图片存储服务,或者日历记事簿管理器等,实际上,这就是免费地在租用网络“云服务”的空间,而我们的文档此时就处于“云端”。 谷歌的Docs服务,就是在线文档页面,用户只需新建文档,编辑内容,然后,直接将文档的 URL 分享给收件人即可。Salesforce的模式也是“云处理”的一种代表,各个公司都需要兴建呼叫中心、购买服务器、销售中心等,购买服务器和建设数据处理中心,购买甲骨文软件实现专业服务工作等等都需要大量的金钱和资源支持,但是现在这些烦心的事儿,都可以交给Salesforce来在线解决了。企业购买和租用的是Salesforce的后台服务和网络支持,Salesforce实现的是后台的安全、有效率的工作。 很难几句话说清楚“云计算”的实际情况,但是这朵云彩上的网民越来越多,谁能抓住飘忽游移的云彩,谁就抓住了未来。这个机会里,成功的可能是巨头IBM、微软或者是谷歌,也可能是未来的比尔·盖茨或者是未来的Larry Page(谷歌创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