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企业管理寓言故事值得企业管理者深度的借鉴思考

[复制链接] 3
回复
284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6-28 15:3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新浪 发布日期: 2006-11-20 15:01:25  
时下商界管理寓言盛行,标志着空泛的说教总不如妙趣的故事打动人心。《水煮三国》、《闲看水浒》、《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像青蛙一样思考》,以及《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等。故事演绎虽不能当作所有行动的绝对标竿,但却可让我们在管理活动中收获深度的借鉴及思考。
     
     寓言一:“热炉”规则
     
     屋子中间生着炙热旺盛的火炉,围坐的人们如果只顾烤火而不小心翼翼,就很有可能手脚触碰并被烫伤。
     
     [启示]
     
     (1)炉子火红,一般情况下每个人不用手摸也都知道是热烫的――警告原则。每个企业都有相应的“天条”,领导者要经常通过各种方式警告或劝诫属下遵守公司的章程与规范,不要去轻易触犯“天条”,以维护公司的严格律治与权威。
     
     (2)只要碰到炉子,灼痛就马上发生――即时原则。任何惩处必须在个人错误行为发生后对其立即执行,绝不能拖泥带水、贻误时间,以便达到及时纠正警醒的目的,将企业中的人为失误减至最少状态。
     
     (4)不管谁碰到炉子,肯定会被烫伤――公平原则。公司的制度适用每一个人,即使管理层也不例外。不管是谁,违背了规章制度,都一定要受到惩处。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才能最大限度信服于员工。只有营造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氛围,才能形成由上至下凝聚一心的无敌战斗力。
     
     寓言二:“南风”定理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了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大衣脱掉。北风猛烈吹起寒风凛冽刺骨,结果行人都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佛,带来风和日丽之感,于是人们纷纷解开纽扣,脱掉大衣,因而南风获得了胜利。
     
     [启示]
     
     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企业领导者在管理中要学会运用“南风”法则,真正去尊重和关爱下属,以人为本,推行严格中不失人情味的管理方式,使下属随时感受到公司传递的温暖,从而去掉包袱,激发工作的最大积极性。
     
     寓言三: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很诧异,再问:“但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道:“长兄治病,是治于病发之前。由于一般人还不知道自己有病,觉得他没有做什么事,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播出去。中兄治病,是治于病起之时。一般人对自己病况不以为然,以为他只能治治轻微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于严重之时。一般人常见我施行大手术而让病情有了好转,疗效对比明显,所以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听罢很是敬佩:“你说得好极了。”
     
     [启示]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防重于治,企业家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敏锐洞察力,尽最大可能去化解经营中的潜在风险。可惜大多数经营者都未能体会到这一点,总是要等到错误决策造成了重大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候却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寓言四:零和游戏原理
     
     一个游戏无论几个人来玩,总有输家和赢家,赢家所赢的都是输家所输的,所以无论输赢多少,正负相抵,最后游戏的总和都为零,这就是零和游戏。
     
     [启示]
     
     发展是硬道理。人类在经历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及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之后,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渐冒出水面。“零和游戏”原理正渐渐为“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已能认识到“利已”而不“损人”的经营才是最美好的结局。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合作,实现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的。领导者要善于跳出“零和”圈子,寻找实现“双赢”的机遇和突破口。只有充分领略可持续发展理念,事业才能够生生不息。
     
     寓言五:挑水与挖井
     
     两个和尚分住相邻两座山,每天都会下山挑水。久之便成了朋友。忽一日,右边山和尚发现左边山和尚不再下山挑水。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看看他。”他于是来到了左边山,却见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悠闲地打太极拳,他好奇地问:“怎么不见你下山去挑水了,你难道不用喝水吗?”左边山和尚不言,带着右边山和尚来到一口清冽的水井前,笑着说:“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来挖井,现在终于挖成不用再下山挑水了。因我假如有一天当我年迈无法再下山时,我还能喝到水。”
     
     [启示]
     
     我们在工作领域上,挣薪水就像是挑水。而许多人常常会忘记在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植自己应对未来的多方面实力。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胜出者总是那些有备而来行多于言的实干者。今天的努力都是为明天作准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否也要为自己“挖一口井”呢?只有善于培植新人,以远见卓识为未来的发展先期投资,企业之“水”方能源源不断、取之不竭。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6-28 16:20:10 | 只看该作者

还看到一些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类的小故事,难免重复,贴出来和大家分享哈!

小故事大道理——管理类

员工管理和激励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有时让管理者摸不着头脑,甚至感到头疼。销售管理往往并非现场管理,遥控管理无形之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轻松一下,看看以下的十个经典故事,也许你会领略到管理的另一种意境。

  一、 分工

  [故事]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 

  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二、 标准

  [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分析]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6-28 16:21:01 | 只看该作者
三、 体制

  [故事] 

  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显然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分析] 

  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象“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责任,公司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就会积极性下降,消极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搭建好,员工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四、 表率

  [故事]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分析]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象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五、 竞争

  [故事] 

  国外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几百只梅花鹿,尽管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而几年以后,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后来他们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着。

  [分析]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天生有种惰性,没有竞争就会固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竞争对手就是追赶梅花鹿的狼,时刻让梅花鹿清楚狼的位置和同伴的位置。跑在前面的梅花鹿可以得到更好的食物,跑在最后的梅花鹿就成了狼的食物。按照市场规则,给予“头鹿”奖励,让“末鹿”被市场淘汰。
4
 楼主| 发表于 2007-6-28 16:21:27 | 只看该作者
六、 沟通

  [故事]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著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分析] 

  你真的听懂了手下的话了吗?你是不是也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权威打断手下的语言?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在手下还没有来得及讲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我们的经验大加评论和指挥。反过头来想一下,如果你不是领导,你还会这么做吗?打断手下的语言,一方面容易做出片面的决策,另一方面使员工缺乏被尊重的感觉。时间久了,手下将再也没有兴趣向上级反馈真实的信息。反馈信息系统被切断,领导就成了“孤家寡人”,在决策上就成了“睁眼瞎”。与手下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将会使你的管理如鱼得水,以便及时纠正管理中的错误,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制度。

  七、 指导

  [故事] 

  有一回,日本歌舞伎大师勘弥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他要上场之前故意解开自己的鞋带,试图表现这个百姓长途旅行的疲态。正巧那天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看见了这一幕。等演完戏后,记者问勘弥:“你为什么不当时指教学生呢,他们并没有松散自己的鞋带呀。”勘弥回答说:“要教导学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保持热情。”

  [分析] 

  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是提高管理水准的有效方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团队执行力,便于增强团队凝聚力。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可以及时纠正员工的错误,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指导必须注重技巧,就象勘弥大师那样要保护员工的热情。管理者必须避免教训式指导,应当语重心长的激励员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除了现场指导外,还可以综合运用培训、交流会、内部刊物、业务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型团队。

  八、 锻炼

  [故事]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分析] 

  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身价值,手下也不例外。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支持。不要害怕他们失败,给予适当的扶持和指点,放开你手中的“雄鹰”,让他们翱翔于更宽阔的天空。是个猴子就给他们座山折腾折腾,是条龙就给他们条大江大河扑腾扑腾。他们的成长,将为你的工作带来更大的贡献。他们的成长,将促使你更进一步。

  九、 发挥

  [故事]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 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 、“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分析] 

  事必躬亲,是对员工智慧的扼杀,往往事与愿违。长此以往,员工容易形成惰性,责任心大大降低,把责任全推给管理者。情况严重者,会导致员工产生腻烦心理,即便工作出现错误也不情愿向管理者提出。何况人无完人,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而且片面的。为员工画好蓝图,给员工留下空间,发挥他们的智慧,他们会画的更好。多让员工参与公司的决策事务,是对他们的肯定,也是满足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要。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和权利,他们会取得让你意想不到的成绩。

  十、 鞭策

  [故事] 

  拿破仑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

  [分析] 

  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员工,一味的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让他感受到“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偶尔利用你的权威对他们进行威胁,会及时制止他们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自觉性强的员工也有满足、停滞、消沉的时候,也有依赖性,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重新激发新的工作斗志。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