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上,我们会把团队的成员分为两类:管理者和执行者。 管理者通常是一个团队的领导,其主要职能,是根据决策层制定的发展目标,从业务层次制定分计划,并交由执行者执行。 而执行者要做的,就是根据管理者制定的业务计划和目标,从职能领域安排自己的工作计划,细化和量化工作。 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统计团队员工人数的时候,管理者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漏掉,专列在管理者或领导者的名单里,与员工划清界限。 这些人没有意识到:事实上,自己首先是个承担责任的员工,然后才是行使权力的管理者。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的规则,即权力与责任是统一的,权力只是为了行使责任服务的,除了保证责任的有效执行之外,权力不应该代表其他什么。 忘记自己职责所在的结果,导致了许多管理者要被动地应对复杂局面,将自己拖入事务缠身的泥潭。 最为典型的表现有: 1.等待任务。作为团队的管理者,自己没有计划和目标,一味等待上级的任务命令,一旦完成任务便万事大吉。被动的任务驱动思想根深蒂固,使得他们懒得思考,更懒得行动。 2.救火。由于缺乏对全盘的系统思考和安排,导致经常有一些本不应该发生却突然出现的事务,为了处理这些意外事件,管理者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做协调、做公关,不仅浪费时间还分散精力。 3.管理混乱。管理者的惰性导致了员工跟风,没人催就不做事的思想滋生。这种惰性导致有些人不管事,有些事无人管,彼此推委扯皮,管理严重混乱。 4.签字排队。由于没有规划好工作,也没有有效的授权,大事小事都由管理者一把抓,员工签字排队,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也给员工一种错觉:事情难办找领导,无形中给管理者的工作添加了压力。 所以,管理者的首要工作不是如何管理别人,而是先问问自己:我的职责是什么?我要怎么做?如何做一个高效的管理者? 要管理别人,首先得管好自己,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高效的自我管理: 1.做好职务分析。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权限,积极主动地与上级沟通,获得他们的确认。如果能制定一份科学的职务说明书,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就能使工作更有效率。 2.规划团队的组织结构。根据职务说明书的职责要求,对团队的组织框架做出有效的分析和规划,将职责科学划分到各个业务单位,明确业务单位的人员和职责,给他们一份职责明确的职务说明书,使员工明白自己对他们的期待和要求,更加有方向的工作。 3.做好授权。明确各业务单位的职责后,需要给予相应的权力,各自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强化团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4.为团队工作立项。使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的最好办法就是为工作立项,变任务型为项目型,将细化的项目分解到员工个人,给每人确立一个角色,给予相应的权限和截止时间,用项目管理的方式驱动团队前进。 5.实施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也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有效办法,它能做到前瞻性管理,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解决掉,还可以更加高效地领导团队提高绩效能力。将绩效管理引进管理实践,有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摘自“世界经理人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