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其它行业] [转帖]外资银行已登陆中国市场,但竞争可能比设想的要严峻

[复制链接] 0
回复
70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8-28 11:1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英国的渣打银行正在雄心勃勃地拓展中国市场,它计划2011年前在中国开设170家分支机构,每年的网点覆盖率增长60%以上。渣打银行个人银行业务集团执行董事狄朗华(Mike Denoma)称,他希望将来中国成为渣打银行经营的“心脏”地带。他在最近接受新华社的采访时说,“我们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我们的所能扩大在华的经营,我们的触角将会伸入到所有允许外资银行开设营业网点的城市。”

中国各大城市随处可见外资银行令人目眩神迷的广告海报,他们正在通过广告大肆宣传自己在全球各地经营的丰富专业知识,同时也在不遗余力地塑造亲切形象。花期银行的宣传海报上印有世界各地员工的灿烂笑容,汇丰银行的则是紫禁城、悉尼歌剧院、凯旋门和美国纳斯达克大厦高耸入云的图片。

此外,外资银行也在中小型城市拓展市场。杭州是距离上海仅数小时车程,经济较发达的中型城市,汇丰和花旗开设的新营业网点就在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十字路口虎视眈眈地俩俩相望,有时代广场标志般大小的公司标志悬挂在大楼临街外侧,足足占有几层楼面的高度。

荷兰银行目前正在把旗下的中国业务转变成经营零售业务的本地法人实体,其发言人称,荷兰银行将利用自己对本地市场的了解来销售其全球性产品。

显然这是外资银行积极利用的优势所在;他们积累了深厚的全球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也在努力从本地的合资银行招聘顶尖人才来填充等式的另一半。但外资银行要摸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可能还需要假以时日。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认为,中国银行“比外资银行更了解中国文化。他们知道如何与中国客户打交道,也知道应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来拓展新业务。”

此言不虚。在渣打银行的狄朗华接受新华社采访的几天之后,法国巴黎银行高管克劳德·哈贝雷尔(Claude Haberer)对外资银行在亚洲的发展前景发表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警言道,未来的竞争可能比预想的更加严峻,外资银行可能很快就会“知难而退,或者被迫撤离亚洲市场”。

豪华型服务

去年底之前外资银行只能为外国客户提供服务,且只能在中国25个城市开展人民币业务,这些限制已被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现在可以与本地银行公平竞争,争夺中国高达2.2万亿美元的家庭储蓄。目前的问题只是它们这样做是否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

奚君羊认为,外资银行的起步不会轻松,原因显而易见:他们不及本土银行了解中国文化。他说,“这种了解包括理解中国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政府官员做决策的方式以及如何解读中国各地的地区性差异。”

惠誉国际评级公司(Fitch Rating)分析师彼得·泰布特(Peter Tebbutt)则更加直截了当地指出,“借款人如果不还款,某些国内银行可能会对借款人采取某种手段迫其还款,但外资银行不会。他们不能这样操作,所以他们只能把重点放在高端零售市场。”

踏进汇丰银行设在市区的分行大堂,仿佛是步入格调优雅的咖啡厅,而非银行。铺满地毯的休息室里摆放着舒适的沙发靠垫,休闲酒吧提供港式奶茶、点心,大屏幕电视播放着美国CNN 电视节目。在这里,所有的客户都受到贵宾的礼遇,因为至少从金融资产规模来看,这些人确实算得上贵宾。

多数外资银行瞄准的都是身家丰厚的富裕客户或者企业,而不是普通的中产阶级。这也反应出外资银行认识到它们与本地的大型国有银行是各有所长。

按照今年明确的新法规,外资银行现在可以在中国各个城市向中国居民提供外汇和人民币业务,不久之后还可以发行信用卡与贷记卡。但前提是外资银行必须首先在当地组建法人实体公司,也就是说母公司必须存入数亿美元的注册资本金,而这对于规模较小的银行而言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目前只有花旗、汇丰、渣打、荷兰银行等少数外资银行在中国成立了实体公司,但这个数目很快就将迅速增长。普华永道2007年对跨国银行所做的调查表明,约有20至30家银行表示他们考虑在中国组建分公司。

但不论从哪方面来看,外资银行在中国目前都只开展了小部分的银行交易业务。中国拥有六万亿美元的银行资产,但外资银行只掌控其中的2.1%,吸纳的储蓄金额也不足1%。中国央行在中国证券报上发表报告指出,外资银行的利润总额占中国全部银行利润总额的1.2%。

亟待建立信用评级系统

短期内外资银行将很难超越中国的本地银行。一方面,他们在发放贷款和吸纳储蓄方面还无法与本地银行匹敌。惠誉评级的泰布特指出,鉴于中国的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外资银行无法在提供有竞争力的利率方面与国内银行抗衡。事实上,汇丰、荷银、渣打等外资银行都在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来为客户提供理财等服务项目。

但就传统银行业务而言,吸纳定期储蓄发放贷款的利润也十分丰厚,所以外资银行对这块业务也是雄心勃勃。但要发放人民币贷款就必须先积累人民币存款,而外资银行在这个领域中还只是刚刚起步。所以他们没有与中国银行短兵相接,直接向大型中国企业发放贷款,而是选择从部分经济实力雄厚的个人客户及中小型企业入手。因为根据过去的经验,后者通常难以从国有银行获得贷款。

虽然外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是很强的经验,但他们会发现在中国市场上很难运用这些专业知识。中国的国有银行很少向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发放贷款是因为很难评估贷款风险。而大型企业会定期公布财务报表,通常与政府保持着某种联系,这样可以使得银行更容易调查其信用风险。

至于个人贷款,目前中国还没有在全国建立个人信用评级系统,银行只能查验借款人的工作情况。泰步特说,“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知道借款人的经济状况,他们会提供文件证明,他们在什么样的公司工作,从事什么样的职位,然后你再大概估计他们可以挣多少钱。”但仅凭这些还不足以准确评估贷款风险。中国的贷款工作人员“甚至会上门考察,察看申请人的实际居住地,”或者向邻居和居委会打听情况。

而在全国性的个人信用评级系统建立之前,外资银行也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很难评估贷款风险。“他们不能贷款给小公司,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些公司。这些公司的帐务通常都比较混乱,公司治理制度也不存在,外资银行很难评估这部分借款人的贷款风险。”

眼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贷款给经济实力雄厚的个人客户,但每家银行对经济实力的判断标准各不相同。荷兰银行的目标客户是投资总额在10万美元左右的中产阶级,渣打银行瞄准的则是投资总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一般认为富裕客户的房贷和信用卡账单偿还率比较高。

人才短缺

规模庞大、经验丰富的跨国银行或许敢于进入全球任何地方的市场,但这个地方不包括中国。规模的扩大是个问题。他们可能无法找到合格的经理人,缺乏与中国监管机构打交道的经验,也很难适应中国松散的风险管理制度。

普华永道的报告指出,外资银行计划在2010年前将员工人数增至目前的两倍。据新华社的官方报道,汇丰打算在未来两年中每年招聘1000名新员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驻香港副总裁兼高级分析师颜湄之(May Yan)说,驻华外资银行通常每年的招聘人数都是这个数字。

狄朗华在前述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及理财业务是未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亮点。渣打银行将在上海和北京推出私人银行业务,目标客户是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老总和高管人员。

但缺乏专业理财人才将阻碍渣打等外资银行实现拓展目标。颜湄之认为,外资银行的计划可能缺乏现实中的可行性。她说,“我认为中国没有足够的有经验的中高级专业人员。”此外,她还说在中国要招聘和培训管理如此之多客户的理财人员或许比在发达市场要困难一些。外资银行目前计划每年增长60%左右,但招聘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达到工作要求,杜绝欺诈和违规行为”将成为主要的困难所在。

就零售业务覆盖率而言,外资银行要赶超国内银行还任重而道远。譬如,国有的中国银行总共开设了1.1万家分支行,580家自助服务中心,安装了1.16万台ATM自动取款机。中国规模最大的工商银行共有2.8万家分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共有3.1万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外资银行都只开设了十几家分行,当然这些外资银行正在迅速扩大规模。除非这些外资银行以更惊人的速度拓展,否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们的零售网点数量都无法与国内银行相媲美。

一只脚跨进门槛

就长远来看,绝大多数外资银行都对中国2.2万亿美元的家庭储蓄垂涎已久。而他们获得足够市场份额的唯一途径就是并购国内银行,但依照中国的监管法规,此路目前还暂时行不通。

许多在华的外资银行目前都对中国的银行进行了战略投资。一旦将来法规松绑,此举就为并购国内银行铺平了道路。但从眼下来看,这些投资主要还是持股份额不到20%的小股东。中国银行业监管法规规定,外资银行在中资银行的持股份额不得超过20%的上限。

战略投资也为外资银行和他们的国内合作伙伴相互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泰步特说,目前大约有30家中国银行拥有外国战略投资伙伴。“这些投资伙伴通常持有10%至20%的股份,在董事会占有席位,并派出部分自己的工作人员帮助国内银行更新统和学习外资银行操作实践。许多外资银行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中国。”

反过来说,国内银行要求外资银行派驻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和专业技能,来帮助改善本土银行的操作实践。但是国内银行与他们的外国股东在合作的同时也在私底下暗暗较劲。奚君羊说,“这种中外合作不是密切的相互协作,而主要是指外资银行向国内银行派出几名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咨询和帮助,但这种咨询和帮助通常比较泛泛,而不是指提供自主研发的技术,因为这种技术是外资银行享有所有权的资产,他们不会转让给国内银行。”

虽然中外资银行处于明争暗斗的局面,但国内银行仍然在学习外国合作伙伴的经验,花费巨资聘请外部咨询师来改善操作实践。深圳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陶辉(音译)说,国内银行正在迅速开发IT系统和建立数据库,以在竞争中战胜外资银行。有了这些数据库,国内银行可以更好地评估信用风险,从而更有效地向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发放贷款。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也在加快脚步进攻国际市场。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最近都并购了一些亚洲银行。中国最大的政策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于七月中旬宣布将在伦敦的巴克莱银行持有达5%的股权。

监管风险

外资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与一个不断出台监管法规的政府机构打交道。奚君羊指出,国内银行更明白如何“获得政府的支持。”尽管如此,外资银行还是想办法远离中国的宏观经济规划机构。

中国的监管机构有时候需要依赖国内银行的微观管理来减轻流动性和放缓宏观经济的增长,即所谓的宏观调控政策。迄今为止这些政策还尚未适用于外资银行,但有人猜测,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迅速拓展,中国的监管机构也会更多地涉及到这些银行的业务中去。

穆迪的分析师颜湄之说,“当外资银行的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政府会希望他们承担起部分宏观经济调控职责,但在现阶段这些银行的规模还太小。”

中美关系的走向或许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摩根士丹利亚洲区董事长斯蒂芬·罗奇(Stephen S. Roach)在六月下旬在上海举办的一个银行家峰会上提出警告。谈到所谓的“中国宏观经济难题”时,他说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今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进一步全球化,一种是进一步本土化。譬如,就有利的因素而言,他提到中国的利率目前仍然保持在低位,银行业的利润非常丰厚。但另一方面“保护主义”的情绪在中国也有抬头的趋势。

    花旗集团中国区CEO理查德·斯丹利(Richard D. Stanley)则更加乐观。他在会上说他认为中国的增长幅度如此之大,速度如此之快,所以不论是国内银行还是外资银行,均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斯丹利指出,“勿庸置疑,在中国对外开放金融服务业之后市场上会涌现出许多成功者……这并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