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讨论]人性的假设

[复制链接] 10
回复
304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5-29 11: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组织行为学的基石是人性的假设。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制定什么样的管理制度,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建立什么样的组织结构,都以对人性的假设为基础。
   在西方组织行为学中,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从而有相应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最早的是“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其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管理者以金钱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与之相对应的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接下来是由霍桑实验而引发出来的“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的主导动机是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不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同事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之相对应的是行为科学理论。
   后来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分层理论,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即人需要发挥自已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才会感到满足。麦格雷戈将其总结,从管理角度提出了“Y”理论。
   长期的实践证明,无论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并不适合任何人。人是复杂的,人的需要不仅因人而异,而且人的需要因时、因地而异。这就是“复杂人”的假设。与之相对应的是“权变”管理理论。
    有读过一点西方经济学。在我的理解中,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人性是自私的这一假设上的。其理论逻辑分析都是以个体或群体为该个体或群体谋取最大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方的法律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理解其核心理念就是人人都可以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但在谋取的过程中,不能伤害别人的利益。即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我们传统文化里面很早就有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争论,但是传统文化是主张人性本善的。启蒙教育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传统文化同时也主张与人为善,源远流长下来,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石。
    哈哈。。。有些跑题,也说得有些凌乱。人性是一个千古争论的老话题了,但对人性的认识直接决定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此不自量力,抛砖引玉。请家人们多多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29 11:59:38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3-5-29 15:35:00 | 只看该作者
仲锋陵兄,这东西我不大会说的,所以顶顶。

另外,想知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不是都是以假设为前提的?
板凳
发表于 2003-5-29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所有的学问都是以假设为前提的。
所谓公理。。
lsm
4
发表于 2003-5-29 19:22:00 | 只看该作者
我拿着一张画布告诉你,我要在上面画一幅画,你说这画好不好看?

画好不好看和画布有什么关系,我还没有画呢!

人就是这张画布,社会就是画画的人。

人的本性和善恶有什么关系?要看社会对人的影响啊!

同样的纸,同样的画家,不可能画出两幅完全相同的画;同样的人,同样的社会,不会形成完全相同的人性!

画是人画出来的,画家水平高画就不会差;人是社会培养出来的,社会素质高,人的素质就高。

画是给人欣赏的,印象派的画,有人觉得很好,我就一点也看不懂;善恶是取决于社会价值观的,符合当前价值观的就是善,不符合的就是恶;
5
发表于 2003-6-29 12:43:00 | 只看该作者
古董兄,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有两个基本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即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完全信息假设,这是针对市场中的个体及有关的经济变量情况而言的。
6
发表于 2003-6-30 06:11: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话题是很深奥的,有时候想不太明白。
西方的管理理论也是渐进的,我觉得这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有一定关系。
好像需求层次论一样,主要是人们的需求不尽相同,尤其是在现在中国的企业里,差距很大,所以得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7
发表于 2003-6-30 17:34: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在经济学中对人性的探讨已经差不多定型了,新古典经济学家假设了人的理性最大化,可是忽视了人是有感情冲动的,人会犯错误,他把这些留给了心理学家;假设了Walras拍卖者调控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把制度,宗教留给了社会学家;只研究短期的波动和中长期的增长,而把更长期的留给了地理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而九十年代以来,已经可以看到经济学在向新的范式转换,当年Akerlof和Stiglitz给经济学引入了信息结构,有人说今天的经济学在向Akerlof-Stiglitz范式转换。经济学早已开始考虑不完全竞争,非理性,制度,信息。现在还有谁相信真实经济周期的教条?还有谁相信失业是自愿的?人是完全理性的?在金融市场中人性的非理性一面得到充分显现。
当年经济学中著名的“最后通牒”实验,很大的刺激了博弈论。其实也是指出了一个常识: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大多数时并不完全遵照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交易时并不完全是物质利益的得失,还有自尊,感情,合作,预期等等。
在管理学中行为学派更是一支独秀,无论从泰罗开始的科学管理还是到现在的人性化管理,无不是围绕着人性的假设出发去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现代市场营销就更是把研究消费者心理作为出发点。管理是无法象经济学那样一切都数字化进而科学化的。中国儒家王道文化主要是讲以“仁”治国,秦朝以后开始又加上以法治国。上千年的儒家思想文化对于现代中国人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多是近年来从欧美学习过来的,当然里面也不乏人本管理等包含在“仁”范围内的文化内容。
长期以来,在中国都讳言人的利己本性,但利己本性却正是经济学的出发点,如果人人都利他,经济学的规律就不存在了。正如家园也是一样,大家来一开始都是为了利己这很正常,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需求层次就会升级,你就会渴望提高自己在家人心目中的地位,追求一点在家园的“自我实现”。


转一篇前不久小弟在母校BBS上发的相关文章《有感于理性经济人的思维》。
----------
最近的一些热点问题的讨论让我有点想法,刚好这几天工作不忙,就当多点练笔吧。BBS上最近都有不少院系在讨论SARS中的北京学生逃亡、新加坡的不给面子等。我很少参与到争议性大的问题讨论里面,一旦这种话题我很多时候都做好潜水的准备。有个版友说 "大学生没有愤青还叫大学生吗",发现有个规律,愤青一出现,不少版友就会用经济学的观点去群起而攻之。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很多不道义的事情都有了道义堂皇的原因。
现代流行的西方经济学基础便是以资源的稀缺性和rational-economic man假设,我们很容易就能推出这种理论的后果之一便是既得利益者不仅会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且为此所产生的行为必定有相应的制度来加以保护。西方经济制度下的市场并不是公平的,那种市场只有制度的缔造者,也就是既得利益者,同时也是现有利益拥有最大者才能获取越多的利益。我觉得大学的天之骄子相比于农村的农民也算既得利益者了,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在不觉中摆正了自己的优势地位。正如中国的三农问题,弱势群体总是很少人会去考虑他们的感受的。
我并没有意图攻击市场经济有何不好,市场经济是资源分配的最佳方式,只是想指出市场经济下身处弱势的一方所承受的不公平也是市场本身所造成的。从制度上来说需要有社会保障制度来加以平衡,而单纯全以经济学的思维来处世待事就似有不妥之处。即使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现在也遭到了经济学家的商讨,尤其是在博奕论里。
相信去市场买过菜的同学都知道,我们的城管是怎么对待那些下岗摆摊的工人,我们完全可以说他们影响了市容环境,卫生质量又另人堪忧,这不需要负什么责任,但又有谁会想一下是什么制度导致他们要来摆摊的呢?前几天business week网站上有一篇文章,美国提议大家抵制中国货。由美国人因为法德对攻打伊拉克的态度而拒买那两国的东西谈起,对美国经济进行了一些分析,然后归结到如果要抵制,还是应该抵制中国货的结论上。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的国货,不也正如市场中摆摊的商品吗?在国内,我们尚且可以通过千辛万苦建立起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在国际上,难道又有什么保障制度吗?以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几个国际机构现在形同虚设。

战略管理版有个帖子是中国式的管理对中国人人性的分析非常好,欢迎大家多光临!^_^
8
发表于 2003-6-30 18:47:00 | 只看该作者
人是复杂的,在当今社会中,人是多变的。我们应当想一想西方经济学原理,里面有很多新观点,新思路
9
发表于 2006-11-28 17:54:00 | 只看该作者

翻旧帖翻出这个好帖。

觉得人性的假设牵涉到了文化的问题,文化也直接影响着管理思维。

10
发表于 2006-12-3 17:26: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哲学问题。头有点晕。。。。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