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蜗居》观后感

[复制链接] 29
回复
505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2-28 14:4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段时间比较空闲,利用周末把长达35集的《蜗居》给看完了,终于知道《蜗居》为什么是2009年年末最火的电视剧之一了。
    整个《蜗居》有两条主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围绕海萍一家(海萍只不过是典型城市、典型群体中的沧海一粟)买房引起一系列如:筹钱、选房、再筹钱/揽活、入住等事情;暗线是宋思明一方面运用公权和公利(宋思明也只不过是政府队伍高层管理典型群体中的一员)与银行、房产商策划进行资本运作,让政府、银行、房地产商如何获得最大的利益 ,另一方面是如何用贿款、公权力捕获80后的小女生,最后直至毁灭。两条线互相交织,随着剧情的发展,明线逐渐成为暗线;暗线逐渐变为明线。整部剧作表面上看,好象是海萍一家买房的奋斗史。透过暗线看,实际上是在写整个中国官场的高官与商人进行权钱的交换史。整个社会的运行都是在政府权力指导下的生态发展变化史。
   从整部作品来看,个人觉得是相当不错的,海萍把节衣缩食、不懈奋斗的底层白领房奴,但又看不到明天的曙光何时出现的那种无奈爱恨演绎得淋漓尽致,海藻把忧郁哀怨、半推半就、又想一步登天的当代小三展现得活灵活现;宋思明把表面稳重、气定神闲、长袖善舞、大奸似忠的高官形象挥洒得跃然纸上。先谈谈这部作品瑕不掩瑜的硬伤(主要是一鼓作气看的,不是带着思考性、研究性的去看的):
    1)海藻投向宋思明的怀抱,显得比较有些突兀。
    2)宋思明所扶持的陈寺福笨得始终领会不到,宋思明不能也无法说破的拆迁事务处理,最后竟自己亲自上门偷证据却又自投罗网。
    3)宋思明在孙书记宣布双轨的会上居然能跑脱,到医院去探望海藻。
    再说说这部作品为什么成为2009年火爆而又遭到广电总局封杀的电视剧的成功原因:
    第一,作者很好地选择了两个典型阶层的典型代表人物。一是选取了蜗居在繁华大城市中社会金字塔底部白领一族的一个典型;二是选取社会金字塔尖端部分的典型政府官员。而且让这两个典型阶层的代表人物原本在各自圈子里演绎的故事,给放在一个舞台上来交织演绎故事,这在我看过的电视剧和小说中不多见(不过要指出的是我有些孤陋寡闻,看过的电视剧和小说作品较少,在这里斗胆冒失一句)。不知道我在哪书上看到过这句话:这个社会有两个地方是最能看清人性肮脏且又而无耻的弱点的,一是监狱,二是庙堂。看了《三国演义》的就知道曹丕的即位与司马炎的即位,对这句话是有多少贡献的,而这句话又是多么体现了它的穿透力的。《蜗居》则是把两者放到同一个舞台上来让大家观看和评判。
    第二,作者很好的选择了当今的热点话话题——房地产。以房地产为切入点,《蜗居》把房地产背后的故事:政府与银行、政府与房地产商、银行与房地产商等利益链条上的勾结给展示了出来。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关联下,房地产的发展气泡是继续吹大,还是就地刹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9 9:34:03编辑过]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14:46:2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解读《蜗居》:让资本救赎自我是天大的悖论

解读《蜗居》:让资本救赎自我是天大的悖论

《蜗居》显示了一种诡异的反讽:海萍之所以无力购买房子,正是因为宋思明与各路房地产商巧妙策划并使房价上涨;而海藻却为了海萍去寻求这个“资本陷阱”的制造者之帮助。

作者:周志强 发布于:2009-12-11

 

《蜗居》成为了当下被人们讨论得最多的电视剧之一,同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其中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海萍发现丈夫借了高利贷,精神几乎崩溃,找到妹妹海藻,狠狠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在这个瞬间,我们看到海萍一家人因为购房,不仅仅“榨干”了所有亲人的有限资源,还经历了社会上各种资本的层层挤压;为了筹措姐姐购买“坟墓”(房子)的钱,海藻走投无路,只好去找官员宋思明;没想到宋思明轻巧地说,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这个“市领导秘书”以深刻的哲理启蒙海藻说,“感情最可贵!6万块钱算什么?”

在这一幕里,《蜗居》显示了一种诡异的反讽:海萍之所以无力购买房子,正是因为宋思明与各路房地产商巧妙策划并使房价上涨;而海藻却为了海萍去寻求这个“资本陷阱”的制造者之帮助。

《蜗居》想象出来的这个巧合,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吊诡的城市故事:一个女孩因为感觉现实生存艰难而热情投到造成这种艰难的人怀中;与之相应,宋思明以及房地产巨头造就了城市普通人的生存艰辛,却博得了来自这个阶层女孩的艳羡。

在这里,《蜗居》充分显示了,在现代社会中四处谋求利润的“资本”所具有的两种“伟大能力”:直接购买产品和劳动的能力(并调用各种社会资源,为这种购买提供便利);间接购买对它的服从和认同的能力(并通过控制各种文化资源,以道德、爱情、美学的名义,掩盖这个购买的实质)。

第一种购买,显示了资本的冷漠无情与自私自利;第二种购买,表达了资本的千变万化与机智温柔。一方面,资本可以毫不留情地与地方威权相结合,形成雄伟坚实难以对抗的品格;另一方面,资本总是潜伏到各种充满热情、温情和激情的话语之中,造就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安全感。

在《蜗居》中,我们同时感受到了资本的这样两种品格——海萍和海藻的命运,恰好分别对应了资本的自私与温暖这样两个层面的品格。海萍要买房子,狂热地计算自己的生活、毫不留情地抛弃了温柔浪漫的想象、以尖牙利齿的方式对待任何影响自己赚钱的行为……海藻则扮演姐姐苦难的解救者,并且在这种解救的过程中,被宋思明的深挚情感与夺人风采感染。

于是,《蜗居》的可怕乃在于,它不动声色地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悖谬的现代城市生存逻辑:越是拥有资本或者资本的支配权,就越是可以具有性格的魅力和生动的感情;反之,越是被资本挤压,就越是丧失作为“人”的各种美。在这里,所谓“劳动者”黯然失色,而资本拥有者则光彩四溢。只有在具备巨大资本控制地位的条件下,宋思明才能有那种令人着迷的夜深孤独感,才能在夜色弥漫的江边一边流泪一边送海藻回家。

事实上,宋思明的悲哀、沮丧和孤独,是异常奢侈的,在他身上,资本显示的不仅仅是一种享乐欲望的实现能力,还是一种塑造“完美感情”和“神圣拯救感”的能力。与之相应,海藻和宋思明的深挚爱情,正是自私自利的资本那温柔面孔的有趣体现。

更加有趣的是,《蜗居》的故事却在制造一种“道德批判”的意识。通过一个女孩与一个贪官的“真情相爱”,把观众从对资本双重性格的反思困境中解脱出来。海藻的命运被讲述成了一个贪恋大城市生活,并缺乏把握自己生活的能力的故事。换句话说,《蜗居》用一种对城市生存方式的抽象批判,代替了对资本的专制与虚伪品格的现实反思。

在剧中,宋思明与地产商的鬼鬼祟祟在近镜头和柔光镜塑造中,显得从容镇定、毫无狡诈之色;而老阿婆幻想用自己面临拆迁的小房子赚取一套大房子的欲望,则被定格为狭隘、庸俗的得意洋洋。显然,《蜗居》时时刻刻提醒观众,大城市的生活,四处漂浮着不合理的欲望,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人生价值的实现;质朴、单纯的生活,才是人生真谛。

于是,海萍买房子的过程,变成了一个逐渐丧失合理性的过程——仿佛我们逃脱资本控制的唯一办法就是,回到一种简朴简单、不求物欲的状态中来。事实上,海萍的所谓“贪欲”,并不是她违背了道德的心灵律条,而是被卷入了资本的冰冷性情之中;与之相应,海藻的罪过,也不是“贪慕虚荣”那么简单,而是陷入了充满感情魅力的资本陷阱之中。

《蜗居》显示了今天资本汇聚而大型化之后,是如何通过各种“流氓化”的操控手段形成一种日常生活的困境的状况。一旦资本汇聚到一定的规模,就不再直接从事产业开发,而是通过资本的数字化运作,在不形成产值的条件下,直接博取利润。这正是目前中国房地产产业的典型行为。通过低价购买权力支持,大型资本逐渐脱离民生,成为一种自身自然增值的流氓资本。

在文化上,大型资本的流氓化则呈现出《蜗居》中的诡异景观:大型资本的狂热升值,正在裂变中国城市生存的贫富两极,并通过奢侈的温情,打造整个社会意识对资本魅力的顺从和憧憬。当人们唏嘘于宋思明的“帅”的时候,也许并不知道,这个“帅”包含了人们看待某种文化性情的艳羡眼光。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型资本也让某些“国家权力”丧失了职业魅力。不难想见,宋思明之所以在工作一天后疲倦和空虚,正是国家权力被资本购买之后丧失了神圣性光彩之后的一种心理结果。也就是说,就连宋思明也是大型资本流氓化的一个廉价牺牲品。在《蜗居》中,许多观众似乎感到了一种沮丧:一切爱情和温暖,都是依附于金钱的。如果充分认识到,这种景观只不过是大型资本流氓化的一种暂时产物的话,我们也许可以唤起新的信念来对抗它。

(作者系南开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8 14:47:41编辑过]
板凳
发表于 2009-12-28 20:34:4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剖析的很深刻。很有启发,

4
发表于 2009-12-28 21:44:49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12-29 01:47:5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蜗居》里画龙点睛的一笔!

[转帖]《蜗居》里画龙点睛的一笔!

 

原文链接


 

  《蜗居》中那个老外马克是干什么职业的?为什么和宋思明关系那么好,又为什么最后照顾海藻?有人说那是洋雷锋,——只能说明他们根本没有看懂《蜗居》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其实马克的职业应该是财产信用托管(信托)人,这在欧洲是一个极其古老的行业,甚至是银行业的始祖和前身。就是有钱人把财产托付给一个专门的信得过的人,以备不时之需。当然在某些时候,还可以受委托去经营这些资产,称为信托投资。前一阵被炒的很热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央视的访谈节目中就宣称已经退出传统的银行业了,现在就在做一行。

  看过《黑皮书》这部电影的人一定还记得瑞秋.斯坦恩在遇到困难准备逃亡的时候去找律师威姆.思马尔,得到一笔其父亲存放的资产。这个律师还为其他许多犹太人保存了财产。后来瑞秋怀疑其出卖了犹太人客户,这个律师认为受到了极大侮辱,并拿出黑皮书(实际上是个笔记本)。他为了他的信誉也一直要追查真凶,并因此被杀。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其实宋思明还有大把的海外财产,而马克这个财产信托人(其背后应该还有一个公司或机构)应该也不止宋思明一个客户。马克开始对海萍不满意但仍然听从宋思明的意见,让海萍教汉语,只是他尊重客户;后来又对海藻那么照顾,只是他在忠实地执行客户的信托。当然马克的其他中国客户看到、知道了此事以后,只会对其更加信任。这就是信誉的本质。

 

  更精彩是后面,海萍后来在马克投资的支持下开办了一个汉语培训机构,按照马克的说法,还要到纳斯达克上市呢。这在中国真的很具有代表性事情呀。可以设想,海萍在开办了这个培训机构后,不仅不会受到各个部门的刁难、罚款,还一定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非常顺风顺水,可能连海萍自己都会觉得奇怪。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马克的投资,实际上就是他的那些中国客户的投资,这些和宋思明同样重量级的中国‘匿名股东’一定会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她。

  大家甚至还可以猜测,给海萍投资的公司的注册地点不外乎在百慕大、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这三个地方。

 

  如果你有精力去查查中国挂着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牌子的公司,很多的投资方都是在上述三个地方注册的,有的企业本身就是在上述地方注册的。曾经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些外资公司从来见不到一个老外管理人员,甚至财务监督都不管?你可别跟我说是洋雷锋来帮助中国发展经济来了。要知道在大陆现在的经营环境、法制环境下,老板、股东如果不像盯贼一样盯着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上的跑冒滴漏都是小事情,恐怕一转眼整个公司的资产都变成别人的了,甚至还要给老板留下一堆债务。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股东根本就是大陆人,而且不便直接出面监督,但手上有比财务监督更加有力的权力和监督方式。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周到、贴心的金融服务。像阿扁那样,用亲友开设账户,把钱转来转去,最后还被人查出来,只能有一个评价,——农民暴发户,S/B一头。

  《蜗居》把这些在大陆非常普遍,但常人还不明白的黑暗点了出来,但也仅仅是点到为止。如果明明白白的说出来,肯定会被禁播了。

  看完上面的内容,可能有许多人会骂马克,认为他帮助贪官掏空了中国人民的财富。但人家并不是凭着自己的善恶观做事,他只是忠实履行自己的承诺,其实这样的财产托管人的组织一般都是家族式的,而且有几百年的传承,马克身上承担的不仅是自己和这些财产,更多的是整个家族延续了几百年的承诺和信誉。看到这里,读者大概就会理解《黑皮书》里面的威姆.思马尔为什么冒生命危险也要查清真凶了吧。要给中国人讲明白契约和信誉的分量,还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其实作者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隐藏的比较深,观众如果是断断续续的分集观看,不拉到一个整体的视角进行对比,是很难看出来的。大家还记得那个纪委书记说的那句话吗?“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其实西方民主制思想的根源就是——权力的信托。我们的宪法也明确记载“权力属于人民”,而所有政府机构包括军队,都是受人民的信任、委托来执行权力的。但是大家无论是从电视剧,还是身边的现实,都能看到,这些受人民委托执行权力的人似乎把这些权力当成自己的私有权力和私有财产了,根本就不打算归还了,要自己世世代代占有和享用。

  《蜗居》中一边是马克默默地、认真地执行着自己的信托责任,另一边是高官在获得了人民权力的信托后,肆意妄为,将公权力据为己有、以权谋私。这个对比够强烈的吧。

  更妙的是,马克认真履行信托责任的这些客户的财产,恰恰是另一种信托人背叛信托责任和信誉,贪污窃取的他们的信托客户(全体中国人民)财产而得来的。关于他们承诺了些什么,大家可以到网上搜索一下《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不可否认,即便没有马克这暗藏的精彩一笔,《蜗居》仍然是一部好的作品,但是缺乏神采,你想想,剧尾贪官受到惩处,人民胜利了。这和童话中“王子终于战胜了恶魔,从此以后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什么两样?

  所以说,没有马克这一笔,《蜗居》就如同一个石膏人像,你见过石膏人像吗?眼球是白白的,茫然一片,没有任何神采,作者描写马克这一笔就点在了石膏人像的瞳孔上,虽然有点黑,但恰恰就是是这黑色的瞳孔,给了石膏人像以神采。

 

  海藻走出海关前往美国的一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9 1:48:58编辑过]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09:26:4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把这样的现实尖锐问题用电视剧的方式演绎出来,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思考和反省的现实社会的可观、可感的立体画面素材。我想这也是因为触痛到某人的伤疤,才由此站出来以“有很大的负面社会影响,靠性,靠荤段子,靠官场腐败,靠炒作来吸引眼球。”对该剧进行封杀吧。

     续貂之言:我国是具有很深厚的权力支配一切的传统国家,如果通读过中国的历史的、读过西方历史的,就知道为什么老毛在建国后一直稳坐老死在位置上,而华盛顿是干满两任后就急于回到自己的山庄引退。就象中国经典典籍所言,善始才能善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样。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机制,能够让纳税人能够对大局的运作做一个评判呢?而剧中的书记却是说权力属于人民,其工作、功过由人民来评判,而不是由法律、由相应的评判机制来自动、自觉立即作出相应响应和处理。易经讲究一阴一阳在太极之下的对立统一,通过阴来推动正道阳来自强不息的运行,而正道阳的永续不懈的运行抑制阴覆阳。通过阴阳互博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在某些国家它们的运行机制完全符合易经揭示的这一自然之道,而中国深受易经浸润的却还没做到!真让人扼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9 9:30:38编辑过]
7
发表于 2009-12-29 14:57:55 | 只看该作者
现实就是现实,你就是不播出也还是现实!房子我买不起,所以我选择不买!我不能为了房子放弃自己的人格!
8
发表于 2009-12-29 17:00:07 | 只看该作者
通过低价购买权力支持,大型资本逐渐脱离民生,成为一种自身自然增值的流氓资本。
9
发表于 2009-12-29 18:26:34 | 只看该作者

很现实、很真实。。。。。。。。

10
发表于 2009-12-29 18:45:23 | 只看该作者
 残酷的现实,苦涩的无奈。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