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突出的杨经理“下课了” H制药企业的杨经理最近被营销副总免职了。营销副总免去了他作为一个较大市场营销经理一职,更严格和确切地说是干了五年营销经理的小杨目前“下课了”。这是杨经理进入到H制药企业5年后,由于种种原因离开H企业营销经理这个位置上的第八个人了(与杨经理一同进入到H企业的营销经理一共有十人)。这事,在H企业里引发了轩然大波,大家众说纷纭,议论纷纷,尤其是在营销经理当中,这事更是H企业议论的焦点中的焦点。 是什么原因使营销副总痛下决心而出此下策。在事件还没有完全明朗化的前提下,许多人也都是在妄加揣测,一时使公司里上上下下的员工和其它营销经理们疑惑重重?而营销副总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让一个大片区而且是H企业重点市场的杨经理“下课”,一定有他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与无奈。杨经理被免职为什么在H企业引发了不小的震动?我们看看杨经理一系列的销售业绩就可以知道这是为什么: 1.杨经理使H制药企业的产品在当地销售量五年保持第一的地位,尽管他的任务每年都在增加。 2.杨经理五年当中为H制药企业销售产品近两千万,回款一千五百多万,为众多个同类产品的两倍以上。 3.在杨经理所在的市场,每年的人均产值最高,超过每人5元,而同类产品的人均消费不到2元。 4.杨经理五年都保持了市场不断上升增涨的走势,增幅达到15%以上。 5.杨经理是H企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五年荣获营销金奖的营销经理。 6.杨经理在与他同一批进入H制药企业的营销经理中,第一个买了一百多平米的商品房,第一个买了辆本田车。 而如今,这样一个在外人看来非常优秀的杨经理却被迫下课了,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一句话叫做:“真象就如同剥洋葱,越往里越使你流泪”。 杨经理与企业和领导间的“审美疲劳” 对于在一个企业的营销岗位上服务三年以上的营销经理,他们不是被提拔、调离就是被做了其它安排好像已经形成了惯例。杨经理为H企业已经服务了5年时间,可仍然在同一个岗位徘徊不前,不仅杨经理对企业、对产品、对上级领导有想法,有意见,而且也或多或少的产生了“审美疲劳”。而杨经理的企业和上级也会或多或少也产生了“审美疲劳”。即便杨经理表现的再好,但过来过去都是一个熟面孔,认为杨经理今后的工作几乎没有了创新、观念陈旧、没有了冲劲、手法跟不上时代、无法跨越心理上的区隔等,甚至杨经理对于一些领导来讲是咋看咋不顺眼,他的许多弱点与缺点也被放大,并且许多长处也就被逐渐的否定。 这种“审美疲劳”和杨经理长久没有得到现状的改变和职业晋升的转机是引发杨经理产生颓废和抵触情绪的导火索,由此引爆了杨经理“下课”原由的连锁反应。 “心态”与“感恩”被无情抛弃 良好的心态是走向成功的一把钥匙。做任何事首先要有一个良好应对的心态。比如,一开始就有被困难吓倒的心态和失败心态,那么任何就都成了“水中花,镜中月”。杨经理不断地在想,自己业绩如此突出,为什么营销职业生涯得不到提升,难道不喜欢自己的营销副总(杨经理由于许多事对营销副总的做法不满,貌合神离)真不给自己晋升机会,而埋没自己吗?这也是事实,由于杨经理是个不喜欢奉承,不喜欢与领导套近乎,尤其是与营销副总。所以,作为掌握着一个个区域经理职业“生杀大权”的营销副总一直也并没有给杨经理晋升与调任的机会,致使杨经理原地踏步了5年时间。 杨经理近一年来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心态无法平静。他无法使自己职业平稳渡过目前的心态危险期。他感到自己职业持续成长,看来在H企业和营销副总手下是无希望了,于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情绪渐长,早已把现在都在提倡的“态度决定一切”和对企业应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抛到了九霄云外。 另一方面,H企业可以说是杨经理的衣食父母,对于杨经理所从事的营销职业来讲,这就是他安身立命的依托。杨经理在H企业做营销这个职业已多年,所得到的都是H企业与职业给予的,今后的发展与理想生存空间也还要继续需要企业与职业为他提供。但是,杨经理却不这样想,他一心想着企业与领导对不起自己的“一幕幕”,越想就越容易产生焦躁不安、抵触甚至是抱复的情绪,急功近利感油然而生,更别说他对所在的企业与职业抱有“鸦反哺,羊跪乳”的拳拳回报之心。在这种情绪心态下,杨经理只重视了眼前利益,没有顾全大局。 被后辈紧逼,压力与“充电”形成鲜明反差 “长江后浪推前浪”,营销行业尤其如此。杨经理被一些接受过新知识、新观念,掌握了新营销模式与新营销技巧的营销新人不断近逼。每次回到总公司开会,杨经理总是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后续上来的营销经理不但年轻,而且能力与实力也都很强。他们不断地颠覆着像杨经理一样老营销经理们创下的“营销神话”。他们优秀的表现,也在不断地刺激着杨经理的神经,使杨经理感到莫大的压力,感到自己也在逐步丧失竞争力。 对此,杨经理也曾认真地反省过自己、分析自己,想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欠缺,什么地方不足,并且也进行了明天、后天的学习和充电。他不仅买来了许多营销书籍,想获取职业素质上的提高。并且,杨经理也参加过许多次公司组织及企业外聘营销专家的培训,但也仅仅表现出“讲者激动,听者感动,可回去后,就是不动”!对于这些“充电”他老是停留在口头上,不是被这个事打扰,就是被那个借口左右。已过了而立之年的杨经理记诵新东西也有点困难了,再加上他不注意及时地巩固与温习学习的新知,并且新的营销策略、技巧及方法也没有及时得到应用。所以,他也就不会站在营销的最前沿,历久弥新,同时,也就没有能力、实力和后辈新人进行对垒与叫阵。 巨大的心理压力,使杨经理没有看到自己的前途与希望,老感觉自己好象是被企业即将榨干的“黄豆渣”——没什么油水与潜力可挖了。企业对自己也好象缺乏足够的信心与耐心,甚至对他们失去信心。所以,杨经理压力越大,越怕自己失去曾经的辉煌,又担心自己跟不上企业与营销经理人发展的步伐,加之自己充电缓慢,这种矛盾与强烈反差导致了恶性循环。 抱守残缺,恃才傲物使点扩大到面的冲突激化 只要是做营销的都知道,你行不行要拿销售业绩来说话。导致杨经理“下课”的真正原因是他一味地抱守残缺,也就是事易时移的营销环境与形势,以及他已经有些畸形的心态。况且,杨经理认为自己为H企业服务的时间长了,年头多了,对企业里的一切都再熟悉不过了,为企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犯了点小错误,企业不会把我怎么样。于是,杨经理就滋长一种“居功自傲,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心态。恰恰是这种心态与状态,助长了杨经理直接与营销副总对抗的嚣张气焰,同时也是使他毁誉参半,一时让H企业和营销副总难做决断的矛盾所在。 杨经理凭借自己的客观业绩和主观臆断,根本不把许多人放在眼里,公司要求的工作日志不写;要求上交的各类报表不按时上交;对于公司制定的许多规章制度熟视无睹,甚至不屑一顾;最过分的是杨经理还与前去检查工作的大区经理和营销副总顶着干,明明是自己错了,偏偏要“无理闹三分”。 杨经理还认他为H企业付出的太多,而得到的还不够多,对于他的销售政策还不够好,所以又提出诸多不合实际且过分的要求等。企业与营销副总第一次给予了杨经理警告,第二次又给予了罚款,到了第三次,终于激怒了营销副总,使忍无可忍的营销副总在征求企业同意的情况下,终于使杨经理“下课”了。 杨经理的下课,对于H企业里的许多人来讲是偶然的,但对于真正了解事件内情的人而言却是必然的,对于杨经理本人评定而言,他的下课更是必然,因为使他沦落到如此境地,几乎是杨经理自己一手造成的。 来源:《人力资源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