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靠这种轻资产运作方法,在1997年的3个月内,“背背佳”实现销售3000万元,1998年销售突破4.5亿元。25岁那年,杜国楹便一举成为亿万富翁。 “好记星”故技重施 5年之后,杜国楹故技重施,又借“好记星”为自己赚进了亿万财富。 2003年2月份,“背背佳”副总经理蒋宇飞在打车从常州快到南京时,听说苏州有一个叫“e百分”的英语学习机卖得很好,马上让司机调头,从南京直奔苏州。在苏州,通过3天的蹲点考察,蒋宇飞把一台“e百分”带回了北京,与总经理杜国楹一起研究其市场机会。 通过跟几位技术专家的沟通,杜国楹发现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复制和提升“e百分”。这是杜国楹的聪明之处。他巧妙地从现有的市场产品中寻找有市场前景的一种,加以改良后推向市场。这样就既省去了大量的科研费用,又节约了新产品上市的概念推广费用,一举两得。 经过市场调查,杜国楹发现,当时电子辞典市场的竞争主要聚焦在“辞典版权”和“词汇量”上,仅仅解决了英语单词的“查询”功能,在其他核心功能方面没有更好的扩展,于是,便推出了有多种方法帮助记单词、与学校教材同步、提供网络下载实现词库和软件更新等多个功能的产品,并在“好译通”、“记易宝”和“文曲星”等3大对手品牌中各取一个字,为自己的产品命名为“好记星”。 在构建生产模式上,杜国楹仍然采用代工的方式,把产品的生产委托给第三方,而自己把精力放在营销上。 2003年5月,“好记星”的济南试点市场启动。试点市场跟样板市场是两个概念:试点市场主要是用来试验营销策略是否对头,以及哪种广告形式最为有效;而样板市场的目的是根据试点市场反馈的信息,为全国创造一个可以复制的推广模式。 到了6月,济南市场开始赢利,他马上开始启动武汉样板市场。等到武汉样板市场成功了,7月底,“好记星”在全国市场迅速铺开。在这个阶段,“好记星”比较成功地启动了市场,建立了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初步认知,销售和渠道网络初具规模。 2003年12月,杜国楹使出广告投放的绝招,选择在各省级卫视的“边缘时段”高密度播放广告,销售收入迅速达到2亿元。1年后,又选择著名的外籍演艺明星大山和爱华作为品牌代言人,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放“好记星”的形象广告。 从上市以来,“好记星”的销量以每年百分之几百的超高速增长。2005年第一季度,“好记星”销售收入便达到5亿元。 点评: 微笑曲线与外包 原台湾宏-集团董事长施振荣有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1990年以前,在一个产业中,制造环节往往是利润最高的,但在1990年以后,利润已经转移到了两头,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利润最高。 利润稀薄的制造环节,往往又是资产要求最重的环节。而虚拟经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集中一切资源经营品牌,把生产等重资产环节外包。如今,虚拟经营在保健品、服装行业非常常见。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代工(OEM)来为资产“减肥”的做法已经司空见惯了,近年来,西方企业还有更酷的“减肥”方法:许多公司把客服中心(呼叫中心)、后勤、甚至财务报账等工作都外包到印度等地,以减少员工人数,结果,害得不少美国人不得不捏着鼻子欣赏“印度风味”英语。 虚拟经营以外包为基础,那么,如何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掌控产业链,就是虚拟经营的关键。美特斯·邦威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刻监控着上下游1000多家合作伙伴的一举一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其他代表企业: 唐狮、美特斯·邦威、耐克、可口可乐 唐狮:服装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一个像唐狮一样销售10亿元的服装企业,往往需要有上1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而且需要上万员工。唐狮把生产彻底外包,重点在设计和销售上做文章,如今其员工只有100多人。与此同时,唐狮通过全面推行特许加盟制,在国内各大城市设立1000多家专卖店。 唐狮每年拿出5%销售收入做研发、时尚投入,而大量使用“时尚买手(Fashion Buyer)”。这些对时尚嗅觉敏锐的买手在全球各地搜集时尚产品,他们懂设计,更精于市场,而传统的设计师往往过多在产品中展示自己的品味和理念,却很少顾及到市场需求。如今,唐狮的时尚买手比设计师还多,有力支撑了唐狮的虚拟经营战略。 运用同样的模式,唐狮开始投资新的服装品牌,其中,ITISF4(艾夫斯)不到两年时间已达到2亿元以上的销售额;德玛纳女装、涉趣鞋和33layer,在9个月时间里就已全面赢利,这在中国服装界内几乎没有先例。 方法三: 水平分工 它不仅是中国彩电业最大的出口企业,而且市场上相当数量的海信、厦华、康佳、海尔、春兰等品牌的彩电均出自它手,就连NEC、日本山水以及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市场上最强势的品牌彩电也是这位“中国无名妈妈”所生。 2004年7月,它作为第一家内地工业企业在香港主板上市,人们却惊奇地发现,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上,都找不到属于这家公司的彩电品牌。 对此,三丸东杰集团的董事长张曙阳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公司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无品牌战略”的轻资产运作模式。 所谓无品牌战略,顾名思义,就是三丸东杰不在终端销售贴有自己品牌的彩电,而是专注于研发、集成和物流,把采购来的元器件集成为可以被任何一家彩电厂商采用的“白牌”彩电,把它贴上NEC的标志,它就是NEC彩电;贴上康佳的标志,它就是康佳彩电。 通过这种轻资产战略,三丸东杰不仅免去了修建厂房等大笔的固定资产投资,而且省掉了庞大的广告及市场推广费用,公司所付出的主要成本就是开发人员、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而公司的知识产权则可以无限拷贝。成本有限,收益无穷。 正是靠这种战略,三丸东杰以极少的资金投入,整合了行业资源,迅速在全球彩电产业链中占据了显赫的地位。 10年前,做贸易起家的张曙阳在创建三丸东杰之时,就确立了其“无品牌”的发展思路。这是张曙阳在看准了彩电行业发展趋势后,精心做出的选择。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彩电行业已经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相当低,迫切要求在产业链条内进行更专业的分工。像NEC、海尔等企业,纷纷选择把资金等资源用在刀刃上,专注于尖端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建立销售网络,而对于部分产品的开发、采购、物流等环节则希望转包给其他公司。 三丸东杰就把握住这个趋势,承接这些产品的开发、生产、采购的外包业务,根据彩电厂家的要求,完成从开发、采购、质检、仓储、发货、报关到运输的一条龙服务。 这其中的关键是彩电的开发。由于国内彩电市场已经饱和,许多企业纷纷把出口作为市场的增长点,但各个国家的技术标准、电视信号清晰程度、电压都不同,必须因地制宜设计产品。如果10家彩电企业向5个不同国家各出口10款产品,那么,可能每家企业都要设计出50种不同的产品,开发费用非常昂贵;而三丸东杰却可以把设计好的产品分别卖给10家企业,由于出货量很大,开发成本被有效分摊。因而,对于国内外彩电厂商而言,与其花大成本开发新产品,不如外包给三丸东杰更划算。 而三丸东杰的无品牌策略,对国外的企业同样具有诱惑力。对于NEC等日韩彩电企业,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是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而像印度、俄罗斯、古巴的彩电企业,不仅技术欠缺,产业化水平也很低,它们需要中国的技术,更需要中国便宜的原材料,来支撑其生存空间。对它们来说,没有品牌的三丸东杰无疑是其最佳选择——不用担心被这个合作伙伴取而代之。 由于为大量国内外彩电企业提供集成服务,必然要进行大批量的采购,这使得三丸东杰能以最低的价格从上游元器件企业拿到零部件,降低了采购成本,增大了利润空间。 面对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彩电采取反倾销策略,我国的品牌彩电叫苦不迭,而三丸东杰却活得很滋润。俄罗斯进口元器件关税要大大低于整机进口关税,无品牌的三丸东杰以半成品轻松进入;印度为发展民族品牌而限制国外电视机品牌,而三丸东杰可以提供廉价的散件;美国对中国彩电征收反倾销税,无品牌的三丸东杰散件却畅通无阻。 …… 2003年三丸东杰的毛利率为16.2%,净利率为10.4%,均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如今,选择了轻资产发展模式的张曙阳欣喜地发现,自己的企业尽管人数不多(只有100余人),却对彩电企业和元器件企业上引下连,占据了整个产业供应链的咽喉位置。 张曙阳把自己为别人做嫁衣的平台比作修高速公路,现在虽然“跑”的是彩电,将来还可以“跑”冰箱、洗衣机、空调…… 点评: “小狗经济”中两种轻资产生存模式 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已经呈现出高度专业化分工、集群化发展的明显态势,看似不起眼的一粒钮扣,一条拉链,都可以做大一个企业。而这也正是提高资产利用率,使资产“轻”下来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在“小狗经济”中,围绕一个产品心无旁骛专业化发展,就是一种典型的轻资产生存策略,几乎适用于各个行业。举例来说,当男士坐在椅子上,有时裤子上的拉链自己会鼓起来,让主人非常尴尬,正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泉州一家拉链企业获得了比同行多无数倍的订单。 有“分”就要有“合”,而“系统集成服务”则是“小狗经济”中的另一种轻资产生存模式,三丸东杰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这两种生存模式都是立足于提高资产使用率的“水平分工”,对那些利用率不高的资产,必须减少甚至舍弃,有时候,连品牌也不例外。 温州的打火机之所以物美价廉,就是这两种模式的企业完美协作的结果。 其他代表企业: 德信、大虎(打火机公司)、利丰(Li & Fung,香港服装等消费产品集成服务商) 德信:2002年,德信成立时仅是个14人的小公司;2003年,这家专业的手机设计公司已经拥有一支700多人的研发队伍,收入高达7亿元,毛利竟达70%,纯利30%左右。在TCL等手机企业出现巨亏的不利市场环境中,德信至今仍保持着40%以上毛利率。可见,德信专注在设计领域发展,资产的利用率很高,因而用最轻的资产,撬动了产业链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环。 方法四: 加盟扩张 大连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1990年开始介入货运行业,前9年走的是直接投资设立分公司的“实资产”路子,跌跌撞撞,才发展分支机构四五家;1999年开始走上“轻资产”的路子,至2004年分支机构已达102家,营业额超过10亿元,一举成为中国民营物流企业当仁不让的王者。 1990年,李东军以3万元起家,创立了大连锦程货运有限公司。从进入物流行业的第一天起,李东军就发现,这个行业尤其讲究规模经济和网络制胜,谁都难逃“要么做大,要么回家”的宿命。因而,尽管当时公司小、人员少,李东军立志要走向全国,从国内几千家规模不等的货代公司中脱颖而出。 在大连之外,锦程先后在天津、沈阳等地直接投资了几家分公司,但由于总部缺乏对外地分公司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对经理人的有效激励机制,这些分公司每次都重蹈“第一年亏损,第二年不赢利,第三年经理走人”的覆辙,让他不得不放弃了直接投资进行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 1999年以前,公司“进一步,退两步”,丝毫没有发展壮大的迹象,李东军也为之苦苦求索。1999年下半年,李东军从肯德鸡基和麦当劳的发展中得到启发,将“品牌加盟连锁”经营模式引入物流行业。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立刻在中国物流界引起不小的震动,因为自20世纪初出现物流这个概念至今,从未有人想过“品牌加盟连锁”可以和物流搭上线。 对这种模式尽管业内有些非议,但它却结合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市场现状,以低成本的运作方式在短期内盘活了大量区域市场资源。 锦程要在一个地方办分支机构,不再自己派人独立投资,而是试图将当地业务成熟、有赢利的公司纳入到自己旗下。锦程总部对各加盟企业基本上只参股不控股,各企业经理人还继续是老板;各加盟企业共同以锦程公司名义统一签约,分散操作,整合了的客户市场资源并形成了规模效应,为锦程和各加盟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利润。 那么,不控股的锦程如何管理这些加盟企业,在公司不断壮大的同时而不发生裂变呢?在这方面,锦程靠的是资源,而不是资本的力量。这些资源就是围绕在锦程周围的大量规模小、不能独立提供综合服务的小货代公司整合而成的资源,它们一旦离开了锦程就意味着难以生存。尽管锦程并不对这些公司控股,但却拥有足够的管理控制能力。这种管理模式和传统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可谓是李东军的独创。 就是靠这种模式,锦程不仅有效地规避了直接投资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也大大加快了扩张速度。在采用了连锁经营发展模式之后,仅一年时间就在深圳、上海、厦门等地设立了10多个分公司和办事处。 锦程不断和国内外不同的物流企业接触,这种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美国、韩国和香港的公司主动找到锦程寻求合作。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锦程在全球建立了20多家分公司和20多家办事处,国际性货代企业已初具规模,完成了传统方式需要10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发展历程。 如今,李东军又提出了新的目标:10年超过“中外运”,20年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物流企业。 要实现这一点,李东军依然依靠的是加盟扩张的轻资产模式。 在以贷代起家的锦程物流公司里,几乎看不到船只、仓库、汽车,更没有飞机。2004年,李东军本来要投资8000万元在大连保税区建设占地10万平方米的国际物流基地,但思来想去,还是没建。在他看来,如果按传统的方式走,有钱就去买车队、船队、建场站,不要说齐肩世界老大,就连对中国老大“中外运”也只能望而兴叹,因为“中外运是国家财政支持下传统物流企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资产达200亿元,你买一条船,人家可能又买20条船了,你永远跟不上。” 李东军要做的还是通过加盟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对传统物流产业的整合成为一家拥有庞大物流资产支持的综合物流提供商。 点评: 用别人的资源壮大自己 通过品牌、治理制度、管理流程的输出,借社会资源壮大自己。 代表企业:数不胜数 轻资产的“正解”与“误解”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对于轻资产方法,不少人肯定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1989年因“换飞机”而声名大躁的牟其中,胖乎乎的脑袋里不就装满了“以轻博重”的商业机巧吗?他的“99度加1度”的“牟式烧水理论”,听起来比麦肯锡的说法还要传神。当年的何阳等“点子大王”们,不也是自吹“点石成金”而一度被无数企业奉若神明吗? 说到底,我国的商人,尤其是民营企业主,绝大多数都是不甘清贫,攥着手中仅有的几个铜板下海孤注一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改革开放后27年的民营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轻资产”为起点的创业与发展史。 1992年,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创业时,手头只有借来的20万元,他悄悄地分批购买建设集团维修部的摩托车发动机配件,然后装配成完整发动机出售,成本仅1400元,而卖价高达1998元。等4个月后建设集团醒悟过来封杀他时,尹已经赢利百万元,且自己的替代产品也已开发出来。就这样,这家只有9名员工的小企业,“轻巧”地走上了飞速扩展的道路。 研究表明,对于中国大多数“福布斯富豪”,“轻资产运作”都是解密其第一桶金的钥匙。 但如果把昔日中国商人白手起家的种种无奈的“急智”、“灵机一动”理解为轻资产方法,则是种莫大的误解。在那个资源配置严重畸形的计划经济年代,一纸批文、一个指标就可以让一个人发迹、一个企业腾飞。 但在今天,这种可以改变企业命运的非市场因素的“轻资产”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没有“空子”可钻。为了一个“好点子”而不惜捻断若干根胡须的做法已经无法解决企业发展的大计问题,我们应更多从专业分工和产业链的角度寻找答案。这才是轻资产方法的正解。 问题和太阳一样,每天都是新的。有不同的问题,就有不同的方法,没有什么可以万能和通用。对于轻资产方法的奥妙,我们限于篇幅而言所未及之处,恰正可以成为你的商业智慧起航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