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任何事物均有其两面性,况于人乎,所以,即使和绅给人的印象一般都是负面的,但是总能从中得到一些正面的启示。
《铁齿铜牙纪晓岚》已经出第三部了。一直以来,在个人的浅识里从来没有和绅这个人的名字,而常以西汉东方朔和清朝的纪晓岚作为日常为学及从道之榜样之一,直到“王氏和绅”的出现。
出于对该片仅只偶尔见过一两集,故只能称之为窥其豹之一斑,但是,和绅这个形象的缩影却在脑海中烙下了不一般的印记,史上有“和绅一倒,嘉庆吃饱”一说,史载也称他是清朝最大的硕鼠之一,但是即便“恶贯满盈“,作为清初三圣的乾隆皇帝依然“只要朕一天还在,就不会动你,你就有好日子过”,恐怕历朝历代,即便如尧舜禹、汤文武时期,能做到这个份上的恐怕也屈指可数,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和绅似乎也能伸得上是“千古一臣”了。
做臣子的做到这份上,夫复何求?当然,其中有乾隆、当然的吏治、大臣等等一系列的外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和绅为人处世之“道”。
以下简述之,希望有兴趣的家人补充。
“人有一欲,必受其缚。”无疑,这是和绅为官一世成功的精华和缩影。佛教讲究“超脱”,道家“无为”,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基督的信仰上帝,等等,无非是要人在某些方面务必“清心寡欲”,正是基于这一点,远华案一案影响之大无须赘述,赖昌星,他一个只读到小学三年级的人凭什么能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导演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走私大案?涉案金额数百亿,人员600余人,其中的市、省、国家一级的干部多少?不都是一批批的“国家重臣”,海关、公检法、行政、企业、银行…..不一而具,无非不是送钱、送人、金石、送房、送车……可惜的时,同当初的和绅相比,唯一不同的恐怕就是没有掌握到“立法的权力”了,毕竟今天再不是“乾隆”,可以他一个人说了算。当然,如毛主席所说,我们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其中的一些道我们可为之,但切莫用错了地方。所以,除了在这一点上,我们还需要知道,当环境变了的时候,我们也要采购适当的措施因应。尤其在人员激励上,我们需要知道,找准其欲求,方能对“症”用技。
解决问题。政绩方面确实不太能可圈可点,但对和绅的老板而言,他却是一个很能处理问题的一个下属,这一点势必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为老板解忧,是下属的职责。
见了棺材别掉泪。认准了的事,就要尽一切努力去实施,善始也要善终。见和绅用事,都须要到了最后关头,被乾隆逼得没办法了,方在事实面前低头。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掉泪”,但我希望,须要见了棺材也勿落泪。人生一世,和尚看花轿,到头还不是空欢喜一场,“不了了之”。
胆大心细。考虑PP要敢摸,敢于尝试新事物、新理念。所以,和绅也经常敢于在皇帝面前弄险,但他也能体察皇帝的变化,是坦承事实、瞒天过海,一切见机行事。但任何时候,其形象都是“脸不红心不跳”,此之谓大将风度。(呵呵,想到这里,还蛮佩服柳下兄坐怀不乱的境界地J)大凡做大事成大业者,无论黑道白道,都需具备的重要素质,否则,“……到时候被杀了,还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认准客户、掌握客户。一切以皇帝为中心,所以很多时候,基于其“用心良苦”,都能峰回路转、化险为夷。人都有情,此人之常情,你知道你的最大、最终客户了吗?问题是你有否认准。对客户的准确把握是事半功倍的重要条件之一,有时还可决定事件的成败,如果不是面对司马懿,诸葛亮敢采空城计吗?
找对竞争者――对手。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不是有纪晓岚这个对手,那么和绅肯定不会成长得如此世故和圆滑,恐怕也早已载在“自己人”的手下,向这样的例子还很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樱木花道”和“流川枫”这一对球场上的搭档,每个人都是宇宙中的一个点,所以便如浮萍,没有固定的坐标,所以,找一个“合适”的“对手”是一种重要的战略,因为有此,我们才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终于可以知道,“独孤求败”的处境是多么凄凉……
能吃苦。中国人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和绅为了避免自己的事情败露,尚未愿将自己的脚生生烫烂,况我等常人乎?
任何事情把握好一个度。对上司如此,下属、同僚、友人、敌人亦如是,把握好外界“度”的本质,是把握好自己的心。
当然,和绅还是一个管理自己老板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