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这个数字高达1771亿GB。如果这些数据压缩成DVD的格式,那么这个DVD将会长达805万年,而这些内容95%以上都是免费的。 这个世界显然正处在信息快速膨胀和无限丰富的时代。但是与此同时,有些东西正在变得越来越紧缺。 假设一个人有50年的“有效阅读时间”,在这段时间中,他有16年是在睡觉,有12年的时间是在埋头工作;还有6年的时间是在路上。另外,由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他有5年的时间在吃饭;有4年的时间在聊天;另外有3年的时间是在购物;而令人吃惊的是他还会有2年的时间在发呆,还有大概一整年的时间是在洗手间里渡过。 我们把剩下的时间和有可能被复合利用时间抽离出来的,大概有5年,不过在这段可能的阅读时间中他还需要抽出一半来搜索和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所以在50年的岁月里,他大概只有两年半的时间在阅读,而且这包含了电视、包含了互联网、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平面媒体。 信息在不断的膨胀,而且信息又是免费的,但是人们接受信息的时间却并没有增加,这个现象正在逼迫媒体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 一直以来,媒体的商业逻辑是通过贩卖短缺信息来交换注意力,但在这个时代我们发现,这种定位似乎应该被调整到另外的视角,即把竞争力的重心从“短缺信息”转移到读者“短缺的时间”。或者说,媒体的商业逻辑应该转向从“贩卖短缺商品”变成提供“缩减成本”的服务。 如何缩减读者寻找内容和阅读内容的成本?老办法——开源节流。开源自然是见缝插针让读者阅读的时间更多一些,分众公司起家的楼宇广告其实就是这个做法的典型。把每天等电梯、坐电梯的5分钟时间利用起来,同时因为处在一个极度无聊的环境,所以无聊的广告也就变成了受众可以接受的“内容”,这是构成了分众的“生活圈媒体”的基础。 显然,媒体必须利用不断进步的科技手段,跟随时代的变化来构建内容传输的渠道,但是做到这一步还不够,因为信息传递到读者面前,如果这个信息不是读者想要的,那就白传递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时代搜索引擎这么值钱——在搜索引擎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主动去搜索,你带着目的搜索出来的内容也一定跟你这个目的比较接近,就意味着这些内容是你想要的,这就是搜索引擎的价值 其实,所有的媒体都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都有着搜索引擎的基因。一个媒体定义自身的读者群是30岁之上还是之下,是IT行业还是金融行业、是CEO还是Manager,这些定位其实就是搜索引擎的一种“算法”。媒体依靠这种“算法”去搜集、制造和传递读者需要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媒体是一个“逆向搜索引擎”——Google、百度等是用户主动搜索,而媒体则主动推送给读者。同时,前者追求的目标是用最短的时间、最精准的搜索把你提出的一个需求满足。但是媒体不一样,媒体追求的是读者在自己身上花费尽可能多的时间,因为这才意味着推送给读者的内容是非常精准的。 如果这样把媒体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其实我们会发现原来定义媒体价值时候的定位、发行量,或者是“新媒体”的注册数和点击量等等并不是一个准确的衡量。媒体的价值还应该包括读者对媒体的忠诚度和阅读时间,这个数值越高,该媒体就越是一个算法准确的逆向搜索引擎。 现在,媒体的概念已经被极度宽泛化。这对过去独享信息传播权的传统媒体带来到冲击当然不可避免。但是如果看清楚媒体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的演进,传统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其实会发现自己新的价值和空间。 万宝龙的钢笔和办公室里的圆珠笔都可以用来写字,虽然后者比前者更便宜也更方便使用,但是两者价钱却相差几千甚至数万倍。因为万宝龙的钢笔是奢侈品,因为他们写字的感觉不一样,放在兜里体现的品位不一样。简单来说,奢侈品的价值就是靠不同的用户体验和品牌背后承载的文化与价值观来定义的。 不管愿不愿意,未来的平面媒体一定是信息消费中的奢侈品。奢侈不在于其的单价,而在于读者必须在它上面要花费更多的阅读时间和更多的精力。所以,平面媒体必须有更好的读者体验,不管是内容、包装,还是传输渠道。除此之外,所谓的品牌以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和文化也将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调查在求爱的过程之中“Ineedyou”和“Iwantyou”哪句话杀伤力最强。调查的结果是超过60%的人选择的是“Iwantyou”,因为这句话更有激情和认同感。在这个信息过剩的年代,传统媒体必须认识到自己绝不可能是人们的唯一选择,但是也应该看到,自己有更大的机会成为人们的渴望的信息奢侈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