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零点调查董事长袁岳演讲

[复制链接] 1
回复
102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12-14 17:3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尽管许知远说预测是一件危险的事,但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干危险的事,中国人有一个非常好的和不好的传统,就是老拿历史说事,我们很少拿未来来说事,我们来谈2007年的亚洲和中国的话关注未来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分析的是亚洲的新样貌以及我们的新态度。第一亚洲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新样貌,中国的独特经验,我们个人怎么做?亚洲的新样貌用四句话来说,第一个叫做亚洲衷心主义,亚洲主义在中国不是一个传统,中国人最早认为是自己是中间之国,后来进步了,从本质上来说我们依然是一个中国中心主义者,亚洲主义最早是由日本提出来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亚洲中心主义是叫做自觉的亚洲主义,它的市场、机会、互补性的资源必须来源于亚洲其他国家的组合,从这个机会中间,从整合中间找到了自己必须推动亚洲整合的机会,看起来大家的动机不一样,甚至产生了很多的摩擦,但是当初由日本人主导的亚洲主义转变成了由多国主导的亚洲主义,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亚洲是互相有竞争的亚洲。第二个是亚洲中间主义价值观,亚洲人具有非常多的进取心,亚洲的受益不是用它封闭的方式,无论是对待WTO全球自由贸易框架或者是其他的多边组织采取了高度的认识,韩国的外长当选为联合国的秘书长,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因为亚洲人非常看重联合国,美洲人或者欧洲人不怎么靠这个组织,联合国是一个穷人组织,但亚洲人非常推崇这个东西,一定程度上来说亚洲是一个向西方开放,向类型于穷人多变组织或者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亚洲虽然有非常长的传统,但亚洲人也比较容易忘却传统,或者说我们并不把传统看得那么重,但是回头来看我们亚洲最后保留的是在高度开放的里面由我们原来自己的价值元素,由欧美的价值元素中间形成的新亚洲价值观,而不再是像一些文化中心主义者认为的中国文化中心。第三亚洲中产阶级,亚洲的中产阶级和欧美的中产阶级相比较他们更年轻,他们发财更快,他们更舍得追求生活享受,他们更乐观,所以他们总的来说表现的更时尚,他们消费东西的周期比欧美中产阶级短,因为他们喜欢新的样式,他们愿意用这些符号显示自己的地位,所以为什么各国的财经媒体那么看重中国中产阶级或者是亚洲其他地方的中产阶级的崛起,而且如果说亚洲的穷人阶级和亚洲的富人阶级存在着鲜明的壁垒,亚洲的中产阶级更具有一致性,他们在很多的样式和方面更接近,而且技术、学习、教育这些新的元素在中间起了很重要的推动整合的作用,他们也是亚洲新中间主义价值观的推动者。第四技术中间思想,亚洲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世界最核心技术的原创地,但是亚洲人具有最积极的模仿能力,最强的模仿能力,也具有最积极的应用技术的动力和渴望,所以以日本为代表他们输入模仿欧美的技术,他们在市场的适用过程中间慢慢的发展出或者是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样这个模式也在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或者在其他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间亚洲其实为世界上提供了非常多的实用性技术,因为本身有巨大的市场来使用,所以对奇瑞汽车这样的汽车开始的一款汽车是学某个公司的,但是到第四、第五款的时候已经看不出学习哪一家公司了,亚洲的主要政府是非常明确的把技术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的,这一点可能比较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是非常明确,而且这些国家动用了大量国家财政战略资源投入到对技术的发展中间,正因为这一些因素导致了亚洲会形成一个独特的大陆,所以它不同于欧盟,也不同于美洲,也不同于很多发展中的大陆。

在这个中间中国贡献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中国人贡献了两个独特的经验,第一在改革中间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既不像台湾地区或者像其他国家用倒退的方式或者用政治论证的方式解决问题,是用进一步改革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前进中间形成新的增量中间来解决人们的争议。第二个重要的经验当在开放中间遇到问题的时候,使用的方式不是简单的倒退,也不是增加封闭,它是用更开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虽然中间企业在进入美国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某些保护主义的现象,但是当美国企业进入中国的时候虽然从舆论上面提出了类似的应该有对等的措施,但是最终会看到中国人可能会有更加柔和的方法来接受那些美国的企业,当然这个原因第一是中国实力所限,资源所限,第二是因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最多只能算个次级权威,而正因为这种依赖导致了中国保守主义没有市场,必须得使用进一步改革和进一步开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可以使用保守来为自己提供对策。最后作为一个企业和个人怎么样应对新亚洲和面对中国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一更多的了解和体验亚洲其他的文化,我们最近在做中印沟通模式的对比研究,事实上我们中国人到现在为止还有一种所谓中国文化中心主义,我们思考问题都从这个为出发点,我们其实是对其他的文化,日本的文化、印度的文化,西亚的文化缺乏由衷的尊重。所以当我们缺少这种了解,这种支持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很多自然的碰撞,而这种自然的碰撞如果在商业领域中间一定会转变成为高昂的管理成本,所以第一要积极的去了解。

第二当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元素的时候应该能够建立一种相互包容的元素,刚才前面许教授跟我们分享到了创新,我个人的理解认为创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在包容的前提下面用多种文化元素建构新的管理架构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结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新中国文化的发展,或者将来中国经济,或者中国管理模式的竞争力取决于它多大程度上理解、包容和融合其他的这一些亚洲国家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第三就是自觉的吸纳和反思我们自己的文化特性,当然其实这一点我个人觉得是需要中国人更多的走出中国,更多的在其他国家的文化场景中间来重新塑造自己的文化认识,在这些方面欧美过去很多的探险家,很多文化旅行者都给我们很好的探索。

最后亚洲地区的管理者当然首先借助于商业的渠道,未来更多的还要借助于文化、社会其他的渠道,我们能够坐在一起来构架自己共同的目标,亚洲的一体化是取决于这些作为细胞的个人和企业微观层面的一体化才能构成亚洲共同体的诞生

沙发
发表于 2006-12-14 20:12: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共享!

[em01]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