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把手段当成目的。
教育我们不要把手段当成目的的文章很多,以前在《读者》等很多杂志上经常会看到相关的生活感悟,比如有文章说,生活就是享受活着的一切,不要把钱财的获取作为目的,那只是我们“快乐富有过一生”的手段。
别把手段当成目的,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违反这一自己认同的道理。这里谈谈自己在咨询中的感受,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问题导向”的误区
麦肯锡人有句口号:客户的问题是我们存在的理由。于是,问题导向成为很多咨询公司秉持的最高理念。
假设你是一名顾问,有家销售企业来请你为他们诊断一下。你会怎么做?
你很可能会看看,战略是不是清晰?组织机构设置是不是合理?有没有绩效考核体系等等,然后给出一大堆改善的建议:规范战略管理流程,调整组织结构,导入看起来很美的绩效管理体系等等。
卓越的咨询顾问是这么做的:将企业的客户按照对企业的价值分为ABC三类,然后建议客户大力拓展A类客户的业务量。
半年以后,公司销售业务增长了50%以上。
这是听原罗兰·贝格总经理宋新宇博士讲座时让我感受颇深的一个案例。
在一般的情况下,问题导向确实引导着咨询顾问发现客户的问题,解决客户的问题。毛主席还教导我们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
但有这样一个常见的现象,很多咨询顾问很多咨询顾问在为企业提供咨询的过程中,总是高举“先进管理理念”的旗帜,拿着这样那样的“锤子”(锤子是咨询界的专业术语,一般指咨询公司掌握的各种各样的方法论),拿着理论中“完美”的东西与客户进行对照,凡不符者即被划为“问题”的行列。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已经违背了“问题导向”的初衷,咨询顾问已经进入了“为找问题而找问题”的疯狂阶段。因此,虽然最后挑出的问题客户也认同,也根据“问题”开发了大量的精美的“解决方案”,但并没有真正解决客户的问题,客户也不能实施(能实施才怪呢),久而久之,咨询无用论就出来了,也难怪有人听到“咨询”两个字就恨的牙痒痒。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咨询顾问为客户提供咨询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解决问题吗?
我自己花了很长时间才从“解决问题”的误区中跳出来:我们为客户提供咨询的目的,不是解决客户的问题,而是改善客户的业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