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創)二十年戰略規划

[复制链接] 11
回复
216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11-1 20:4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络时代的信息无限,冲破地域的局限,一地、一国、一洲,信息世界宏量而迅速,如果还处在局限的思维空间,难以迎合时代的潮流,这是生存最低的条件。如何顺应时代,在无疆的世界中迅速找到、确定自己的位置,并迅速作出积极地应变,从全球社会分工的层级,从低级的制造者、执行者变成策划者、控制者,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优势、有利的地位,如何才能成为赢家?只有积极的参与,开放的沟通,强大的联盟,无界的整合才能使市场竞争的主体成为市场的主流,永远的跟随,意味着永无出头之日,成为永远的弱者。

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什么?更廉价的商品、更优质的服务,更快捷的满足,更广阔的视角,更丰富的信息……

一、全球村的世界

然而,这仅仅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全球化的特点,消费是建立在产出基础上的,为了获取消费者更多的消费可能,各个产业纷纷生产出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非洲原始部落的毛巾、水盆,到欧洲现代社会的中央空调,再到亚洲市场的家用电器,我们在把视角转移,北美洲市场的芭比娃娃,南美洲市场的廉价T恤,消费无国界,相应的生产也无国界。印度在全球市场中,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占据优势地位,因此被称为全球的办公室,美国人因此惊呼:好工作都外移了。或许说的是事实,但是美国人在全球化运动中获得的好处同样是巨大的,毫无疑问他们是全球化的主导,并时时已警察的身份来介入到全球化运动中。欧洲人似乎为来自亚洲的廉价生活消费品感到有喜有忧,同样的产品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但是欧洲同类生产企业(品牌影响力)小却面临着定单少,成本高的困惑。2004104FORTUNE杂志引述摩根士丹利的一项研究,说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便宜货就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大约6000亿美元,替美国制造业在零部件上省下了数十亿美元。省下来的这些钱,让联邦储备局能把利率维持在低点,让更多美国人买得起房子或把房贷换新,也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创新。

全球化意味着开放,无疆界,最近在工业化国家中流行的新保守主义也只是全球化浪潮中的噪音,在严密而庞大的全球化社会分工中,小而全成为一种天方夜谭式的幻想,大而全也意味着指导思想的错误,但是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具体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社会、文化、经济、历史背景,往往处于就业压力,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民族自尊等的考虑事实上并不能实现高度的全球社会专业花分工,只能部分的参与到这个浪潮中。在非洲售出的毛巾与在美国售出的毛巾有何不同,考虑到各国的具体情况,商品也存在差异。既然存在这些绝对不可忽略的因素,生产商不得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保证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可以充分满足当地市场需要,隐含的意思是保证自己的商品是有利可图的。

全球的制造者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自己并非全知全能,或许自己只擅长于其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零件,小而全,大而全可能吗?精明的老板们会计算自我制造,独自生产的成本,利用自己的优势,借用别人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趋利避害是一种本能,在现实的经济利益面前,谁又能拒绝更能保证的利润来源?从印度和美国之间的外包业务,到中国影响世界的离岸制造,再到波音公司机身的全球化分工合作制造。产业的地域影响不断扩大,全球化公司的影响遍布全球,从阿波罗登月计划,到和平号空间站,再到中美的联合登月计划,全球化的趋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从深度到广度再到时间影响是历史上任何时期不能比拟的。在古代地中海威尼斯的商船曾经在欧洲和非洲之间来回穿梭,南亚的香料被运送到古中国,通过合作和交流,实现地域之间的沟通,互通有无,促进了物资在区域内的流通。而在当今全球化的局势下,更大区域的流动将全球覆盖,信息沟通工具的不断升级将其他地区的信息及时传递,资源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而因此带来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中东、波斯湾的石油产量一直在影响着全球的经济脉搏,澳大利亚的铜矿、俄罗斯的天燃气,美国的玉米、豆类等等,无一不在影响着全球的市场动态。每一事件的发生,其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一地,往往带有全球性,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亚洲金融危机,“911”事件、东南亚海啸、足球世界杯等等每一个事件都逐渐丧失了独立性,皆因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全球的部落中。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20:50:32 | 只看该作者

二、大西瓜与小芝麻

如果将视线、视角放大我们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东西一夜之间已经改变了,从麦当劳到可口可乐,从诺基亚手机到日韩电器,从加拿大面粉到热带水果,资本的逐利性将所有的投资分布在全球任何有利可图的角落。每个国家都同时面对着物理距离很遥远的这个星球上某一地区的竞争,商品的流动冲破地域的界限,资本的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席卷赢利机会,资源的流动在不放过任何可能更能体现其价值的领域,因此每个国家,每个公司在面临着周边竞争的同时,也同时面临着遥远地方的压力与挑战,全球性已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将每个人、每个公司放置在全球的压力与竞争之中。使得每个人、每个公司都面临着来自于全球的挑战。这种严峻的现实逼使公司不得不更妥善的应对,在全球性的兼并浪潮,资本市场的动向,全球性的布局与合作,放置在一个狭小的区域你可能是占据绝对的主动权,但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你却只是一个二三流的公司,只是一个时时警惕被击倒的弱者。强者有强者地生存之道,小者有小者的生存之道,西瓜的缝隙中可以塞下大量的芝麻,但是西瓜的缝隙中可以塞下多少的橘子?或许西瓜一动,橘子就挤破了。如果没有对自身清醒、准确的定位,没有没有对自身所处的周边环境有充分的认识,更没有长远的目光和忧患意识公司的生存公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公司经营已经与全球化紧密联系起来,小而精悍的公司在全球化可以享受到灵活的好处,专注于某一行业,某一行业的某一类产品上,面对危机转换成为较小。巨无霸的公司可以享受到影响和控制市场的好处,利润来源不断,多元化的经营让这些公司在市场上平稳度过大多数危机。但是对于处在两端之间的公司却不得不对自身经营进行调整。没有特色的公司是没有魅力的公司,没有魅力的公司是不能满足顾客的公司,找到自己的特点,准确的定位,定位之后的战略布局,经过全球市场的不断整合,各行业的的竞争者将逐渐从春秋时代转向战国时代”,其竞争的残酷程度将不言而寓。同时小企业也不会因此而灭绝,海水中既有鲨鱼也有虾米,但是小公司不得不仰承鲨鱼的鼻息生存,同时也成为巨无霸们之间缓冲的空间,小公司将借助于鲨鱼型公司的力量而生存,成为这类公司的附庸。在未来50年内,全球各重要行业,如能源、机械、矿业、食品、化工、电器、娱乐等行业将由五个左右的公司主宰,因为这些行业是可以超越地域、血缘、文化、民族而存在的、但是对于地产、传媒、文化、农业等行业却难以实现全球内的充分整合,因为这些行业的存在是与地域、国济民生,传统、民族情感联系十分紧密,正如世界三大宗教里的各主要宗教派别,由于受到心理、文化、情感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始终不能实现大同,民族的特性也要求这类行业将会以春秋的形式继续存在下去。

资源崇尚效率,正如资本追逐利润,个别的小型企业正以其灵活多变的姿态,小心翼翼地注释着每一个机会,在巨无霸边缘生存的小型企业们不得不面临着来自巨头们的挤压和同等竞争者的争夺。然而市场终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生着变化,消费者之间永远存在差别,消费心理也总是不同,这就给小企业的生存带来了机遇。市场微妙的变化及时捕捉,虽然限于天然的资金、技术压力,但是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小企业也逐渐崭露头角,发展壮大。相反那些大型或超级企业却以其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优势,在小型企业的利润中赚取利润,大型企业的影响无处不在,大型企业的多元化经营,通过间接的方式将触角深入小企业,资金吗?它们经营资本、货币市场;技术吗?它们左右者技术市场、在技术创新中走在前列;管理吗?它们下属管理咨询公司,可以提供众多的职业、技术经理……

大型企业正在以其优势影响着业界动态,以其各方面的优势从全方面影响着中小企业,将中小企业的利润进行分割,这其实也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每一种资源都要求根据其在价值实现,利润创造的过程中的贡献来要求当然的报酬。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经典经济学解释了资源的报酬与贡献。但是工会组织却要求获得剩余价值中更多的部分,着些部分被以资本报酬的形式存在着,然而资本又可划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通过资本在资本时常上永远不枯竭的流动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利润,资本的不同类型要求在利润实现的过程中获取相应报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对资本的贡献进行了分割,但是世界市场也已经不存在单纯的市场和划分,正在以互相包容、互相渗透的格局扰动着全球经济。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20:51:04 | 只看该作者

三、马斯洛需求原理的经济机遇

那么单纯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位置如何?前文以逐渐铺开的视线向我们显示了一种局面,所有的有优势都是片面的,在更广阔的视角中,所有看来的优势或许只是沧海一栗,很微不足道。面对生存与成长的困惑与压力,企业已经丧失了时间和地域的优势,因为资本正在席卷全球市场,除非还处在封闭的市场中,否则外来资本的冲击是绝对不可抵挡的。全球分工,比较优势,全球合作,利润共享,全球市场进行产业链进行了划分,低端与高端市场并存,创新市场与制造市场并存,然而每一种概念或者是理念都在诱惑着资源,并以其崭新的诉求诞生利润。大而化之,企业文化正在以其反映的心理诉求、价值观念等的方式向消费着传达着自己的独特魅力,非常`具有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已经脱离了单纯的文字叙述,以其直接性的宣导,震撼性的号召,不断在人们的精神层面震荡。相比较而言,那些纯粹流于文字形式的宣传,在精神上却无法指引每个人(不限于企业)的企业文化却难以在市场塑造一种风格,难以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展现其特有的不同。文化具有感召功能,文化的力量给予消费以精神上的共鸣和引导,寻找一种认同,人类无论心理结构上还是遗传上的特点――群居,在这里,在心理层面上得到了解释,寻找心理认同,拒绝被排斥,自尊的要求。这些都是面对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而提出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重新解读企业文化的曾经和功能,这种解读是基于众所周知的马斯落需求原理的。我们从众多的消费特色来看,如果企业能够实现消费者更高的需求,那么这为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利润优势是不能为提供低层次的需求结构所比拟的。满足生存与安全需求的消费纯粹只是提供一种产品,满足人们物质层面的需要,而这两种需求的实现更多地是以物质来满足的,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生存与安全那么带来的利润和影响也同样是相当狭隘的,这就是饭馆与饭店的区别,普通房屋与别墅的区别。如果产品只停留在生理、安全的层面上,却没有进化到心理、精神的层面上,那么,无论公司还是企业就会继续你卖出物质产品的形式出现,可想而知,其赚取的利润也是相当有限的。我们再次比较饭馆与饭店,为什么饭店赚取的利润要比饭店要高?这是因为饭店里不仅可以满足胜利需要(饥饿),还带来一些其他的东西,饭店还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标志,这就是饭馆所不能提供的。

但是我们看别墅与普通房屋的区别以及饭馆与饭店的区别,高利润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物质层面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而且满足精神层面上的要求越多,市场就会允许其更高的定价。满足消费着被认同、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要,意味着更广阔的利润空间这一点可以用品牌现象来解释。品牌可以为公司或企业带来暴利,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但是这种暴力应该如何解释呢?

为什么品牌产品为杂牌产品市场更大、影响更高、了利润更多呢?我们剥去物质上都可以满足的东西,留下就是起心理和精神信赖和满足:质量保证、心理认同、文化的精神共鸣、给予一种特有的价值观等等,这些都不是普通的杂牌产品可以提供和满足的。品牌的暴力是因为,品牌更多的满足了物质以外的东西,提供的商品已经不仅仅限于产品,如果只是将商品当作物质产品卖,这个企业公司的经营无疑是非常低级的。那么我们以私人会所为例,用马斯洛需求原理来分析这种商品(服务)的暴利现象。私人会所是成功人士的象征,它同样是建立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之上,它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硬件必须齐全和完备、但是假如只是这样解释的话,我们会认为私人会所和普通的家庭居室没有多大区别。一定身份的象征意味着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高品质的服务意味着自尊需求的满足,集会意味着被认同需求的满足,这是其他的集会场所不能提供的。但是我们又知道知名度大的私人会所比知名度小的会所消费价格要高,我们可以用品牌现象来解释。低级产品之所以是低级产品是因为这些产品更多的提供物质上的满足,却没有在物质基础上赋予特定的精神内涵。事实上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个现象,一个有内涵的人意味着这个人有魅力,有魅力则意味着更能吸引到别人的注意力,同时也意味着更能够影响别人。低级产品与高级产品的区别与此类似,高级与低级的区别更多的是来源于内,来源于无形的东西,企业文化是这样,价值观念是这样,心理需求又何尝不是这样?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20:51:38 | 只看该作者

四、OEM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及未来

品牌可以带来当然的暴利,这是因为它们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好,而品牌正因为其特定的内涵,可以影响部分消费市场,消费人群,这意味着利润的来源更有保障,利润空间更广阔,对市场的影响更大,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的利润也更多。杰出的OEM企业虽然也有稳固的利润来自于客户的信赖,高品质的产品及对于产品的其他要求,使得在同类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全球范围内的OEM进行了资源的整合,在整个产业链中,从设计开发,到原材料,到生产,再到装配,接着销售,最后到售后服务和产品回收,在整个完整的产业链中,跨地域、跨国界进行全球化社会大分工,而OEM也仅仅是局限于制造一隅。从全球化大生产都要参与到利润的分配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点,在整个产业链中,如果占据了产业链中的开始和结尾两端,那么无疑就在整个产业链利润分配的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因为他们是直接面向于市场的,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知道哪里存在机会,它们同时也是整个产业链的指挥者、策划者和组织者。而处在两端之间的产业链中的其他部分,则相比较而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为它们并不直接与顾客和市场联系,他们参考产业上游,并听从产业下游的安排,主动权的丧失意味着在产业链中利润分配权的丧失,面对持续上升的人力成本,这种OEM的态势还能持续多久?

资本带有冲动性的特征,看准一个机会便捕获利润,积极而带有盲动性,总是寻找着全球市场的剪刀差,无论是利润率的还是价格的,甚至是时令的,资本在全球市场上游走,最后将一切都平均化,存在差异就是存在一个崭新的市场,发现差异就是发现一个崭新的市场。在古代物物交换的年代,人们的交易过程常常被中断,因为人们有时并不能通过交换来得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于是货币(一般等价物)产生了,铸造货币的人们无疑开创了一个新市场。为了进行更广范围的交换,人们进行贸易活动,跨越物理距离的界限实现两地之间商品的互通有无,商业诞生了,差异为市场的存在提供了实际基础。即使是因为观念的差异,也成就了广阔的消费市场,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争。在原材料商与销售商之间存在制造商,差异注定有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在经济活动中也象征着一种新的利润分割组织。

处在产业链中间的OEM企业以其实际的生产活动加入到利润分配中,对于市场的拨动也往往具有滞后性反应,由于并不直接与消费市场联系,只承接原料商,下起销售商,而设计阶段和服务阶段可以分割到更多的利润,着是否也可以认为是对直接面临市场风险的补偿?然而需求的多样化和需求的多变性意味着总会存在一些非标准化的东西,柔性生产,多功能配件及其制造设备,同时意味着生产的复杂性在增加,人员的素质面临更加苛刻的考验,因此在整个产业链中OEM型企业实际面临相当被动的局面,作为制造活动的承担者,好象在一个企业,这些OEM好象是制造车间,研发部门负责设计开发,计划部门负责下达指令,然后品质部门负责最后评定,而在制造企业中制造车间在整个公司的地位如何,我们是很清楚的。

没有品牌,意味着在整个行业中缺乏号召力,而那些从事OEM生产的企业是否也会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受呢?但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OEM是永远不会终止,虽然在整个产业链中地位较底,承担责任重大,但是OEM作为专业化制造的典范,充分突出了其生产制造的优势,然而未来也不会消止。只是在整个产业链中秉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则,强者之间互相结合,讲究“门当户对”,而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形成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而优秀的OEM企业也必将比劣势企业获取更多的最终利润。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20:52:09 | 只看该作者

五、小国寡民与大同世界         

世界走向大一统,在各个地域民族加强了交流,文化互相吸收彼此之间各自的养分,在开放的世界中,没有一个事件或者实体是单纯的以独立的姿态出现的,走向互相联系,走向互相包容,个性和独立作为差异性的东西,逐渐被共同性的东西所取代,在多样化和多元化世界在给予我们不断地视觉冲击和挑战的同时,让所有地域都接受和认同却给整个世界带来更多地挑战。我们看到全球化世界中的不和谐因子:“经济爱国主义”、贸易壁垒、经济封锁、军备竞赛等等,这些都是对大一统世界的悖反。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在“王道” 与“霸道”的大一统进程中,持续的压力给予个体带来紧张,迫使个体作出防御性的抵制,这是大一统世界中正常的现象,以共同性泯灭差异性,单一性取代多样性,世界本来各种特征而存在着,差异性意味着个体独立性的存在,作为存在感的实际支撑,差异性在大一统进程将持续扮演一个悲剧性的角色。在大一统进程中,以强制性的手段实现融合,将一切独立个体都试图安置在一个轨道,大一统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然而弱势群体如何在这个不断进行整合的世界中进行生存或者以某种形式生存,而不是被呈放在历史博物馆中,以被后人观赏的角色而存在,我们继续回到了“大西瓜”与“小芝麻”的争论,小芝麻如何在大西瓜的夹缝中生存下去,灵活性和变异性对压制性和绝对性的矛盾,这些单独的独立个体在大西瓜周围以游离的状态而存在着。然而这些芝麻还可以继续存在下去吗?大西瓜轻轻一动就可以将小芝麻轻轻的碾碎。

非洲的原始部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还可以继续以原来的生存方式存在下去吗?随着一个一个非洲内陆深处的原始部落被发现,现代社会的脚步惊动了这些部落安静的传承。看过电影《上帝也疯狂》的人都知道,现代社会在无意中对原始部落的冲击,卷入全球浪潮和现代社会的纷争,这些封闭的无辜者在这个进程中扮演了一个悲剧角色。封闭意味将以牺牲者的角色出现,是全球化的祭品吗?在绝对性的力量差别面前,这些原始部落以何种方式继续存在,是以被实验者的地位而存在吗?作为被观察的角色而存在好象是实验室里的白老鼠,是否可以继续存在取决与是否还可以在其身上做些实验。全球化的脚步是不可抵挡的,然而作为微小的差异性如何继续存在,而不单单以牺牲者和悲剧主角的角色而存在,世界也并不以一种声音或姿态而存在着,毕竟多元化和多样性毕竟是存在的特征,这种特种真的可以继续存在下去吗?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在互相交融和包容的世界中,交流已经代替了闭塞,因为联系是不可否认地存在着。在不断进行调整的世界中这些小芝麻将如何继续生存下去,在巨无霸占据主角的世界中,小芝麻将如何继续生存?在开放的世界中,所有的东西都会缩小,因为在更广阔的世界和视角中,原来的位置已经在悄然之间放声了改变,站在山上我们可以纵览山下更美丽的风光,更遥远的地方,但是地上的行人已经如蚂蚁般微小,甚至仅仅是一个点而存在着,参照系的改变,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和冲击,恰如恒河之沙,沧海一栗,在地位改变的同时,必须改变存在方式以适应生存。差异性的延续要么被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亦或是消弥,或者以自己特有的魅力和影响,向周围昭示着自己的存在,毕竟同一性的世界枯燥而无味,以自己特有的个性来吸引周围,在某个领域内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在相对与绝对的转换中既要感受到对比和差异,又要显示自己独立而超然性的存在。在互相转化的过程中,思维也必须随之发生改变,因为位置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更广阔的世界中给予我们更多的动荡,庄子在《秋水》中描写了河伯遇到海神的惊讶,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却也实际很形象地表现了开放对于封闭和狭隘的冲击。世界正在放大,世界正在缩小,在思维骤变的世界中,或许是应该思考一下如何继续存在的问题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20:53:07 | 只看该作者

六、新时代的合纵与连横

在中国春秋战国年代,七国争雄,有纵横家苏秦与张仪在大国间游走重新为天下大势布局,苏秦的连横最终被瓦解,古代中国实现大一统,其实还可以说是秦国远交近攻战略思想在几代秦国国主之间得到坚持和贯彻。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分封制以一个超级的姿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大一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然而作为差异性的个体还可以如何继续存在,还可以继续存在多久?

我们再次回到西瓜与芝麻的命题,芝麻如何在西瓜的夹缝中生存?一个方法:芝麻要绝对的小,这使得芝麻在西瓜的缝隙中得以继续存在,或者芝麻太小了,西瓜不屑于芝麻的存在。这样芝麻得以继续存在。另一个方法,芝麻抱成团,形成一芝麻,大到可以和西瓜相比较,在西瓜之间必须考虑到芝麻的位置,尊重是来源对实力的认可,芝麻有了实力,西瓜自然就会尊重芝麻。前者的存在方式很灵活,它可以很机动地游走在西瓜之间,很有技巧性的生存。后者则以丧失灵活性为代价,不过带来某种程度上更大地安全感,因为通过联盟而强大,减少了西瓜们的冲击。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为何没有提到橘子?因为橘子在这个填充式的环境中,并没有特征性的优势,处在两个极端之间,其实什么也不是,它被芝麻包围,又被西瓜挤压,在西瓜与芝麻的格局中,橘子的优势并不存在。

那么仔细分析自己在全球市场的格局中又是何种地位或者形式呢,是像芝麻和西瓜那样的生存?还是像橘子那样的生存?诚然,规模经济可以带来成本、技术和质量上的好处,芝麻也必须是具有规模优势的芝麻,否则,芝麻也只会成为尘土,风一吹而散。闭塞和落后成为首先被兼并或破产的对象,如果将视线从平面世界扩展到立体世界中,每一个组织的前后左右构成平面世界的感知对象,如果在加上上下,那么整个立体画面就显示出来了,这样来看与我们发生联系的渠道更多,而不仅仅限于眼前。视线的增加意味着看待问题的角度已经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空间中联系更多,这样的联系将会带来何种影响?假如我们再考虑到时间,那么又有哪个组织不是在与时间进行竞争呢?在空间世界中,任何个体都难以摆脱单薄的特征,而且个体之间的联系也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向和频繁,基于这样的认识,组织又如何在全新的思维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在竞争的世界中,利益无限而有限。合作与竞争,共处与对抗,面对汹涌的世界市场浪潮,单纯的竞争关系只会让所有实体在竞争中生存环境更加险恶。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某一端口之间的竞争,都在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效率。如果我们将视角转向竞争的另一面,我们发现所有的竞争都是根据自己的特色而展开的,所有的竞争优势也同样是局部的和片面的,但是这些优势对于巨无霸而言又是微不足道的。所有这些芝麻或者橘子之间的竞争是否都有点可笑?就如同一个人捉了一只蚂蚁放在乒乓球上,然后旋转球体,蚂蚁在爬动,球体在转动,可惜蚂蚁看不到球体表面以外的世界,因为蚂蚁生活在二维世界,没有对于第三维的认知。而我们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像这只蚂蚁呢?

或许这些芝麻或者橘子是到了进行资源整合的时候了,超越竞争之外毕竟还有合作,进行战略结盟,实现优势互补,整合上游流程,整合下游流程,甚至对于同一流程顺序的组织或者企业进行整合,这样是扩大了整体的优势,扩大了整体的规模和能力。既然处于同一水平和层次上,那么意味着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综合起来是处在一个维度上,不存在明显的落后和先进,可谓门当户对。既然我们在权且面临如此多地竞争者,那么为何我们不能根据文化社会心理背景进行结盟,在地域上联合,也可以跨越地域上联合,其实稳定的供销关系,稳定的流程链本身就是一种联盟,只不过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罢了。如果如果我们将联盟的内涵继续扩大,我们可以便可以更宽阔的层面上发现我们的盟友,或许它们也正有一样的苦恼或困惑。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20:53:55 | 只看该作者

七、我们将拥有二十年后的世界吗?

在广阔的开放平台上,世界给予我们一个清晰的印象:冲破地域的界限而实现物资和信息的流动;在国际空间站上各国合作进行外太空试验;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严峻迫使各种必须携手合作;经济组织以跨越民族和国家来左右全球格局;文明在不断冲突地过程中开始寻找共处之道;人类开始根据基因对自己进行重新设计,上帝造人不再成为神话;文明出现病变使人类的传承受到威胁……

在可以想象的未来,世界将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 产品快速研制、快速投放市场,在人类个性不断被释放的时代,产品的种类和变化正在飞速扩张。如果认为这样的世界还存在所谓世外桃园的话那么一定是在看某部科幻电影,独立的世界和边缘已经被彻底打随,世界给予我们的只是联系的特征,必须以联系为方式而存在,否则就在世界上无法生存。而那些产业巨头们正在疯狂地攫取全球利润,挥舞着经济大棒,世界继续在捕食和掠夺中前进。橘子和芝麻们还有生存的空间吗?如何在全球化背景已经异常深厚的基础上继续生存,这些公司组织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外在的变化不是这些中小型公司可以把握的,而需求的迅速变化,为了适应变化,这些中小公司越来越难以承受改变的成本,产业周期缩短,中小公司刚刚熟悉这个产业已经开始走向衰退,面对这样的损失,中小公司显然难以单独承受。而且发起向心的产业和概念进攻,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单个公司的资金力量显然极其有限。

二十年后的竞争是强者之间的竞争,而中小型公司要么破产要么被兼并,要么实现战略联盟,就如同19世纪的奥地利首相富尔顿般,通过不断结盟的关系实现奥地利的统一,而呈现强烈个性的俾斯麦又在同一性气氛非常浓重的环境中有多少生存空间呢?如果企业的领袖们缺乏强烈的人格魅力,不能在企业或业界形成强烈的号召力,那么走向联盟无疑也是一种选择。而新材料的不断研发和运用,也在不断扰动着原材料市场,环境的持续恶化,使得人们对制造业,尤其是初级加工制造业的原材料的要求更加苛刻,环保要求,绿色产品,回收利用,对于利润本身已经很单薄的OEM企业而言无疑更是一场严酷的考验,材料的更新已经本身单一一家公司或者企业可以承担,联盟,更深一步的联盟必须建立才能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在这里大胆的做一个假设:未来二十年合成材料将逐渐取代原生材料,这些合成材料将能够被继续回收利用。在人类持续关注自身生存安全的情况下,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对于使用原生材料的产品将面临遭受道德谴责和课以重税的危险。

在企业寻找利润空间的同时,对企业传统或者守旧的思想观念提出了挑战,新时代要求企业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如果企业不能在旧有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再造,那么再建也是一种好途径。再建必须与过去脱节,这样的新型企业必须是面向未来的,而不是还怀念过去的,企业再造是为了使企业重新获取动力和活力,但是如果企业本身已经到了一定规模,企业本身的阻碍已经很大,甚至到了积习难改的情况下,重新创造企业反而更节省成本。与其修修补补,劳心费力,还不如放下过去的一切包袱,轻轻松松地进行新生。在全球化的地球村,设局、布局,或许看似毫不相关的神来一笔,或许在未来会有惊喜,举一看三,举一反三,在未来的进程更加迅速的世界中,或许今天电气火车刚运转。明天一觉醒来已经是磁悬浮列车的世界,世界的日新月异,已经不能用过去的思维看待。举一个交通安全的例子,有一些人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喜欢不经人行横道穿越马路,但是在穿越高速路的时候却常常引发交通事故。这是因为人们的的习惯性思维,认为车辆是在以普通马路上的速度行进,但是实际上视觉和大脑的习惯性认知在对人们做了最大的欺骗,代价就是交通惨剧。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20:55:03 | 只看该作者

八、结束语:让我们与过去告别    

如果有一个人乘坐时光列车,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紧凑,越来越复杂,从工业革命开始,世界改变了以自然力推动的传统,从蒸气推动到电气推动,再到原子推动,世界前进的进程越来越快,以前人们认为马跑的最快,但是火车发明以后一切都改变了,人们以为自然界以光速最快,但是在微观世界中人们发现了超光速现象,世界正在不断地颠覆着我们以前的认知,或许一个古人来到现在,那么他看到的只是太多的惊讶与不解吧。

在不断进行着新老交替的世界中,衰竭与新生,颓废与进取,在不断地更新中世界在不断向前进。在新世界与旧世界的磨擦中,交替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企业都输在了与时间竞争上,被时光列车甩在了后面。打造面向未来的企业,同时间竞争的企业,穿越时间这个连贯过去、现在、未来的维度。真正的实现与时俱进,但是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仅仅是面向现在的,在21世纪的企业中,要拒绝基于现实,怀念过去,而要塑造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生存、发展和战略理念。如果我们可以对现实和未来有了充分地认知,如果我们对于自身的现状有清醒地了解和准确的认识,如果我们还对组织未来生存满怀渴望和激情,愿意不断进取,如果我们还以创新为快乐,以成就为荣耀,那么就以决心、信心和毅力来对现状做出稳健而高效地处理。

企业有一个永续经营的假设,但是实际上又有几个企业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一世创业,三代而亡,好象成了企业发展的怪圈,或许只是我们的眼光和胸怀太狭小了吧,我们的思维太局限了吧,仅仅将自己局限了,同时也将自己限制了,而被时代远远地甩在后面。企业无论在其哪个发展阶段,实际上都面临着生存的考验,只是企业家精神的丧失,已经让企业家们丧失了创业的激情和警觉,恍如一梦,世界在悄然间已经发生了改变。

 

       2006713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20:57:16 | 只看该作者
大約3個月前寫的,請家人批評指正。
10
发表于 2006-12-18 01:01:49 | 只看该作者

有内容、有思想,支持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