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的眼: 有手艺的大学毕业生起点高,有头脑的大学毕业生前景好……
如果不是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我还真不太清楚如今大学毕业生的起薪究竟是多少。若干年来我接触比较多的大学毕业生只有一位,她的起薪为0,此时她正在另一间屋子里给孩子喂奶。 “高校毕业生平均起点工资2262.31元”,这是一个什么组织最新发布的题为《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薪酬调查报告》中所提供的数字。严谨精准,一分都不能少,看上去应该是真实的。 直观感觉这一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水准比想象中的要高一些,大概是因为“大学毕业生”这一概念不仅仅是指专科、本科毕业生,还应该包括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后几者的就业起薪显然对平均数的上扬有着很强的拉动作用。 报告称“大学毕业生个人最高与最低工资相差最悬殊者差150倍,起点工资最低为150元,最高为22500元!” 150元?!这是什么工种?一个月下来合一天挣5块钱,就是做小时工也不至于这么少啊! 22500元?!这又是什么工种啊?相当于年薪27万,刚毕业就挣这么多,钱途相当无量啊! 正常分析上述两种情形都应属于极端现象——也许前者是个别不学无术的专科生,后者则是个别雄才大略的博士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从就业的第一天起就已呈现出明显的贫富分化。 该调查最出乎意料的一个结果是:哲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以平均2823.90元的起点工资居各专业类别中的第一位! 哲学开始走红了吗?别忘了关于哲学的一个另类定义是:一个原本我还懂点的道理,你用“哲学”一解释我反倒不明白了。 哲学毕业生当然不是凭借口若悬河云山雾罩把自己的起薪给忽悠上去的,综合的知识结构是哲学毕业生的长项,使得他们更接近于企业欢迎的那种复合型人才,更何况,哲学类毕业生大都毕业名牌院校,其中硕士、博士又占据很大的比例,学哲学的头脑也会帮助他们在就业选择上审时度势,从而帮助自己赢得最有利的工作条件。 相比于哲学毕业生的高点起薪,经济学毕业生居然位居榜尾,平均起薪只有1742元,与榜首的哲学毕业生相差近1100元! 按说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经济的人本该大有用武之地,为何如今变得如此“不值钱”了呢?这种情形的出现不外乎有两种原因,其一,若干年前招生过热造成此类毕业生人数太多,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降;其二,此类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与现实经济领域的实做严重脱离,用人方感觉用处不大因而不愿提供更高一些的薪水。 进入外企的毕业生显然拥有更高的起薪,平均为3134.28元;与之对应的是进入民营企业的毕业生平均起点工资仅为1854.4元,这种差别当然与企业性质与工作性质有关,不过论榨取劳动者剩余价值的那股狠劲,土老板还是比洋老板更“凶残”一些。 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可能拥有一个更高的起薪?简单概括其实就是四个字:“有手艺的”。 举些例子。比如大家都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别人会编程,你也会,但你自己还学会了制作电脑动画,别人都不会,那么你就属于“有手艺的人”;时下电脑动画方兴未艾,市场需求很大,急需这样的人才,只有你上手就能出活,那么你必然收入不菲; 再比如大家都是英语专业的,别人会写会读,你也会,但你还能听能说,别人都不行,那么你也算是“有手艺的人”;如今对外交往已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如果你能胜任翻译工作,你不仅可以经常陪同老板和老外一起吃大餐,而且也不用发愁薪水太低的问题了。 还比如学传媒专业的毕业生,若只能做个文字记者写写稿子不太可能一开始有太多的收入,但如果你会录音摄像、会编辑合成那就不一样了,凭借这样的手艺你完全可以迅速投入电视节目制作的具体工作中,只要制片人不是特别黑,你的收入应该不会差。 所谓用人,就是给你工资的人期望一上来就能使用你,而不是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培养你。如果你光有知识没有手艺,别人做事你只能在一旁边看边学,学还不一定能确保学会,如果你是老板,你愿意招这样的毕业生并给其开出一个多高的薪水吗? 所以如今在校的大学生如果希望毕业参加工作能拥有一个较高的起薪,必须提前炼就几门手艺,所谓“干活挣钱”,没手艺怎么干活?不干活又怎么能到挣钱呢? 当然,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在挣钱的道路上输在起跑线上并不一定意味着将永远输下去;那些虽然没有手艺但却有头脑的年轻人,只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勤奋努力,扬长避短,尽早在某一方面的工作中树立自己不可代替的地位并不断强化这种地位,那么,其在薪水上后来居上甚至大步领先就不会仅仅是一个梦想。 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如果再形象一点说,好比麻将桌上的一句话——先赢是的“纸”,后赢的才是“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