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佛学交流]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主讲,非常精彩

[复制链接] 0
回复
465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4-2 16:5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菩提道次第广论”简介--日常法师

  现在,我简略地向各位介绍这本书:《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就是我们祈求的果——佛果,佛是我们尊崇敬仰的人,是一个觉行圆满的人,佛是梵文,翻译成中文是“觉者”,觉悟世间的真理,证得究竟圆满的果。我们祈求彻底的离苦得乐,而达到的目标就是佛。“道”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次第”是努力的过程必须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广论”就是详细说明从凡夫到成佛这一条路,使我们了解后照著次第努力实践,结果就会出现。

  正法的时候,佛陀的条件高,众生的根器利,佛陀视个人的根器即能应机解决每个人的问题,根性利的众生也能够把佛所说的经教,从浩瀚深远的教诲中提纲挈领,依教奉行而解决问题。末法的时候,具足像佛那么圆满的善知识少了,众生的根器也越来越钝了,要想通晓一切圣教,真是难如登天,因为不仅没有时间精研,即使有时间,也看不懂经教的真正含意。幸好,有一个大善知识——宗喀巴大师,掌握佛法的全貌,把三藏十二部的精华提炼出来,规划出一条直接扼要且必不可少的成佛次第,搞为凡夫成佛的指针光标。所以,广论这本书就像一张“藏宝图”,依著它,可以正确迅速的找到宝藏,你愿意将它置放一旁吗?诸位,广论确有其殊胜的内涵,一定要珍惜并善加利用啊!

  道前基础

  这本书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道前基础”。我们不管学习任何知识或搞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有妥善的准备工夫,搞为往前跨或更深入的基础。比如建造一栋摩天大楼,要先勘察地形,请建筑师规划,看看这块地是否能负载得了这栋摩天大楼?然后才可以一层一层往上建。道前基础就是“心理准备”。前面叙述的犀牛故事,明白的告诉我们,如果不认清一件事对我们有殊胜的利益,要去接受它是很困难的;同样的,一个圆满的教法,如果我们心理上不准备接受、甚至排斥,或者虽然不排斥,但对它要引导的方式,我们不懂或误解,一样起不了任何效用。因此,道前基础就是教导我们:既然得到了殊胜圆满的教法,应该准备什么?要具足什么条件、用什么方法才能趣入,进而修学?广论告诉我们,要亲近善知识才能趣入佛法,要思惟人身难得易失,才会策励自己修学佛法。

  下士道

  第二部分是[下士道]。透过道前基础的准备和认识后,趣入佛法所修学的三士道,也就是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次第。下士道的说明分为四大段:一、念死无常,二、三恶趣苦,三、皈依三宝,四、深信业果。其中最主要的是皈依,为什么要皈依呢?为了要离苦得乐,既然要离苦得乐,为什么一定要皈依三宝呢?可以皈依天主教、回教乃至于其他宗教啊!这个道理何在呢?要解决困难一定找能真正帮助我们的人,贫穷的人找富有的人救济;被官司缠身的人要请律师辩护;要离苦得乐当然要找究竟圆满解决苦乐问题的佛。所以皈依三宝是理智的抉择,不是莽撞的瞎碰。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人要具足四个条件,第一:他自己已解脱一切怖畏,彻底究竟圆满解决。第二:他有能力帮助我们,能善巧方便度化求助于他的人。第三:他愿意帮助我们,以大悲心遍救一切众生。第四:他能普利一切有恩无恩,佛有大悲大智大力,救护一切有情,对一切众生一视同仁,即使是屡次伤害他的提婆达多,佛依然救度他。至于供养与否都无关紧要,佛真正欢喜的是我们依著他教导的方法如理行持,因为佛的目标是救我们,他把自己解决的方法如实告诉我们,还得靠我们自己依法实践才有可能弹出生死轮回。以上四个条件唯佛真正具足

  有人曾如此质疑:“皈依佛后仍然要依法行持,皈依耶稣后只要信就得救。”那么,教堂里的人都是上帝的子民,都是虔诚信徒,都得救了吗?又有人质疑:“佛法也说是信佛啊!”不错,佛法也讲“信”,但佛法讲的信是“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藉著对佛的信心进入佛法,趣入后听闻佛说的道理,以智能去体认苦乐之因,弹出生死轮回。佛世时,正是印度历史最辉煌的时候,有九十六种外道,大名鼎鼎的有六种大外道,都是绝顶聪明的一时之选,佛和他们论辩晓以真理,不但摧毁外道似是而非的论调,更赢得他们的信服。这证明佛说的道理是经得起考验的,佛的方法是可以修证的,因此我们的正皈依是法。皈依法后,要把痛苦彻底解决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造成痛苦的因要拔除,造成快乐的因要深埋,断证的过程是点点滴滴努力,不能一步登天,这个道理就是所谓的“分分断证”。禅宗顿悟的真实内涵就是分分断证,绝不是立刻就能开悟呀!如果真能顿悟,我也想学佛那样,在十二月八日到尼连禅河畔,天亮时抬头一望即明心见性成佛。真是如此吗?不!佛是经过无量阿僧祇劫修证的结果,而觉悟是最后的一刹那。就像求学,经过无数次的考试毕业了,而拿到文凭也是最后的一刹那。那么,我们从何搞起呢?依因果缘起的法则,一句话:业!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如果能对“共下士道”所阐明的业果法则生起定解,就能常造善业少造恶业,终至止恶行善,而求得人天果报。

  但很不幸,因无量劫所造的苦因——恶业未尽,即使生到最高的天“非想非非想天”,还须堕落轮转为苦;换句话说:下士道指点我们业的理路,而我们也了解业的特征,但我们凡夫仍在轮回中受苦,为什么呢?一个原因:无明!也就是“迷”、“不觉”。对什么事不了解呢?“第一义愚”和“业果愚”,前者是不了解性空之理,后者是不了解缘起相循的因果关系。佛法的甚深义理,性空所以缘起,缘起所以性空,两者是分不开的。阿底峡尊者谆谆教诲并且要我们认真学习的就是缘起。经论上告诉我们:“宁取有见如须弥山,不取空解如芥子许”,虽然因缘的深义大得像须弥山,只要如理如法一步步地走,定会走到山顶,获得目标;相反地,如果忽视误解空见,那就永无成功之日。龙树菩萨曾在《中论》提醒我们:为什么我们对佛说的道理会知见稠林呢?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知见一直在“空”上转,错误的执著使我们不了解性空的真义,不能看见真如本性,不能弹出轮回之苦。因此,为达究竟圆满佛果,只修习下士道是不够的,而是要以此为基础进入中士、上士。所以,广论在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就说明中士道和上士道的内涵。

  中士道

  第三部分的“中士道”包括:一、思惟苦谛,二、思惟集谛,三、思惟十二有支,四、思惟解脱生死正道。修道证果这一条路困难重重,若无强盛的推动力,是会半途而废终至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要先认识苦,感其逼迫性策发修学,因此中士道说明的就是四谛:苦集灭道。集谛为因,苦谛是果,道谛是因,灭谛是果。为什么世尊不顺因果次第先说因后说果呢?世尊先说“苦谛”后说“集谛”的原因,就是众生□dL明所暗覆,把痛苦执为安乐,生不起求解脱的心,就如世间人,若不是为生活重担所逼迫,会心甘情愿耐苦耐劳,学习技艺,求职就业吗?所以佛为众生说明总别苦相令起厌离,进而研求苦因。那么,苦的范围是什么呢?依三种受相的不同分为苦苦、坏苦、行苦——遇到苦的事当然苦,这是“苦苦”;遇到快乐的事耽溺于乐受中,但这种感受既不真实又不长久,当乐受变坏时便痛苦无比,这是“坏苦”;遇到不苦不乐的舍受中,因为迁流变动,无常所随逐,感到不安稳,这是“行苦”,有一句话说“花好月圆”,反过来变成“人去楼空”,就是这种状况。

  如果我们能深入观察苦性,就会了解世间的事一无可取而生起厌离心,而下定决心依著方法消除苦因、积累乐因。照理世尊应该接著宣说“道谛”,为什么又先说“灭谛”呢?如果我们不能脱离惑苦,不就永远为世间所绑而安于其中吗?反正一切都不能改变,何必努力呢?因此世尊为启发我们的信心,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灭谛的果就在前面,只要搞对一定会得到它!痛苦的力量在后面推动著我们往前进;圆满的果实在前面牵引著我们向前冲,如此一推一拉,大家努力地修学,灭尽惑、业、苦三种杂染,证得究竟寂灭的涅盘。讲到这里,诸位应该能清楚地认识,欲修学佛法先得生起厌离心,否则会贪著世间的安乐,欲救度众生也得靠出离心升华□d迡ㄓ腄A否则自不知苦怎知众生苦?小乘解决自身的问题尚且要厌离心,大乘要度众生不修厌离心可以成办吗?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次第的必要性,由修习中士道进一步修学上士道。

  上士道与止观

  第四部分“上士道”包括:一、发大菩提心,二、修菩萨行。修中士道后,进一步就该想到: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海,只是自己解决生死,仍不能救度一切众生;为救度一切众生,自己必须成就无上佛果。由此发起菩提心,求受菩萨戒,学习六度,修学四摄,就是上士道。成佛的因是菩提心,怎样使这个因究竟圆满呢?
  广论在最后一部分说到“止观”,止观兼修才能明了见真实义,详细抉择清净正见。以上五个部分不是孤立无关,而是脉络贯穿的,是成就无上菩提必经的过程。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诸位!修学佛法,以远程看,究竟的是成佛,但成佛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大家一听这数字,心就冷了半截,实际上,真正的问题,不在时间的长短而在内容的好坏。若是坏事,即使一刹那也如坐针毡;若是好事,即使长时期也值得等待,三天、三年、三大阿僧祇劫,甚至无量阿僧祇劫也不怕啊!因此并不是一口气立刻修得佛道、证得佛果,而是要步步增上,这就是广论教授最美妙的地方。

  以近程的利益来看,假若能深入学习佛法,并且运用得当,即能优化生活的品质,摆脱命运的束缚,明朝袁了凡先生的“立命之学”即是明证。了凡先生遇见一位精通命理的孔老先生,为其卜算命运,纤细皆验,使袁先生更加相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从此澹然无求,终至悠悠放任。后来又遇精研禅学的云谷法会禅师,为其晓以儒家思想、佛法义理,使袁先生将往日之罪尽情忏悔,积极行善,从此战兢惕励,终至所求必应。诸位是不是也希望优化命运?时值末法,这本《菩提道次第广论》统摄佛法圆满的道理,你忍心把它束诸高阁吗?

  这本书之所以殊胜圆满,是因为它是由世尊传承下来的,圆满的师承需要三个条件:第一、由佛连绵不绝地传承,第二、理路内容完整无缺,第三、延续传承的祖师大德都是有修有证。因此这本书的教法是悲智双运互相摄持,经得起千锤百炼的。

  设立研讨班的意义

  各位是否生起欲学心呢?我觉得自己的根性仅在“学法”的阶段,不够格“说法”、“弘法”,因此,我建议大家向财团法人福智寺弘法中心洽询,加入“广论研讨班”。之所以设立研讨班有其深远的意义,各位是否有这个经验?如果独自研读书籍,虽然书的内容很动人,但总觉得印象模糊不够深入,如果与人切磋研讨,甚至各抒己见愈辩愈明,最后通晓文义刻入心板!这是第一个意义。各位是否有过这个感觉?虽然想学佛,但总被俗务缠身或为世间朋友牵扯,而力不从心甚至退怯不前!如果加入研讨班,看到圈子里同行善友对佛法的好乐心、精进心,自己怎敢放逸懈怠呢?无形中团体就对我们起了保护作用,这是第二个意义。各位对“业”是否真实的认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应该能了解:今天能学习研讨是宿生努力的结果;而今日认真研习是往后继续学习的因。更重要的,只要我们如理如量的努力,所谓“感应道交”,一定感得佛菩萨摄持,使我们今生修学顺利,来生在佛法团体里,这是第三个意义。

  关于来生再来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认为:我是念佛法门,到了极乐世界就不要回来了!如果真实信佛,而说到了极乐世界不回来,是完全不合佛法意趣的,为什么呢?学佛最究竟圆满的是成佛,要成佛是不是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要解救一切众生,要解救一切众生是不是要普缘尽虚空有情?如果娑婆世界的众生不救度,符合菩提心吗?那么,再来娑婆世界的时候是不是希望有个佛法团体呢?依“业”的道理,就该在今生造和法相应的业,搞为来生修法的顺缘。

  有一类人肯定下一生再来,但却担心“隔阴之迷”,“隔阴”有什么关系?造的业是善、是恶最重要!认识佛法,了解业的特征,都清楚──“业”其实掌握在我们手中,现在有了圆满的教法,自己能如理行持,眼前增长我们的认识优化我们的生命,将来,受到造下的共业团体的保护,得以生生增上乃至究竟成佛!大家在这个团体中同心同愿,凝聚共识创造共业,生生世世不断优化直至成佛!例如:福智法人团体,聚集了各方好汉,他们放弃高职高薪全心投入,只为追求更高的无上菩提!又如:参加了研讨班越学越欢喜,不断受到法的摄受接引,最后走入僧团,共同为成就佛道而努力!

  各位加入研讨班后,第一轮研读时,听懂了会很欢喜,这时,播下善根种子,不要停,要继续灌溉施肥,一直到开花结果为止。这是我自己多年学佛的经验,《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内涵真是美不可言,这个宝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希望我们都能用心探索,尝到甘露法味。 

资料下载:

菩提道次第广论(简称广论)【宗喀巴大师造,法尊法师译】

http://www.fodian.net/zangchuan/guanglun.exehttp://www.fodian.net/zangchuan/guanglun.exe

菩提道次第略论(简称略论)【宗喀巴大师造,大勇法师译】

http://www.fodian.net/zangchuan/luelun.exehttp://www.fodian.net/zangchuan/luelun.exe

1、日常法师广论讲解MP3文件下载:
A、佛典宝库:
ftp://218.85.132.237:21ftp://218.85.132.237:21
  name: fodian
  password: china_fodian
在014rc目录下有日常法师两次关于广论的讲解。
B、佛陀教育基金会:
http://www.budaedu.org/ghosa/C008/T0183/http://www.budaedu.org/ghosa/C008/T0183/
相关文字资料可参考:http://www.heshang.com/Board/Board.asp?BoardID=37&r=541&Upflag=1&p=1&q=1http://www.heshang.com/Board/Board.asp?BoardID=37&r=541&Upflag=1&p=1&q=1
2、智敏上师的广论集注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系本寺和尚上智下敏上师编辑,对《菩提道次第广论》这本宗喀巴大师的原著详加注释,对书中所涉及的法相、人名、地名、历史以及相应的引文出处等,结合格鲁派五大部的传承予以解释,是法尊法师译著此书以来前所未有的殊胜法宴,可以一飨所有精研《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学者,实为不可多得的必备参考。本书流通价38元,外地请购需自付邮资。
联系地址:317102 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多宝讲寺 流通处
电子邮件:
liutong@duobaosi.com
send@duobaosi.com
电话:0576-3117237
详情请见:
http://www.duobao.org/asp/bbs/dispbbs.asp?boardID=14&ID=453http://www.duobao.org/asp/bbs/dispbbs.asp?boardID=14&ID=453

3、济群法师的略论讲解
http://www.jiqun.com/dispfile.php?id=4637http://www.jiqun.com/dispfile.php?id=4637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南怀瑾老师在《南禅七日》提到的学佛必读的书籍,特别是日常法师讲得非常精彩,受益良多,建议大家多多学习)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