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诚信思想浅议
内容提要:易经的核心主题是诚信,它深刻揭示了人在天地中的正心之道。诚信是易经中安身立命的最高智慧。而它又根源于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易经 诚信 维心亨
今人讲诚信,古人也有诚信观念。至于诚信意识的真正意思是什么,还是有必要加以探讨。《易经》六十四卦直接提到“孚”的就有七处,分别为讼、观、坎、损、 革、中孚卦。具体到各爻爻辞和《易传》更不鲜有了。“孚”,《说文》爪部:“卵孚也。从爪从子,一曰信也。”《金文》作 。《小篆》作 。像爪持子。鸟之孵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鸟抱恒以爪反覆其卵也。会意。徐《笺》:“孚,伏,抱一声之转,今俗犹谓:鸡伏卵为步,即孚之重唇者稍转身。”鸟之伏卵,以气相感而成形,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亦可引申为上下相孚之义,相孚必以诚信。因之,“孚”亦“信”义。《彖传·坎》:“行险而不失其信”,以此解释坎的“有孚”,是恰当贴切的。《易经》多处提到诚信,可见非常重视,但古人看重诚信意识是从什么出发的呢?
一、诚信的本质及其根源
试看“坎”卦的卦辞:“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尚”,助也。“坎”与“大过”含义相反。“大过”是阳之过,“坎”是阴之陷,阳陷入上下两阴之中。《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象征意义是水,水处于低洼之处,所以“坎”即“坑陷”,又有“险境”之引申意义。当“坎”陷之时,行坎险而有孚,而求其心亨,则其往而有助,乃克有成也。《易》言心者甚多,“明夷”六四曰:“获明夷之心。”“益”上九曰:“立心勿恒,凶。”“益”九五曰:“有孚惠心”而综其所曰:“盖君子必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也。(《系辞下·第五章》)“坎”卦指出“心亨”之义,示人以忧患之道。《论语》:“处忧患之道,不求其事之亨,而求其心之亨。尽人事而听天命,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第四)“行险不失其信”,“有孚,维心亨,行有尚”,不失其信为“心亨”,而“心亨”,为易学处忧患安心立命之道。
“中孚”卦辞:“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贞”即“正”。如:当位贞吉,以正邦也。(《彖传·蹇》)。咸临贞吉,志行正也。(《象传·临》初九)九五贞吉,中以行正也。(《象传·未济》九二)都以“正”释“真”。再如《彖传·师》:“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彖传·大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彖传·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信,利涉大川,利于守持正固,诚信是一种守持正固,正心修身之道。“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象传·丰》六二)以诚信求得这种盛大光明的正心。
《易》的起源,初始于“决疑”,包括认识论和怀疑论的成分。古人对神的崇敬,凡是解决不了的问题,都要向神祈示,卜筮变为对神的意思的一种代达。这时候,对神的崇敬,诚信,随着历史地向前发展,已有宗教性质步入了实证。人可以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忧患,怀疑意识使人不管处于任何时态,都要注意瞻前顾后,彰往察来,在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中看问题,达到了一种自觉地辩证思维,认识方法,行为方式。诚信即由此发展而来。诚信作为一种正心、修身的手段。正心,心亨,就是追随天道。《易经》首卦“乾、远、亨、利贞”,乾即天道,元、亨、利、贞即乾,皆以“乾能”为作用。由于对天道的尊重,人们这个社会活动主体,必然调节自己的行为,修身正心,符合天道,诚信也就成了正心的方法。符合天道的原则,孔子对“乾”卦的解释为:诚,仁,礼,义,信。仁、义、礼、信皆以“诚心”为本。诚即“乾”,诚信是天道的原则。《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遵循天道,依据诚信,发奋图强。
《尚书·高宗彤曰》记载:高宗彤曰,越有 雉。祖已曰:唯先格王心正厥事。乃训于王,曰:唯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又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可见,“中”、“正”早在商代就有了很深的基础,如同《大学》的“正心修身”一样,要在心灵上建立起“中孚,利贞,应天”的德性。《易经》六十四卦卦辞,爻辞中标明凶、各、悔、厉一类的断语有九十余处,而标明吉、利无咎一类的断语有二百数十处,亦即言吉之辞多于言凶之辞二倍以上。其中,由凶转吉的内容尤多。由此可见,《易经》不仅是忧患之作,更是激励人奋发向上、修身正心的著作。诚信作为正心修身的原则,屡屡提及就不足为怪了。但诚信为什么是正心修身、心亨的根本呢?
二、《易经》中的诚信观
“讼”:有孚,窒惕,中级,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讼卦象征争讼:内心诚信,克利,警惕。中途停止吉。争讼到底凶、利于出现大人,不利于涉越大河。这里提出了处理争讼的指导思想和合理办法。首先,不管对方态度如何,应保持内心诚信,尊重事实,不感情用事,即立足于“孚”;其次,堵塞忿争之心。克制这种有害的欲望;第三,确实非争不可,适可而止,最后中途退出。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讼卦象征争讼:内心诚信,克制,警惕。中途停止吉,争讼到底凶,利子出现大人,不利于涉越大河。这里提出了处理争论的指导思想和合理办法,首先,不管对方态度如何,应保持内心诚信,尊重事实,不感情用事,即立足于“孚”,其次,堵塞忿争之心,克制这种有害的欲望,第三,确实非争不可,适可而止,最后中途退出。
“观”*而不荐,有孚 若。观卦象征观察,把手洗干净,即使还没献祭品,已经可以看出充满诚敬的样子(
,祭祀前洗手,荐:供献祭品, :肃敬)提出了祭祀和观察事物的基本原则。观卦在临卦之后,构成一组,卦形是临卦(
)的颠倒。《序卦传》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观卦论述对事物的观察,从祭祀的仪式说起,祭祀基本精神是心中诚信,而非仅于祭品丰盛,所以孔子说:“祭神如神在。”(《论语。人佾》)这里已经看到祭祀本质——心诚,至于祭品,只是我们看事物的现象而已,所以观察事物要看到实质,而非表象。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坎卦象征重重险陷:要心怀诚信,只有内心亨通,行为才值得祟尚。(习,重叠;维,只有)提出了排难出险的方法,它并不着眼于客观险情的考察,而是返向内心世界,重视内心部心境的调整。《大学》有云:所谓修身在其心者,身有忿**(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大学》上“正其心”的“正”,与易学上的“正”同源,“修身”的“身”亦可作“心”解,有所编,其心不得正,亦无以修身,“坎”卦提出遇险之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够出险的诚信之心,完全相信自己必然能战胜艰险,这种诚信心,可以产生巨大精神力量,尽管身在险中,内心却处于一往无前,享通无阻的状态,超越了艰险,这样的所作所为才值得祟尚,才契含自然之首。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损卦象征减损:心有诚信,吉祥,没有咎害,可以守持正固,利于有所前往。用什么来表现减损之道呢?两簋祭品就足以表示祭祀的诚敬了。(损:《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即下者有所奉献于尊上,曷:何)指出损下益上要心怀诚敬,取信于人。
“
”: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卦象征果断,在朝延上公布奸臣,罪恶,要心怀诚信的号令众人戒备危险颁告政令于诚邑,不利于用武力强行制裁,在做好准备后,才有利于有所前往,(
,决断,扬,宣布)清除小人,是君子应尽之德。
“革”:己日乃孚,元享,利贞,悔亡。革卦象征变革,提出了变革之道。《彖》曰:己日乃孚,革而信之。天地革而四时成,*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哉,即在“己曰”之一交相转变之日推行变革并能取信于民。这样变革过程中,就会得到天下理解与信任“己曰”象征善于抓住时机,“乃孚”意味着同时又能取得人的信任。
诚信除了以上所讲功用外,“中孚”卦是对诚信意识集中表述。“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也,化邦也,~中孚以利贞,乃能乎天也。即内心诚信,柔顺处内能谦虚至诚,刚健居外又能中实有信。从而下者欣悦,上者和顺。如此,诚信之德就能够惠化邦国。内心诚信而又有利于守持正固,是因为应含了天的刚正之德。全卦闻明的正是“内心诚信”的意义。卦中各爻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这种诚信之理。初九安子下位,慎守诚信;二九心意笃诚,感化万物;六四诚信专一,忠贞不二;九五广施诚信,泽被天下,六三,上九则是没有诚信反而形象,六三,居心不诚,言行无定,上九诚信衰竭,追求虚名。
可见,诚信的意义在于它是行为处事指导原则,“乾”。“坤”有至健,至顺之德,故能知险和阻,诚信正是排艰除险,元亨,利贞的根本所在。《文言》说:“君子行此四德:元、亨、利、贞者;能说(说同悦)诸心”。宋人项安世《同易玩辞》有曰:“易与险相反,唯中心易直者,能照天下险戏之情,简与阻相反。唯行事简静者,能察天下繁壅之机。”“行”和“心”的关系可见: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诚信还是以正心,心亨为归宿。
诚信根本在于正心、维心亨,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怎么样才能做到诚信,心亨呢?《彖》曰:习坎,重险也。水统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彖传》以坎卦九二、九五皆为阳刚之爻,同时分别处子上下二体之中,也就是“刚中”的爻象,提出了两点:一是要秉性刚健,还要能行中道,正如“兑”卦所说,兑:亨,利贞,和悦至亨,利于持正,《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阳刚居中而柔和处外,足以使人和悦相处,并利子守持正道,上顺于干,理之正,下应于人心之公,再看中孚卦《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刚健居外而中实有信也说得这个意思,最后看一下这个“中道”,天道“四行”运行无差,公正而无偏“中孚以利贞”即内心诚信要守持正固“正心”的“正”即不偏不过。《管子。法法》:“正者,所以止过而逮不及也”。诚信的形成是经过长期训练和积累。《象传》中的“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这种道德行为的培养。
三、《易经》诚信思想的现代意义
古人将诚信易当做行为指导原则,追求元、亨、利、贞,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生活。我们今天提倡诚信待人也正如古人所云:孚兑之吉,信志也(《象传。兑》九二)心怀诚信,和悦待人而获得吉祥。《易经》有孚卦系统的阐述了诚信的原则,认为诚信有助于沟通意志,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事业开展;诚信不等于轻信,人与人交往应慎重观察,深入了解;一经相信,便应始终坚信不再有疑虑;诚信之交,能相互感应,有福同享。诚信对象应有所选择精明强干的君子,不是势力而是对事业的忠诚。领袖人物更应懂得诚信功能,只有在诚信才能感召天下贤士。不能因为自己过于自信,更不能因此孤高自赏,脱离群众,走向和谐与团结的反面。(周山 《周易文化论》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4年6月 367页)我认为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并结合当今实际做新的阐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