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请问教育部:语文成大学必修课效用有多大

[复制链接] 0
回复
72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5-14 08:0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7年5月12日 来源:证券导报

○黄泰(南昌)

    从5月10日的新华网得知: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语文课。紧接着第二天,也就是11日,教育部对此进一步解释:未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开设做硬性规定。

    语文重新得到重视,教育部欲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水平和人文精神,这当然是件好事,但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做法是否为时已晚?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能发挥多大的实际效用,却不得不令我怀疑。

    此事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都明白,那就是现行教育体制长期的重理轻文,重智轻德,重考试轻素质的方针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人文修养普遍低下,不得不通过此举进行补救。然而语文是一门特殊学科,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的。只有在小学阶段,中学阶段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才能使日后的语文学习比较顺利。一个人如果在中小学阶段没有产生对人文的热爱,对阅读的兴趣和基本的写作能力,那么进入大学以后他也是很难真正喜欢语文的,想要通过行政手段强为改变是很困难的,必然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北京大学教务部负责人放言:“英语不过不能毕业,现在汉语不过也不能毕业!”令人想起拔苗助长的寓言。

    好心不一定能办好事。将语文设定为大学必修课,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就能确保大学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语文水平有显著的提高吗?语文是母语教育,也是人文教育,更是一种基础教育,不是光靠大学几年就能学好的。

    急功近利是中国教育失败的一大原因。中国的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找工作赚钱已成为多数大学生读书的主要乃至惟一一目的。语文是什么?语言、文学,但在目前,其后面紧跟着的往往是失业、贫穷。很多人会问:人文能发财吗?没有经济效益的知识有多少人愿意学习?大学把语文设为必修课又怎么样?教授在上面讲鲁迅,学生就可在下面看炒股指南。考试怕什么?死记硬背就OK了,考完后24小时内忘个精光。单靠语文来承担大学的人文教育,可怜的语文也未免显得太弱不禁风了。

    邯郸学步的笑话最好别再上演,否则哭的人会更多的。如果哪一天,一群毕业生跑到教育部门口叫骂:“我们从小就是在重理轻文的氛围下成长的,在大学里我们学的是理工科,兴趣也浓厚,本想一心研究的,但为了学什么语文,使得我们专业不精,没找到工作,语文必修课害我们失业了。”那将是怎样一种黑色幽默。

    当然我不是说大学生就可以不必学习中国文化、培养人文精神了,既然以前没打好基础,现在就拉倒得了。千万别这样误会。我只是说譬如一个病人,在刚患病的时候没得到及时对症的治疗,等到病重后才送进医院,如果不碰上庸医的话,医生恐怕不会用治疗病人最初病况时的药做医治,而得根据当下的病况开方子。

    (证券导报特约稿,转载请注明。)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