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TCL收购乐华打开问号

[复制链接] 3
回复
134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6-17 10: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品牌经营不承担债务谋做大做强彩电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就在一个月前,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还矢口否认与乐华集团有“实质性接触”,但是一个月后,一家由TCL控股的名为“数码乐华”的新公司却注册成立了,这使TCL收购乐华的动向终于放到桌面上来。
  5月29日,一家名为“广州数码乐华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在广州经济开发区注册成立,TCL集团占这家企业70%的股份,广州科学城占30%的股份,新公司所使用的基地、厂房以及公司名称均为乐华集团持有,然而“既出基地又掏品牌”的乐华集团却在新公司中连一星半点儿股份也没占上。
  眼下,虽然当事人三方TCL、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乐华集团空前一致的把紧口风,致使TCL收购乐华一事,以及未来乐华集团走向等问题仍然迷雾重重,不过从种种迹象判断,这个谜底不久即将揭开。并且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即将出任新乐华总经理一职的人选是原TCL集团TV事业部销售中心总经理范利军。今后新乐华主要经营产品还是以彩电业务为主,同时包括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
  TCL入局
  广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有关人士证实了这一公司的存在,但有关方面却以“不能对外宣传”为由拒绝进一步采访。至于“数码乐华”成立的具体细节,TCL有关人士表示,由于还有很多“法律文件”需要签署,因此现阶段尚不能进行披露。据悉,广州科学城是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所属的国有独资企业。TCL牵手科学城,实际上就是TCL与广州市政府进行合作,但双方出资多少、注册资金情况、以何种资产形式入股尚不得而知。
  其实,关于TCL收购乐华的传言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当时面对“资金链断裂”、“彩电滞销”、“职员停工索薪”等危机,乐华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吴少章曾向媒体透露,乐华将与国内一家“巨无霸”级彩电企业进行合作,当时就有业界人士分析这家“巨无霸”级企业可能就是TCL集团。
  在6月10日召开的TCL股东大会上,TCL高层确认,乐华品牌将易帜于TCL旗下。
  据悉,乐华空调日前对它的一些债权人声称:TCL已经过来了,准备进行资产重组,重组结束后,乐华空调将会开始偿还所欠债务。
  冒进之祸
  当年乐华集团也是风光一时,其“国际产品,回到中国”的广告语,曾传达给消费者强烈的国际品牌的形象,乐华彩电曾高居国内彩电业前五名的地位,其空调产品也是冲劲十足,但是,因为渠道变革过于冒进,致使彩电销售一落千丈,并连带售后服务兵败如山倒。危机由彩电波及空调,终至整个集团一蹶不振。
  并且,现在广州乐华电子的大股东香港长城数码广播有限公司已是自身难保。5月30日,该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债权人东亚银行已于3月25日就将公司清盘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呈请,公司股票自3月24日起就暂停买卖。长城数码已经向法院申请暂缓清盘,但倘若申请遭拒,法院将发出清盘令将公司清盘。据悉,长城数码共欠银行债务6.57亿港元,仅广州乐华电子有限公司涉诉的金额就高达1.025亿港元。
  去年长城数码与TCL集团共同出资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名为“TEM A—W AY”(天纬电子)的合资公司,分别持有30%和70%的股份。香港长城数码旗下的惠州工业城,也由这个合资公司租用;但今年3月4日长城数码公告称,已经将合营公司天纬电子30%的股权出售给了TCL国际。也就是说,长城数码在惠州的彩电基地已经全部转给了TCL。
  广州情结
  广州市政府对乐华集团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乐华集团在广州市经济开发区的企业用地也因资金迟迟不到位而被收回。
  不过,对广州市政府来说,并不愿意看到乐华被外地企业并购。从现实的状况来看,TCL是广东省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也是广东省最具价值的品牌,在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中排名第四,并且TCL于2002年完成了企业改制工作,股权结构更趋合理,再加上与乐华大股东香港长城集团的深厚渊源,应该是政府愿意看到的并购对象。合资双方之所以使用乐华的品牌,是因为乐华品牌的使用权属于广州市政府。广州市政府视乐华为广州名牌,不愿让其丢失或外流。
  据悉,还有“人脉”的因素导致了TCL集团和广州市政府的合作,那就是广州市市长林树森和TCL集团总裁李东生曾有同事之谊。当年林树森任惠州市招商引资办主任时,李东生曾是其手下,二人关系密切。后来林树森升迁广州市市长,李东生执掌的TCL也是发展迅猛。
  “数码乐华”的成立标志着TCL与广州市政府的合作步入“蜜月期”,同时也意味着吴少章的长城数码彻底失去了对“乐华”品牌的控制权。
  TCL攻略
  不过,TCL集团有关人士一再强调,此乐华非彼乐华。乐华重组方案并非“TCL收购乐华”,更不是“TCL和乐华合资成立新公司”,而是TCL对乐华品牌的经营方式,也就是说“品牌经营”。
  说的直白些,就是TCL虽然对乐华感兴趣,却不愿背负乐华沉重的债务包袱,于是TCL与广州市科学城成立一家新公司经营乐华品牌,而广州市乐华电子有限公司仍旧背负原来的债权债务。
  据悉,乐华集团共欠上游企业近8个亿的货款,这样额度的负债恐怕只有傻瓜型的企业才会接收。只拿品牌不拿资产,TCL就可以轻装上阵。
  那么,人们不免会问:连品牌使用权都给剥夺了,乐华集团未来怎么办?这个问题恐怕就连乐华集团自己也不知道。品牌没有了,生产基地出让了,乐华集团还剩下什么?不过,以乐华吴少章的风格,估计不会从此一蹶不振,还会伺机东山再起。
  乐华重生?
  关于TCL看上乐华的原因,业内曾从各个方面进行过分析,比如“乐华有海外销售渠道优势”,“乐华有手机牌照”,“TCL借壳上市”等等。事实上,上述优势并非乐华独家所有,TCL已经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没有必要借助乐华的资源优势。TCL看上乐华的,其实还是乐华品牌本身。
  乐华这个品牌2002年以来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渠道改革过于冒进,致使销售渠道突然断裂,由于领导层固执地坚持这种改革,在渠道危机发生之后没有迅速给予补救,结果导致渠道最终瘫痪。渠道危机随后波及到售后服务,用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被大量投诉,反过来对市场形成进一步的阻滞,导致恶性循环。可以说乐华的主要问题是渠道和服务问题,产品问题不是很多。TCL的渠道优势和服务优势是业内人所共知的,完全可以很快予以修复。
  TCL把乐华品牌拿过来,还有将彩电做大做强的考虑。中国家电产品市场空间就那么大,要想进一步做大怎么办?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国际化,向国外要市场;一条路是通过兼并、合作以及品牌运作等方式做大蛋糕。
  乐华这个品牌在TCL手中能否获得新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乐华这个品牌本身,而是取决于TCL对新乐华的产品策略与定位是否准确,市场策略是否具有差异性,销售政策是否具有吸引力等等。要想把这一切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据知情人士透露,TCL对乐华品牌的包装策划工作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展开,一旦条件成熟即可立即启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6-25 09:21:00 | 只看该作者
穗府TCL达成默契 乐华遭釜底抽薪
从吴少章进入乐华算起,广州市政府对乐华至少倾心培育了6年之久。广州市政府提走乐华品牌,对挣扎在经营泥潭中的乐华集团釜底抽薪,而这应该不是广州市政府和TCL之间达成的惟一协议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王旗   
--------------------------------------------------------------------------------

文章内容:
    事情发展到今天,广州市政府可以松下一口气了:乐华品牌已经被及时换血,乐华主要生产基地也顺利易主TCL。撇开了债务和两年来的风言风语,乐华这个品牌——曾被评估价值20亿元——得以干干净净地在TCL延续。
  乐华危机已非一日之寒,去年年中一场不成功的分销革命,终使乐华完成了从英雄到鸡肋的转变。
  半年前,广州市政府主动找到TCL,寻求解决乐华问题的方法。一心打造业绩,争取集团上市的TCL,拒绝背负没有来由的乐华债务。 “乐华是资金和管理的问题,不是产品和品牌的问题,广州市政府拿乐华品牌和TCL合作,双方都可以接受,这是很合理的事情。”TCL内部人士这样说。
  广州市政府提走乐华品牌,就是对挣扎在经营泥潭中的乐华集团釜底抽薪。在企业和品牌之间选择后者,广州市府颇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仅从吴少章进入乐华开始的1997年算起,广州市政府对这个企业至少倾心培育了6年之久。
  而这应该不是广州市政府和TCL之间达成的惟一协议。广州市经委某官员对记者称,目前市府的几个部门在协同研究乐华后续问题的解决方案,结果尚不得知。
  至少这表明,广州市府没有放弃对乐华企业原有资源进行可能的处理和整合。TCL是其在拯救乐华行动中最为亲密的合作者,必定会以全盘购并之外的方式插手乐华,毕竟,乐华的空调、手机以及散布全国的10万个终端,都还很有价值。
  作局
  一切猜测和讨论是从数码乐华开始的。
  5月29日,这个由TCL投资七成股份的数码乐华公司,在广州经济开发区正式注册。股东有两个,代表TCL出面的,是香港上市公司TCL控股(1070, HK)。另一方为南方科学城股份发展有限公司(科学城000975),而以50%以上股份绝对控股科学城的凯得控股,是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的国有独资企业。
  内部人士透露,此次双方共同投资额为1.2亿元人民币。
  这场TCL和广州开发区之间的交易,完全没有乐华的位置,尽管交易的名称叫做“数码乐华”。TCL知情人士明确告诉本报记者:“数码乐华是乐华品牌的惟一拥有人。”
  也就是说,企业乐华将不能再使用品牌乐华,这就意味着,企业乐华要么改投他姓,要么出局。
  改投他姓的乐华走过很多次。在大约一年前,乐华就有意出售其不赚钱的彩电业务,因而几次入川同长虹积极磋商,谈判以至非常深入的程度,但终因乐华高达8亿元的银行债务和更多数目的原材料欠款告吹。不久后,乐华改向创维示好,又告失败。
  经过将近一年的波折,乐华终于在2002年8月找到TCL,其控股公司长城数码(0689,HK香港上市的私营企业,其董事局主席吴少章即为乐华电子集团董事长)以700万港币的价格将乐华的惠州生产基地卖给了TCL,使之成为TCL的出口生产基地。据称,惠州基地是乐华最大的一个彩电生产基地,拥有十几条生产线,年产量500万台彩色电视机,生产高峰期,工人可达15000人。
  去年9月,长城数码与TCL合资成立天纬公司,长城数码拥有30%股权。而到2003年3月4日,长城数码又以300万港元的价格将天纬30%股权转让给TCL。
  业内传言,TCL老板李东生昔日崛起还仰赖当时已成乐华老板的吴少章大力支持,二人私交甚笃。早年TCL创业时,由于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建立属于自己的现代化生产线,当时的彩电便是由香港长城集团代为生产的。
  这段布衣之交,加上广州市政府“肥水不流外人田”指导思想下的一力撮合,TCL出面做乐华的拯救者是最合适不过了。而且,在TCL推进集团上市的背景下,政府部门的这个要求,无疑是TCL无法拒绝的。
  实际上,广州市政府并不舍得放弃乐华,和TCL一样,只是力图以最小的投入,盘活乐华最有价值的资产。
  追击
  吴少章消失了。债主和媒体,谁也找不到他。
  记者此间数次拨打吴的手机,只听到关机提示。知情人说,乐华高层已经换了手机。
  这似乎不应是吴少章的风格。吴的为人曾在某媒体留下这样的文字:“吴个人成功的原因,为人诚信才是最关键因素,吴也不否认这一点。吴曾打过一个比方:一个缺乏信用的人,他一块钱只能做一块钱的生意,但对一个个人信用度很高的人来说,一块钱的成本却可以做100块钱的生意。”
  不过当他在做近4亿港元生意的时候,却留下10亿港元负债。
  由于银行追债,长城数码不得不发布清盘公告。据长城数码广播有限公司发布的清盘公告显示,长城数码可谓欠债累累,目前的总负债超过10亿港元。至今,长城数码尚未公布出2002年年报,但从长城数码截至2002年9月30日的最近期限中期综合账目显示,该公司及其附属子公司资产总值为17.46亿港元,但净流动负债高达4.3亿港元,长期负债达6.57亿港元,总负债近10.9亿港元。
  此时,李东生正好盘算每一步的得失。
  “彩电在TCL举足轻重,今后TCL只会加重彩电的业务。”数码乐华的定位恰好可以证明这位TCL内部人士透露的内容。数码乐华将生产以彩电为主的黑电。
  数码乐华所使用的生产基地,据称就是乐华当初在广州建的基地。该基地建设中,由于长城数码款项没有到位,被广州市收回,所以现在广州生产基地的大股东就成了广州市政府。消息灵通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该基地“都是TCL的人,乐华的人已经撤出了”。
  而在此前,有消息称TCL要上市融资30亿元左右,主要应用于彩电业。李东生曾立志要使TCL的彩电在全球市场占到10%的份额,TCL离这个目标还差一半。
  在原乐华产品线中,空调可堪称强。乐华空调在京最大经销商北京新船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乐华空调销售额为2000多万元,对于一个三线品牌,这是个非常令人满意的数字。虽然乐华空调也曾面临资金链的障碍,但作为自己的相对弱势项目,TCL没有理由不想整合。事实上,近期已有媒体报道称,乐华空调方面声称目前TCL准备收购乐华空调,正在对乐华空调进行资产清算。
  出路
  由于乐华、TCL和广州市政府近乎一致的三缄其口,TCL的乐华案尚有很多疑问。“有些事情很敏感,现在无法透露。”TCL有关人士如是说。
  “乐华和TCL今后会进行双品牌运作,也就是说,乐华的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不受TCL影响,完全是独立的。”TCL知情人士透露。
  至于老乐华企业的出路,有证券分析师认为,乐华下一步的出路可能有两个:一个是申请破产,规避部分债务责任,资产拍卖;另一个是分步出卖原有生产基地等资源,TCL也可以买下来以弥补自己生产能力的不足。“TCL还是有意收购的,目前只是等待更好时机,更便宜的价格”。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3-7-3 15:56:00 | 只看该作者
TCL收购乐华一案迷雾再起

  数码乐华的诞生将TCL与乐华的合作从一个悬念引向了另一个悬念。通过广州市政府的斡旋,日前,由TCL控股70%、南方科学城控股30%的数码乐华在广州市经济开发区注册成立。消息灵通人士向记者透露,新数码乐华的注册资金达到1.2亿元人民币,“双方整个的项目投资将达到2.48亿元。”而且乐华电子的品牌将归新的数码乐华所有。

  但是这样的合作结构依旧无法解释几个最基本的问题,数码乐华是如何拿到乐华品牌的,乐华电子的巨额债务将由谁承担,还有就是乐华掌门人吴少章和原来的乐华电子将何去何从。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这几个问题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所以TCL与乐华的谜底还未完全揭开。

  新拿来主义

  “严格说来,TCL和乐华不是合作,不是兼并,也不是重组。”TCL公司的一位负责人纠正记者。因为新成立的数码乐华除了名字和原来的乐华有着渊源之外,其余毫不相干,“此乐华非彼乐华”。

  而合作的主角也成了TCL和南方科学城。南方科学城的前身是乌江电力,但乌江电力经营不善,后被广州凯得控股收购,而广州凯得控股是广州市开发区管委会下属的国有独资企业,TCL牵手南方科学城实际上就是选择了和广州市政府合作。

  实际上,广州市政府也是整个事件的红娘兼导演。TCL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广州市政府才是乐华品牌的惟一拥有人,而当年吴少章也只不过拥有这个品牌的使用权。“新成立的数码乐华可以永久地使用乐华这个品牌,广州市政府不可以在中间拿走。”

  于是通过和广州市政府的合作,TCL和数码乐华轻易地“拿到”了乐华的品牌,而且绕开了原乐华电子的巨额债务。TCL方面的解释是,广州市政府一直视乐华为自己的名牌,如果继续交给吴少章的乐华电子来做,一定必死无疑,能让乐华这个品牌活下来的,TCL是最佳人选。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广州市政府就开始为乐华找婆家了。

  业内人士分析说,TCL这次同广州市政府的合作,实际上是拿到了原乐华电子最好的资产部分,包括生产基地,品牌,渠道,甚至是手机牌照等,而原先的债务则不必负担,广州市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想保住乐华这个品牌。而且据说一直没有在广州有投资的TCL也投桃报李,承诺将考虑在广州市的投资。

  几个乐华浮出水面

  原本的主角也就是乐华电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保持着沉默,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乐华电子和吴少章将往何处去。记者致电原乐华电子的高层人物,该人士的回答让记者大吃一惊,乐华电子的重组仍然在过程中。记者询问乐华电子目前的经营情况,该人士的回答有些语焉不详,“也还在继续啊,包括我们的售后服务等等。”

  而让业界大为关心的乐华品牌归属权也还没有尘埃落定。“到底谁用乐华的牌子,还没有定下来。”“但是新成立的数码乐华已经声称自己享用乐华这个品牌了。”“那现在也没说我们不能叫乐华啊。”这位人士回答说。

  目前坊间有传言说,新成立的数码乐华将使用乐华这个品牌生产黑电产品,而原先的乐华电子将使用乐华生产白电产品和手机,也就是一个品牌两家用。不过在数码乐华的成立说明书里,已经明确今后自己的经营范围包括了彩电,空调和手机。

  乐华电子的大股东长城数码和TCL在香港上市的TCL国际一直过从甚密,去年两家公司在香港合资成立了天纬电子,双方的股份比例是30%:70%,而长城数码的惠州工业基地也由合资公司租用,但是随着长城数码经营业绩滑坡,今年年初的时候,TCL收购了长城数码在合资公司中30%的股份,也就是说长城数码在惠州的生产基地已经归TCL所有,而这个基地也一直是乐华彩电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数码乐华的生产基地实际上仍然沿用了惠州基地,有业内人士透露说,这只是在彩电部分,至于乐华的白电产品还将进一步整合到TCL的整体架构中来,而这将是怎样的一种整合,现在还只能是静观其变。

  长城数码名存实亡

  吴少章的长城数码和TCL的恩怨情愁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TCL最早做电话机时,就和香港长城电子集团的老板蒋志基合作,1992年,TCL重组后,李东生成为了TCL的总经理,并且拿出了TCL王牌彩电。但是在李东生最初决定做彩电时,李一没生产许可证,二没资金建生产线。于是李东生先和蒋志基合资成立了TCL电器销售公司,蒋志基在长城电子占51%的股份,而TCL占49%,这样长城电子才能赊货给这家合资公司,但公司日常的经营则由李东生基本掌控。

  后来李东生、蒋志基和陕西彩虹合资,在惠州成立了惠州彩虹电子有限

  公司,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许可证,1992年TCL王牌面世,两年后TCL自己获得电视生产许可证,很快TCL低价买回彩虹的股份,接下来TCL请出当时风光无两的刘晓庆做广告,并且在1996年时抓住长虹降价的机会,杀入了彩电业的三甲地位。

  但就在1995年长城电子的老总蒋志基不幸出车祸亡故,蒋的遗孀决定出让长城电子的股票,李东生当仁不让,但是就在李东生与蒋夫人即将达成收购协议的时候,吴少章出高价买下了长城电子的股票,当时正忙于和长虹杀价的TCL无暇他顾,长城电子甚至提出了收购TCL品牌的意向,不过后来香港陆氏集团出手,李东生得到了陆氏在蛇口一直闲置的彩电生产基地,而惠州香港长城电子的彩电生产线后来改为生产乐华彩电。吴少章上台后,又将长城电子改组为长城数码

  但是眼下风水轮流转,乐华电子的大股东长城数码自己已经是债务缠身,5月底,长城数码发布公告,该公司债权人东亚银行已经就将该公司清盘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法院提出了申请,长城数码向法院也提出申请,希望可以暂缓清盘程序,但是如果遭受拒绝,长城数码将被强制清盘,如果这样的话,公司的股东将不会分到任何资产。

  公告显示,长城数码共欠银行债务高达6.57亿港币,其中乐华电子涉及的金额也将近1.025亿港币,这还不包括相关费用和利息。

  而且乐华电子一直是受长城数码的支持,并且占长城数码收入的一半左右,随着乐华品牌的转移,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数码已经成为了空壳,作为长城数码的核心人物吴少章眼下面对的问题决不仅仅是乐华品牌归属这么简单。乐华电子的一位高层告诉记者,吴少章一直是广东香港两头跑。

  双品牌,TCL的尴尬选择

  不过有一点是几乎可以肯定的,今后乐华将作为TCL集团下的一个子品牌出现。在收购了欧洲的施耐德后,TCL目前已经拥有3个品牌。在国内市场,双品牌运作将会是TCL今后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来自TCL集团的声音表示,品牌运作一直是TCL的拿手好戏,“TCL当年连生产基地都没有,就能做起来,就是因为TCL的经营能力特别强。”

  不过,在业内观察家的眼里,TCL的双品牌运作并非一件易事。锡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姜汝祥博士表示,双品牌运作对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个品牌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靠钱堆出来的,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过在消费电子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消费电子仍然属于制造业,要靠量来说话,而这与单机产品的价格成反比,所以消费电子企业要依靠单一品牌做到大小通吃是根本不可能的。企业在战略上要做出自己的选择,是要高端还是要低端,但这样选择的过程是一个相当尴尬的过程。

  TCL的有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TCL的设想是希望TCL和乐华成为两个独立的品牌,未见得是如外界推测的依靠乐华品牌做低端,而TCL品牌做高端。不过,李东生此前曾不止一次地表示,希望可以靠品牌运作打入世界500强。所以可以想见的是,乐华可能是TCL今后在品牌消耗战中的一张牌,至于TCL今后要如何打好这张牌,则留给了业界充分的想象空间。

  不过无论如何,“TCL和乐华的合作仍然有意义,因为中国的家电企业终于在价格战以外想点不同的招数了。”姜汝祥表示。
4
 楼主| 发表于 2003-7-8 15:22:00 | 只看该作者
TCL收容乐华始末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伍雪华 深圳广州报道
  一个品牌保护的牺牲品,被放进规模效益的祭坛,苦涩地追忆渠道变革冒进的噩梦。
  这个牺牲品即乐华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而规模效益的受益者就是TCL国际集团。
  早在5月29日,由TCL集团控股的广州数码乐华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经济开发区注册成立,TCL由此成为国内彩电企业双品牌运作的第一家。
  在6月10日召开的TCL股东大会上,TCL高层确认,乐华品牌将易帜于TCL旗下。
  但直到6月19日,记者才从TCL内部获悉,新公司的注册资金是1.2亿元人民币,其中TCL集团占该公司70%的股份,广州科学城占30%的股份,双方共出资2.4亿。
  而包括TCL集团的所有高层人员,以及即将出任新乐华总经理一职的范利军,都以“时机未成熟”为由拒绝进一步采访。
  事情变得迷离起来。

  蓄谋渗透
  从TCL核心层一人士口里,记者听到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
  2000年彩电价格火并之后,进入微利时代的中国彩电业巨子们认识到,规模效益是生存发展的惟一出路。
  机会总是眷顾有心人。一年后,乐华销售渠道改革由媒体披露,TCL一位策略分析人员眼光独到,敏锐地预感到乐华将要出事,并引起TCL高层的高度重视。TCL开始暗中积极向乐华集团渗透。
  最见功力的渗透动作是,TCL集团与长城数码共同出资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名为“TEMA-WAY(天纬电子)”的合资公司,分别持有70%和30%的股份,香港长城数码旗下的惠州工业城,也由这个合资公司租用。
  果不出所料,机会来了。2002年上半年,乐华集团因为大客户制渠道变革过于冒进,致使彩电销售一落千丈,并连带售后服务后手不继,危机由彩电波及空调。是年11月,乐华危机总爆发,“资金链断裂”、“彩电滞销”、“员工停工索薪”等地震一并袭来,整个集团奄奄一息,苦苦支撑。
  2003年3月4日,长城数码公告称,已经将合营公司天纬电子30%的股权出售给了TCL国际。也就是说,长城数码在惠州的彩电基地已经全部转给了TCL,TCL对乐华的渗透已悄悄地完成。
  到2003年5月,乐华大股东香港长城数码广播有限公司已是自身难保。5月30日,该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债权人东亚银行已于3月25日就公司清盘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呈请,公司股票自3月24日起暂停买卖。尽管长城数码已经向法院申请暂缓清盘,但倘若申请遭拒,法院将发出清盘令。
  东亚银行申请清盘的原因是,长城数码共欠其债务6.57亿港元,仅广州乐华电子有限公司涉诉的金额就高达1.025亿港元。

  终得入主
  从现实的状况来看,TCL是广东省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也是广东省最具价值的品牌。
  而且,TCL早已深入乐华的体系内部。于是TCL顺理成章地成为乐华的“最佳收容所”。
  但使人颇感蹊跷的是,合作公司使用的基地、厂房以及公司名称均为乐华集团所持有,但既出基地又掏品牌的乐华集团却在新公司中连股份都没有,而仅出资1.68亿,既不承担老乐华债权债务又不出基地厂房的TCL却以70%的比例绝对控股。
  TCL还宣称,由其控股的数码乐华,与老乐华“已没有任何关系”,“不负担它的任何债权债务”,不是资本运作收购乐华,而是以“品牌运作”形式使用,无偿占有乐华品牌价值。
  TCL为何得此“便宜”?
  据TCL内部一位资知人士透露,乐华集团共欠上游企业近8个亿的货款,TCL虽然对乐华感兴趣,认为乐华“品牌本身没有问题”,“在海外的销量比较好”,却不愿背负乐华沉重的债务包袱,只拿品牌不拿资产,TCL就可以轻装上阵。
  于是TCL与广州市科学城成立一家新公司经营乐华品牌。
  而广州市乐华电子有限公司仍旧背负原来的债权债务。

  双品牌运作
  TCL将如何拯救“乐华”这个品牌?
  据TCL内部那位人士的说法是以“双品牌”运作优势取胜。所谓双品牌运作,就是TCL、乐华两个品牌是“各自独立运行”,“各有各的高、中、低端产品,各有各的特色”。这样的定位策略,一是为了使乐华品牌不致被TCL品牌淹没,二是为了发挥各自的长处,从而“便于针对不同消费环境布局不同市场空间”。
  他透露,TCL集团2002年年销售额是319亿,其中彩电销售额为66亿,销售彩电815万台,其中国内销售665万台,市场占有率21.8%,出口150万台。相比起长虹的年销售1100万台的量来说,TCL只能屈居第二。
  操控乐华品牌后,TCL有了与长虹一决雌雄的豪气。TCL定下的乐华品牌的销售计划可谓雄心勃勃:下月中旬乐华品牌上市销售,今年下半年50万台,2004年150万台,2005年300万台。如果按市场容量3200万台来计算,到时,TCL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30%以上,就能与长虹对撼。TCL宣称双品牌运作有比长虹“略胜一筹”的优势:凭借TCL现成的技术研发、物流、采购、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优势,“即使负担老乐华用户的售后服务,生产乐华品牌彩电也可降低5%的生产成本”。
  然而,“双品牌运作”实际就是品牌延伸,它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快斩敌手的便捷,也有自伤手指的可能。因此,国内外企业在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时总是小心翼翼。虽然国内外不乏双品牌乃至多品牌运作的成功典范,但更多的是失败案例。
  对此,那位TCL核心层人士也强调:“对于国内彩电业第一家进行双品牌运作、没有参照坐标的TCL来说,我们会小心谨慎地对待。”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