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产业转移,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吗

[复制链接] 2
回复
77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6-14 02:0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产业转移,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吗

2008-6-13
 
 
 

A、共同属性:转移

先以中国服装产业展会和事件开头。

喧嚣的三月,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北京CHIC展和中国国际时装周。四月逐渐暗淡,在上海与北京或者天津争夺是否是金融中心尘嚣甚上时,在韩国纺织品博览会的靓丽身姿下,上海服装文化节苟延残喘得进行着,若有似无地散发着这个时尚城市显然很不海派的气质,显然,四月的聚光灯应该是福建石狮的海博会。五月和六月,开始进入产业展会的休眠期,除了偶有闪光的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外,鲜闻彰彩。七月,时尚开始复苏,而产业焦点也继续南下,深圳女装博览会,香港时装周。八月,重心飞回到北方,大连服装节。九月和十月,是各大产业集群地的盛会,青岛时装周,江苏服装节,上海跨采,大朗毛交会,沙溪休闲服博会,宁波服装交易会,绍兴纺织品博览会,当然,在金秋十月中,还有同样若有若无的上海时装周。十一月,也许才是中国时尚的一个高潮点,众多设计师在中国国际时装周这个平台上,在金顶和中国十佳的盛名之下,上演着所谓中国时尚的麦加朝圣。十一月,注定是中国服装产业的总结月,北京的时装周,给人一出恢宏的舞台剧,而真正要关注地却应该是南方虎门的服装节。前者,是面上的文章,而后者,则是帐上的数字。这样的安排,看似巧合,其实本质。犹如每年的春晚,舞台上的气势,终须背后的实效和账户上的数字打底。

而今年的六月,要关注下郑州服博会。原因有二。首先,从宏观面上说,自2006年中期开始的“产业转移话题”,在这次郑州服博会上成为主题,虽然实证这个主题的只有“中国纺织服装郑州论坛”和论坛上重复着祥林嫂式话题的官僚;第二,从人物面上看,再次看到了魏林—张肇达的组合。2004年,魏林和张肇达开始出现在上海,于是,现在大家似乎已经看到了一个世贸商城的成功。这也是一种转移。郑州服博会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看似繁荣实则戏路的展会,也不是张肇达和马艳丽的“大河之秀”(这名字真不好,容易让我这样刻薄的人联想,是去年他的黄河发布吗?还是前年她的黄浦江传闻吗?难道是他们刻意让大家联想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刻薄的人不是我了,而是他们了),更不是“郑州世贸商城欧洲风时尚发布”(这名字太容易让我联想到2005年上海世贸商城那些以“风”为主题结尾词的发布)。而是“转移”,这也许是整个六月,甚至整个2008年度,最可以关注的话题。因为无论是整个国家产业宏观形势面的,还是风云人物实效利益面的,转移才是它们共同的属性。
 
 
 
 

B、产业转移:命题成立吗?

关于产业转移的逻辑,官方和媒体是这么阐述的:东部区域在土地、能源、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供应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个看似成立和通顺的表达,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到底是什么促使产业的转移呢?我的理解是,与其说是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还不如说是当地市场和流通逐渐发展背景下的纺织服装产业快速成长机会。这可以解读成为几点意思:(一),产业转移是商机。对于东部成熟产业链条上的各个商家,产业转移其实就是“商机”,产业都转移了,你们还不去那里圈地阿?这也就是为什么可以解释郑州服博会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服装产业园推出来呢,谁叫这商业地产的利润(看似)诱人啊?当然,我们还不会忘记,2007年安徽省邀请浙江和广东的服装厂商考察当地的事件。(二)、产业转移是区域发展大计。对于郑州这样的转移地而言,产业转移的概念对你们意味着什么?那潜台词就是“GDP的快速增长,富可敌中部省的专业集群镇,土气却自信轰轰的地方政府”,当然,也可能是“酱油般的河涌”,但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区域发展大计”。

我的意思是,产业转移的前提和诱因必须是市场的规模化。而不是成本层面的“土地、能源、劳动力、原材料”等因素。周少雄等产业枭雄们在论坛上纷纷举言,产业转移需要“供应链的完善配备”、“减免高速公路收费,降低物流费用”,这无疑是从成本角度担心“商机”能否实现,背后其实就是对当地市场规模化程度的担心。资本论中的“利益驱动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配置论”已经告诉我们,市场才是真正有力度和作用的无形手。因此,“产业转移是商机”这一隐含的潜台词,能否实现的关键是区域市场的规模化程度。规模化程度有个指标:渠道和终端消费市场的规模化程度,也就是说,要有足够大的市场。新疆腹地,土地、能源,劳动力(建设兵团),原材料样样丰富,为什么没有形成专业产业集群呢?因为没有规模化的市场。对于周少雄这样的服装大颚们而言,固然考虑供应链成本、物流成本还有政策透明和税负的减免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要验证区域市场的规模化条件是否已经具备和成熟。

我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产业转移--中部地区的发展,还能不能走东部先发产业集群地的老路?是否还要走东部先发产业集群地的老路? 前者取决于:(一)规模巨大的外贸代工机会;(二)资源禀赋。是否具备足够的土地、廉价劳动力、持续可供的能力和原材料?后者则取决于:(一)政府公共政策,社会,以及当地居民对于劳动型密集产业发展背后,诸如劳工对待、环境污染、税负减免、土地提供和出让等代价的承受能力;(二)差异可能。如果以上三个条件都具备,假设几年、几十年以后,产业转移后的后发产业集群,比如在生产和产品层面上,已经具备了和东部先发产业集群平起平坐的实力,那如何体现差异化和竞争优势呢?

综上所述,验证“产业转移”这一时尚命题成立与否的标准有:(一)区域市场规模化程度;(二)规模巨大的外贸代工机会;(三)资源禀赋这样约束条件的成立;(四)粗放型产业发展模式的代价承受能力;(五)未来差异化的可能。
 
 
[转载和引用该文,请注明出处:绣服荼靡 http://fashion.folo.cn/]
 
 
沙发
发表于 2008-6-18 22:49:54 | 只看该作者
政策支持,以后会慢慢形成规模的
板凳
发表于 2008-6-19 15:59: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参考!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