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文环境,创建快乐校园
>>
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教育人才的竞争,是对学生的竞争。公立学校要提高竞争力,校长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办学理念,重视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努力构建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让教师工作得快乐,让学生学习、生活得快乐。
近年来,教师弃“公”奔“私”的“出走”现象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其原因,除个别的是为金钱所诱惑外,多数的却是因为他们觉得在公立学校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体现自身的价值,感到精神压抑,前途渺茫,工作和生活缺少快乐感。如此,作为公立学校的校长,首先应该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在改变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上做文章。
比较私立学校而言,公立学校在人文环境建设上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首先,公立学校直接背靠的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这是任何私立学校都不具备的坚强后盾。因此,公立学校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条件,在制度建设上体现对教师的关怀。比如建立起科学的教师培训制度和业务激励机制,为教师搭建起提升自我、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激发起老师们高涨的工作热情。再如,在评先选优、职称晋级、干部选拔提升等制度的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出公平公正和民主的原则,以此达到让每一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其次,公立学校不像私立学校那样以市场经营为目的,学校与教师之间也不是纯粹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公立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只要充分发扬民主,以民主建设激发起老师们的主人翁意识,建立起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就会使学校成为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大家庭。当教师参与管理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自然就会把学校的荣辱与发展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会把学校当成实现自己理想和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这样,老师们努力工作着并快乐着,有谁还会想到“出走”呢?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当前,不论在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处于厌学状态。面对升学压力,学校ERSONNAME ProductID="和" w:st="on">和ERSONNAME>老师给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习目的的单一性,使得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生活单调乏味,尤其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学校生活更是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有的甚至想方设法要逃离学校。因此,公办学校要提高竞争力,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建立起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学校名符其实地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比较起来,公立学校在宽松教育环境的建设上同样比私立学校更占优势:私立学校一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尽快提高升学率,怎样尽快打出自己的品牌,由此,他们必然会在教育教学中追求短期效应,进而在学生管理上采取更加刚性、更加压制的办法,而公立学校则无须有“急于求成”的压力,完全可以按照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步步建立起宽松和谐、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那么,公立学校该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呢?首先要在师生关系上进行改革,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引导教师树立起科学的学生主体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将学生视为“求教者”而不是“被教者”,视为“求学者”而不是“受学者”;教师要从爱学生,为学生服务做起,在与学生情感互动的条件下建立起温暖的、亲和的师生关系,从而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以此建立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育人环境。二是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建立起全面的、宽松的学生评价机制。古代教育家王安定说“凡长育人才者,教之以宽,待之以久,然后化成而俗美”。因此学校要逐步改变那种以纸笔测试为主的短期的、片面的评价方式,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而且不论小成还是大成,都不“急于求成”。同时还要摒弃那些刚性的、武断的评价方式,代之以宽松的、鼓励式的评价方式,以“宽”“柔”为宗旨,体现学校教育“养”、“育”的本质。如此,师生关系亲和了,教育环境宽松了,学生自然会乐学而不疲。
总之,公立学校只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走内涵发展的路子,让校园充满人文气息,让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充满快乐,就一样会走在时代的前列。
>>
>>
山东省临朐县蒋峪初中
赵桂海
邮编:262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