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传递书] 读书方法之二

[复制链接] 3
回复
177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2-28 17:0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陶渊明:
                                                                           不求甚解法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 《五柳先生传》,文中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这其实是陶老先生托 “五柳先生”以自道,描绘自己的读书生活,阐发自己对读书的见解。
     对于陶渊明 “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历来褒贬不一。不肯苟同者认为陶渊明是提倡粗枝大叶、浅尝辄止的作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当然也有赞同陶渊明的方法的,比如:元朝人李治就说过: “盖不求甚解者,谓得意妄言,不若老腐儒为章句细碎耳。”李治的意思是,陶渊明 “不求甚解”的读书观,可以称得上是至理名言,不像某些迂腐的书呆子那样死扣章句而毫无出息。
     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到底可不可取?不必匆忙下结论。我们先来仔细考察一下陶渊明的读书背景,分析一下他的话的原意,问题就会清楚得多了。
     陶渊明在回忆自己少年时代读书的情景时说: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可见他自幼就攻读儒家经典,他所说的好读书,自然是指读经史典籍。读经史书,必须读注,而汉代有的经学家所作的注释,连篇累牍,空虚繁琐,离题万里。如当时有一个小夏侯学派的人,光解释“尧典”两个字,就写了十余万字。这是一种很坏的学风,那些寻章摘句、牵强附会的学究式解释,对读书能有什么益处呢?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会干扰对书的原意的领会、理解。所以,陶渊明提出 “不求甚解”的观点,是有针对性的。他认为不必花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没有价值的注释,而应注意读原著,领会原作的基本内容。
     由此看来,如果将一顶 “提倡粗枝大叶”的帽子扣在陶老先生头上,就错了。陶渊明的 “不求甚解”法虽然是有所专指的,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想想看,倘若不论读什么书都去 “求甚解”,那你一辈子能读几本书呢?对有的书就可以 “不求甚解”,翻翻便过去了;有的书,可暂时 “不求甚解”,等到需要“求甚解”的时候,再“求甚解”。
沙发
发表于 2013-3-4 16:10:0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谢谢分享
板凳
发表于 2013-3-6 16:32:46 | 只看该作者
我这里有一百多种读书方法,也包含了你的这一二或三四,有需要的就点我签名吧,从时间最搞前的日志开始就是……
4
发表于 2013-4-1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死扣章句而毫无出息

点评

章句都弄不明白的才没出息~  发表于 2013-4-1 17:09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