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分享]一个极其重大的经济现象

[复制链接] 5
回复
93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5-23 15:4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极其重大的经济现象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理·狄更斯在他的名著《双城记》中的开篇,有这样一段描述社会变革时期精彩的诗句:

这是最好的时代, 这是最糟的时代;
这是理性的时代, 这是迷茫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代, 这是疑惑的时代;
这是希望之春, 这是失彼之冬;
人们面前拥有一切,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由此步入天堂,人们由此坠入地狱。

应该说查理·狄更斯这段精彩的描写反映的是社会转型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矛盾现象,而社会变革时期的这种特性更为明显:一方面,社会原有的价值体系被打破,而新的价值观念尚未成形;另一方面,原来的组织和个人的既得利益要失去,又有更多的人从这种社会的变革中受益。每一次社会的变革就意味着一次社会结构的调整,也就标志着社会平衡新的调整,而打破平衡就意味着得到和失去。在看到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愈发暴露出来。

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GDP)已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95933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年增长率达到9.4%,是世界同期平均3.3%增长率的近3倍。2002年,中国的GDP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24年时间里我国的GDP增长了27.6倍。200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更是达到了18232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了31649.29亿元。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1950年至1973年期间的“日本奇迹”,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也从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4%,并由GDP占世界的第10位上升到第4位。据统计,从1978年至2000年,中国对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占14%,仅次于美国20.7%的贡献率,名列世界第二位。西方经济学家惊呼中国20年的发展赶得上西方半个世纪的变化,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15:46:10 | 只看该作者
然而,正如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说:“即便有很多人喝彩,改革仍然是很艰难的。”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两面性”,按照传统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观点,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确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奇迹”,但是,透过中国增长“奇迹”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那么多似乎是“越轨”、“反常”和“悖理”的现象: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但在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不到世界出现生产过剩一半标准的时候,却出现了严重的内需不足与生产过剩相矛盾、刺激消费增长与居民储蓄不降反升的异常现象;近年来,中国GDP以9%左右的速度增长,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工资占GDP的比例,则从1989年的16%下降到2003年的12%。

中国经济连续多年持续走高,税收的增长幅度更是超过经济增长幅度的3倍以上,但是零售物价指数却出现负增长,连续6年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表现出严重的需求疲软;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而在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
中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不断加大的投资行为,市面上资金供应充足,但企业却普遍感到资金缺乏;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而国家财政却捉襟见肘,2002年财政预算赤字高达3098亿元,超过了GDP的3%,第一次逾越国际公认的赤字警戒线;

经济高速增长,但股市却持续低迷;股权融资的回报率应该高于债务融资的利息率,企业却感到债务融资的成本比股权融资的成本更高;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却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而且,品牌的价值也很低,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在2005年度的《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只有4个品牌入围;

市场环境越来越宽松,但企业却普遍感到经营越来越困难;反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大,但腐败分子却前“腐”后继、层出不穷;
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但却在医疗卫生领域处于相反的尴尬境地: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位列191个成员国中的倒数第四位。而中国老龄化社会即将来到,但是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到2004年9月中国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上的“空账’规模已达近6000亿元;
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经超过了2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只是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级阶段,但已经多年出现了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的怪问题,同时伴随着多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中国每年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高达2400万人,可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只能提供900万个就业岗位;
到2005年底,按照683元的中国标准,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人。 按照人均每天消费一美元的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总数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2位,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体数量依然庞大;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却连创新高,最富有的10%家庭与最贫穷的1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超过8倍,城乡整体的基尼系数达到0.465,中国10%的居民占有45%的城市财富,城市的基尼系数也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而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达到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调查认为,如果包括非正常收入在内,1995年全国的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0.517了,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为全球最高;

中国经济连年迅速增长,但反映经济增长幅度最重要的股票市场却连年走低, 2004年10月底沪深两市股票市价创出了当年的最低,为38741.88亿元,比当年最高点的3月份减少11675.54亿元;10月底沪深两市股票流通市值仅为12231.59,比当年3月份减少3624.35亿元;2005年,在1997年沪市股指上升超过1000点的8年后,2005年6月6日首次跌破1000点大关。尽管中国经济的整体走势被全世界看好,甚至还不断有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但是,中国经济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已经益发变得突出了。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15:47:02 | 只看该作者
可事实上,中国仍处于世界发展中国家, 2001年,中国占世界的GDP只有3.4%,而美国则占到世界GDP的31%;2001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700美元,几乎与印度尼西亚在同一水平上。即使按照新的经济普查数据,中国的人均GDP增加一倍,也只有世界人均GDP的1/5,排名仍在世界100位以外。1995年9月,世界银行按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按自然资本(如水泊、矿产等)、创造资本(机器、交通等)和人力资源(如国民教育和健康状况等),制订了一套计算各国财富的方法,结果,中国在世界192个国家中仅排在倒数第32位,其中,人力资源占77%、创造资本占15%、自然资本占8%。

联合国人文发展指标(HDI)是是根据“健康指数”(出生时期望寿命),“教育指数”(成人识字率及大中小学综合入学率),GDP指数(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综合形成的、反映人的生存状态和真实的财富的数据,2003年,我国仅排在世界174个国家的第104位;2004年度中国在世界“人文发展指数”(HDI)排行榜的位次虽然上升到了94位,但是,中国的人文发展环境仍然处在比较靠后的名次。

多年来,中国一直在不断地坚持对内对外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政府执政能力和投资环境的不断得到改善,但是,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依然面临严峻挑战,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华尔街日报》公布的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显示,2005年中国的经济自由度指数值只有3.46,虽然位次从2004年的128位上升到了112位,但是,中国整个的市场发展状况还需要努力。

在1978年至2004年的26年中,中国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9.4%,但有68%是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的投入贡献的,而从全员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来看,即排除了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反映经济发展投入产出效果的综合性指标仅为32%,与世界发达国家正好相反,而且,全员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还在逐年下降。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指出,中国经济的现代化程度与美国相比仍然落后100年以上,中国要到2080年才有望成为发达国家。报告指出,中国与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在继续拉大,2002年中国综合经济现代化指数在世界108个国家中排在第69位,而以GDP(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等三个指标来比较,2002年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只是美国1892年的水平。在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个数据上,中国2000年是50% ,而英国早在1801年就已经达到了34%,差距近200年。

从经济效率来看,2000年的中国与美国和英国的年代差距超过100年,与法国和德国的差距超过70年,与意大利和日本的差距超过40年;从经济结构来看,2000年中国的产业结构大致与美国1913年和英国1870年相当;从就业结构来看,2000年中国的就业结构大致与美国1870年相当,比英国1820年的水平还要低。尽管中国的经济年增长率超过美国,但是,年增长量却小于美国,2000年中国的人均GDP年增长量为58美元,而美国的人均GDP年增长量则为851美元,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拉大。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25年时间里,中国的GDP以年均8.6%的速度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香港恒生指数表明,1993年至2003年,中国大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仅为24%。这种情况的形成就在于中国经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对资源分配的低效率和对外来战略资源的依赖上。中国虽然拥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但长期忽视对科技的开发和知识产权的重视,尽管产品行销世界,但是,却没有自己的品牌。在中国2003年上半年出口的高科技产品中,超过84%都是在中国经营的外资企业出口的。而中国的贸易已经占到中国GDP的50%,其中一大半的贡献来自外资企业。

众多廉价劳动力的勤奋工作,可以在经济增长初期弥补制度资本的不足,这是中国经济近二十几年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是有关统计表明,越勤劳的国家,人均GDP反而越低。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咨询公司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的制造业中,降低技术投入,依赖廉价劳工可以带来更大赢利,这就制造了一个“低技术陷阱”,使中国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韩国三星近年来成为中国家电企业学习的标杆,但是,三星每年的研发投入折合人民币超过200亿元,而2004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名第一的海尔,研发投入只有38.5亿元,排名第二的联想,研发投入只有11.5亿元。中国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仅在45%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到30 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完全竞争行业的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的最底层。中国虽然已然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大国,但是产品的附加值仅为26.23%,中国的高科技产品仅占总产值的8%,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40%的水平。中国制造业的产值仅占世界市场的5%,而日本所占的比重为15%,美国则高达20%。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只占制造业总产值的26.46%,比世界发达国家低10 个百分点,仅2001年中国就进口了1100亿美元的装备,占进口总值的48%,我国95%的集成电路和70%的轿车部件都必须依赖进口。中国机械工业新产品的贡献率只有5.9%,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刘迎秋认为,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只能仅仅算是一个世界加工厂。

4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15:48:48 | 只看该作者
2003年,全球工业新增发电能力有2/3在中国,但是,设备的90%是进口的。而在大规模引进技术的同时,中国的技术消化能力并不强,中国迅速发展的轿车工业的整体设计能力、大型化工设备的成套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商务部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04年《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以批发、零售业及相关的服务业为主的流通产业正在逐渐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流通效率低下,中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几乎是发达国家的一倍,由于组织化程度低、电子商务程度不高,中国的物流企业很难具有国际竞争力。

中国科学院牛文元教授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取得的。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中国实行的高能耗和外延扩张型的发展模式将越来越受制于资源的限制。我国万元GDP的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至11倍,单位GDP成本居于世界前列。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有关数据,中国现在每增加1亿元GDP需要的投资竟高达5亿元,而“七五”时期投资2元就可增加1元的GDP。2003年,中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约合50亿吨,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和40%,中国对能源的消耗率已经是日本的11.5倍,法国的7.4倍,美国的4.3倍,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于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但创造的GDP却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

中国的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5%。中国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而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是460亿吨,烟尘排放总量近10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159万吨,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对国家经济长远的发展造成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据国资委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仅有5种矿产资源可以基本满足经济需要,其他主要矿产资源则不同程度要依赖进口。2006年,国土资源部对500多座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情况评估表明,半数矿山存在资源严重危机。此外,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竞争力指标却出现明显下降。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2002年,中国的竞争力排名第33位;2003年,中国的竞争力排名则跌落到第44位;2004年,中国的竞争力排名又下降至第46位。

我国在世界上钢产量位居第一,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材进口国,每年还要进口大量的高档钢材。我国也是纺织服装世界第一大生产国,但每年也还耗费60多亿美元进口高档面料。我国是世界中药的发源地,但中国全年的中药出口量仅相当于日本一家中药企业的年产量,在国际中成药市场每年150亿美元的份额中只占4%左右。中国是世界主要的粮食生产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中国的农业生产率极低,尚不及泰国的一半。中国是世界上的产煤大国,2003年国内煤炭产量达到17亿吨,但是,因为运力的问题却成为煤炭生产的“瓶径”,与此同时,超出世界许多国家平均水平的矿难事故频频发生,而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6.8%,美国的28.6%。

我国同时也是家电生产大国,但由于供需失衡和无序的市场竞争,生产严重过剩,尤其是彩电的生产过剩能力几乎占了一半,而手机产品、汽车产品库存积压更是十分严重。我国的钢铁生产、集装箱生产、陶瓷建材、商业零售企业和汽车等产业都存在着盲目重复建设,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和规模不经济的现象。目前,中国有2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汽车整车制造产业,全国整车制造企业有120多家,其中,年产3万辆车的企业不超过20家。2004年我国共有33家轿车整车生产企业,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3个省份2004年轿车年产不足万辆,其中贵州年产量仅有200辆。

由于市场狭小和行政区划的分割,资源配置效率明显下降。一项调查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14个城市的产业趋同率高达70%,这些城市“十五”规划中排在前四位的支柱产业都是电子信息 、汽车、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工程。在继彩电、冰箱和汽车两轮重复建设后,国内又掀起了重复建设的“第三次建设高潮”,不少地区不顾本地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规律,争相上马所谓的“高科技园区”,不仅使有限的资金和科技 资源被浪费,而且造成了我国的高科技产业整体布局混乱,竞争能力减弱。

据经济学家胡鞍钢2003年进行的一项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研究成果显示,中国资本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已从1978~1995年的0.5%下降到负3.6%,经济增长中效率所做的贡献已经从高速增长时期的40%下降到16%。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钢铁、水泥、汽车、家电、纺织、陶瓷等行业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加之产品的高薪技术含量不足,产品的开发与创新能力较低,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一些行业对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正在下降,并将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因素。

在高技术的信息产业领域,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电子及通信产品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工业第一支柱产业,然而,在世界28个主要国家的信息处理能力指标的分析中,我国的信息能力仅为美国的8.6%,为韩国的15.2%,为巴西的40.2%。在28个国家中,我国的信息处理能力总水平处于倒数第二位,仅高于巴基斯坦。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三个指标方面,我国都排在最后一位。但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济总量中,已有50%以上的增加值是由信息产业创造的,信息产业劳动力已占全社会劳动力的一半以上。

中国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科技部门,但科技部门的产出却低得惊人,有的研究开发机构竟一年没有发表一篇论文,研究开发机构平均一年只获得0.09项发明专利;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2003年的统计表明,目前科技人才的发展环境尚不理想,有一半左右的科研经费不能专款专用;更令人痛心的是本来就很少的科技成果,大都没有转化成生产力或产品的竞争力,据国家科技部估计,中国的科技成果只有两成左右转化成批量生产,能形成产业规模的大约只有5%,而由于国外的技术壁垒,我国出口额每年损失高达500亿美元。

多年来我们总是强调什么,可偏偏实际上就不是什么。我们强调素质教育,结果还是应试教育;强调服务经济,结果还是收费经济;强调协调发展,结果还是靠滞后的整顿规范。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几乎每一轮的经济热之后,都会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不可避免的“后遗症”。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约占全国焦炭产量的40%,但焦化行业却是山西最为严重的污染源,对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负荷分别达到了30%和40%。《山西生态功能区划》报告显示,在近20 年的时间里,山西生态环境破坏和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值高达1111.91亿元,占同期GDP 的18.32%,山西这个拥有全国最丰富地上文物资源的文化大省,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污染大省”。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保问题又成为一大社会问题。2005年1月27日,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对外发布。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仅位居第131位,列在全球倒数第14位。而在2002年第一次发布该指数时,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第129位,也是全球倒数第14位,排名靠后的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自然资源贫乏和管理不当。据统计,我国因大规模地开发耕地面积和减少林地投资,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荒漠化土地达到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而由于管理失控和监管不力,近些年外来生物和植物物种给我国带来每年平均1300亿元的损失。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7300立方米,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400立方米,而目前中国的532条主要河流中,已经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5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15:49:12 | 只看该作者
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为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可我国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全国每年因生产一次性木筷,要耗掉木材13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平方米;而在森林覆盖率高达65%的日本却严禁生产一次性木筷。我国也是世界上高能耗的国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排在世界第二位,其中每年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是整个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5%,每年因二氧化硫气体排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亿元。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的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到当年GDP的8%,而据中国科学院的测算,由于环境污染中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7%,环境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到GDP的15%。

山西省2004年公布的一项专项研究表明,仅因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给山西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达到了300多亿元。由山西与挪威共同完成的《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总体规划》,由于采用了最新的污染损失计算方法,结果显示,以2000年为基准年计算,2000年大气污染对山西造成的损失就约为80.97亿元,占到了山西当年全省GDP 的4.9%。中国可用的煤炭总储藏量接近1900亿吨,只够使用40年左右。此外,由于不科学的环境治理对可持续性的生态建设造成的损失也不可估量。而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发布的《中国生态保护》白皮书称,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到国土面积的60%以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认为,中国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站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数字,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库淤积,四川省平均每年损失库容量1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报废一座大型水库。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受灾人口在2亿人次以上。同时,保护环境的难度却在呈上升趋势,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全国12个省的不完全统计统计,全国发生环保执法受阻事件就达4400余起,其中暴力抗法的事件就有120多起。据国家林业局统计,仅在全国第五次、第六次森林资源普查短短的5年期间里,全国减少的林地面积就有1010.68万公顷,相当于江苏省所有的国土面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王振中等16位专家就全国电力由于电荒和盲目上马发展造成的经济损失向国家发改委提出质问。仅浙江省一年的缺电损失达750亿千瓦以上,直接造成的GDP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如果从2000年开始缺电计算,5年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经超过1万亿元,电力改革和规划发展过程中的决策失误导致的结果是“九五”过剩,“十五”缺电,“十一五”又会出现过剩的局面。据山西社科院的研究成果表明,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从1981年~2000年的20年间里,仅山西就导致经济价值流失高达2180亿元,平均每年损失109亿元。


6
发表于 2008-1-5 16:05:54 | 只看该作者

请问lz你的资料来自哪里?可以交流一下吗?

cliffxu88@hotmail.com

经济方面的爱好者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