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7-6-7 08:35:45
|
只看该作者
世行的最新报告指出,政府权力越大对企业规范就越多、国家也越贫穷——这叫越管越穷。说白了,市场经济就是一种“民主经济”、一种“人权经济”;计划经济就是“管制经济”、“专制经济”。就全球背景而言,在一个什么都要管、不管就有许多政府官员要下岗的国家,中国正在从“管制经济”、“专制经济”向“民主经济”、“人权经济”转型,它的划时代改革必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政策空间。事实上,中国今天的现实,不论是它的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市场态势,都在为中国的私营经济提供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竞争与发展的大空间。当然,这在很多方面还只是趋势而非现实,比如说,给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试想,和外资比起来,中资企业光是交税可能就要超过40%,再加上这个费那个费的,它们所获得的利润,其中49.7%要上缴,还有什么可积累、可发展?在中国私营企业的税赋大大高于外企的情况下,要想做大、要想超越对手,那岂非天方夜谭! 二、我们的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前斯隆商学院院长莱斯特•瑟罗说,在一个发展不均衡的社会中,风险虽然不小,但是机遇也许更大。不言而喻,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你说它有多大就有多大。但是,不论这个空间有多大,你是否能存活能发展壮大,那还得看你是否能通过竞争来扩展这个空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企业增长并没有像我们的经济增长那么让人叫好——举世惊叹中国创造全球经济神话。改革开放26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9.3%,是同期世界平均经济增速的3倍,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是发达国家的4倍。目前,中国每天能创造出 245 亿人民币的财富,只用两天半的时间就能创造出1952年全年创造的财富。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GDP达到2.26万亿美元,经济规模已经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四,与1952年的 679亿元比较,增加了200多倍。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却未能随经济增长而发展壮大。就全球范围来看,经济高速增长,公司一排排起来,又一排排倒下去,通过一批又一批公司的死亡,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是市场规律。即便在最发达的经济里,公司存活率也不一定很高,不过稍加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国家经过大浪淘沙也总还能淘出点金子来,一些小公司便从中逐渐蜕变而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来。你看看美国,今天最大的25家公司,其中有8家在1960 年根本就不存在——英特尔不存在!微软不存在!沃尔玛不存在!而有的国家,经济虽然上去了,企业却并未随之而成长起来。中国就是这样,连续 20 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她的公司群落却没能健康、持续、高速地成长起来。更为不可思议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的企业却四一排排地倒了下去。这是为什么? 关键可能还是政府的产业政策有点问题。作为世界制造业最大的工场,我们只是产值大国利润小国。问题出在重引进轻创新、重产业轻市场。由于产业结构雷同,产经销格局雷同,导致各地重工轻农(重视现代制造业、轻视传统手工业、轻视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生产),重商轻农(忽视农业的现代化与产业化,导致大规模屡禁不止的无序圈地运动,引发愈演愈烈的民工潮)。结果是进一步加大了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的是,投资加大,效率变小;宏观经济上去了,消费水平走低了。什么是“产值大国利润小国”?比如说,摩托车可以当废铁卖!早在2003年就有报道称,一辆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上的平均价格由5年前的700美元降至现而今的280美元,平均利润仅为50元左右,跟卖废铁差不多。这正是中国现代制造业的某种缩影。 目前,各行各业产业结构日趋雷同,在制鞋、服装等等的行业中,中国制造恶性竞争,已经开始从国内向国外漫延。以雄踞世界第一的鞋而论,2001年出口40.72亿双,价值100.96亿美元,每双平均不到2.5美元。每年仅出口美国即达14亿双,可是还换不回一部“泰坦尼克号”。产值第一的表,2000年出口8.9亿块,创汇9亿美元,每块手表平均仅为1美元多一点。诸如产值第一的钢、第一的服装、第一的瓷器、第一的茶叶等等的第一,在利润排序上大都在充当垫底的角色。显而易见,过度制造导致高投入低产出问题突出。即以2003年计,9/10的产品供过于求,而固定资产投资却上升了3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据分析,我国经济增长3/4来自资本积累,在1995至1999年间,总要素生产率(用来衡量整体经济效率的尺度),每年只提高了2%。20世纪八九十年代,增加1美元的产出,需要新增2~3美元的投资,而现在需要7~8美元以上。 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模式。目前,全球大约有三种经济增长模式:第一种是资源推动型,如中东和拉美一些国家依靠石油促进经济增长;第二种是要素发展型,依靠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土地和人力优势,推动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中国即属此类;第三种是创新型国家,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美欧发达国家、亚洲的日、韩、台湾等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即属此类。前两类经济显然不具有可持续增长的优势,恰好相反,一些国家暴露出来,能源越丰富财富积攒得越多,社会的人文环境却是每况愈下。中国的“和谐”问题也已经提升到议事日程上来:国内要和谐,国外也要和谐。中国企业不仅要制造产品,也要制造和谐。如果我们仍然像前26年那样“依靠廉价劳动力、土地”作为第一竞争力的话,那不仅危险,且此路不通。中国企业、尤其是私营中小企业,已经到了得“换一种活法”的关键时刻,不然我们的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大家必须看到,我们不能再依靠“与领导人拍照”过日子了,因为由行政支配市场资源的日子也差不多走到头了。 我们的生存空间原本很大,发展空间也小不了,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却未能应运而生呢?套用缅甸人的一句说法:“在南瓜地里生长变圆的,在竹林里生长变长的”。摩托车所以只能当废铁卖,是因为我们的企业经营者大都只做“跟风生意”—— 一言以蔽之,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一直做到大家都做不成拉倒。君不见,汽车是当前最热门的产业,于是各地的支柱产业当然也就非汽车而莫属了。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是国家号召的,汽车出口赶时髦,你出口我出口,眼下竟有160家企业一年就出口一辆车,就像我们有几千家电视台只演一出戏那么有趣!著名昆虫学家法布曾经做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毛毛虫试验。毛毛虫天性就是跟着别人走,法布把一些毛毛虫放在花盆的边沿上首尾相连,于是毛毛虫一个接一个跟着前面的同伴走,它们走呀走,不吃不喝走了七天七夜,尽管它们最爱吃的食物松针叶就在花盆边上才几寸远的地方,但是,其中居然没有一只毛毛虫脱离队伍直至统统死光。当我们的产能集体过剩而各地却不听中央招呼仍在大干快上的时候,人,是否也有点像毛毛虫呢? 三、还是多看看别人走过的成功之路吧 当中国经济进入全力整合“散、小、弱、差、乱”格局之时,中小企业必得面对两个问题:你所切入的这个行业还具有成长性吗?你将以何种竞争态势力争在“单位时间”里崭露头角呢?就像柏拉图所说的,如果你都不清楚自己身处何方,你又能走到哪里?事实上,全球有许多国家许多企业都在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创造奇迹的故事。以下的一些例子都是小企业做大事业的动人故事,虽然这些故事大家都在说,但是,只有很少人知道这些故事的真谛所在。你知道瑞士最有亮点的产业是什么吗?你相信意大利的小作坊也能生产出享誉全球的大品牌来吗?在一个充斥着假冒伪劣的市场上,你是否相信加工一把小刀居然要化上四百多道工序呢?当一种产品卖得十分红火的时候,供货商放着大把的钱不赚却集体做出决定“减产限量”,这符合市场规律吗?然而,这一切却是真的,不然他们就不了上百年、甚至是数百年经久不衰的大生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