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国际资本暗渡陈仓 澳洲人巧控中国52吨黄金矿权

[复制链接] 0
回复
94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5-18 10: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一家外资企业已暗暗演变成一条黄金大鳄。

  目前它已经控制了中国黄金年产量的1%,如果按照它的目标,再过三五年就会上升到4%-5%。这个叫澳华黄金的公司正在中国编织一个成色很高的黄金梦。



  
  5月6日,澳华黄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华黄金)西安代表处的相关人士发现,该公司负责中国业务开发的执行董事,远在悉尼的徐汉京的手机一整天都关着。“这两天总部高层一直开会,”这位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说,“据说是在研究关于国内“非典”对公司的影响。”



  他们没法不紧张——澳华的所有投资都在中国。



  8年来,这家公司潜行于中国矿藏丰富的西部地区,掘得黄金无数———目前该公司在国内的黄金年产量已经达到10万盎司(1盎司约为20克)。而更远的目标是,“三年内达到年产30万盎司黄金,同时通过开发和扩大其他项目,实现在五年内达到年产40万盎司黄金的目标”。



  这个目标已经不远。据透露,澳华黄金在中国跨五个省区的四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其中一个将要出售)中拥有控股权,并有一个与南非金田公司的合资勘探公司。这些项目共有260万盎司(约52吨)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其中澳华黄金占有储量为230万盎司。而此前中国最大的矿山规模只有年产15万盎司,平均规模仅有1.6万盎司。



  澳华黄金是总部设在悉尼的一家跨国公司,是目前在中国唯一具有金矿开发经营权的外资公司。即使在最近一批中国公布的外商投资目录里,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依然属于限制投资的产业。



  据了解,澳华黄金目前的产品主要有两个,黄金锭和金精粉。前者一般按照国家牌价卖给当地的人民银行,而金精粉则被销售给企业进行二次冶炼。“产品销售不成问题”,澳华黄金西安代表处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它到底什么来头?



  国际资本暗渡陈仓



  这个澳大利亚黄金上市公司,最早脱胎于中国有色集团下属的中国矿业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矿业国际)。



  澳华黄金在国内的一位代表透露,该公司由中国有色集团下属的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CNNC)于1995年在西印度群岛注册成立,当时的注册资本为3000万美元。这是一个CNNC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一种公开的说法,当年在国外成立该公司的一个原因,是想借重于国外先进的矿业管理经验和技术,来提高中国矿业的效率。



  “公司成立以后,几乎所有的高层都是聘用外国人,或者由有过国外经历的人士来担当,”这位人士向记者透露,“实际上正是这些人在澳华后来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澳华黄金的董事长澳大利亚人尼古拉斯(尼克).科迪斯最突出。据了解,尼克有20年以上投资银行和矿业融资的工作经验。1990年至1994年,尼克在澳大利亚麦考利银行的金属部任执行董事,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CNNC)建立了良好的关系。1994年他创立了亚洲资源有限公司,这是一个麦考利银行与原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合资公司。从1995年中矿国际成立到2000年,尼克一直担任中国矿业国际有限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2000年,尼克开始了中国矿业国际有限公司黄金资产的私有化工作,2000年8月完成资产重组。尼克被聘任为澳华黄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据该人士说,这次变化的背景是2000年有色集团的解体,“有关方面认为要改变国有企业效率不高的毛病,必须实行股权多元化”。于是着手改变中矿国际的资本结构。中矿国际主营业务由两块构成:氧化铝贸易业务和黄金业务。在这次变化中,中矿国际的非黄金业务及其资产,以及中矿国际这块牌子被转移给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五矿),而黄金业务和资产重新在澳大利亚注册成立了中国矿业有限公司(简称中矿有限)。



  “五矿通过中矿国际持有中矿有限43%的股份,而美国瑞福基金也同样持有43%的股份,成为中矿有限的两大股东,”



  这位人士介绍说,“其余股份则分别由其他国际投资机构和个人持有”。



  经此变化,中矿有限从国资企业中矿国际中脱胎而出,完成了股权多元化的第一步。



  跨国上市



  2002年,中矿有限再一次进行股权改造。这一次,它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国际化”过程:在改造后的公司中,世界银行、伦敦标准银行、澳大利亚殖民地银行、南非金田公司共投资3600万澳元,各购买了10%的股权,剩下的股权由其他的机构和个人购买。



  据透露,经此变动以后,原来的两大股东五矿公司和瑞福基金的股权被稀释到各持有14%左右。



  这是一次为上市而进行的增资扩股。正是在这次改造之后,中矿有限公司更名为澳华黄金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3日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这次澳华共发行1800万原始股,每股一澳元。该公司董事长尼克在招股完成后的一次讲话中表示:“我们顺利成功完成了1800万原始股的发行并被超额认购。”



  这次招股使澳华黄金的市场资本总额达到1.01亿澳元,而上市之后,该公司拥有了3900万澳元的现金。



  根据澳华黄金公布在其公司网站上的资料,该公司在2001年共生产了95,



  384盎司黄金,利润总额为345万美元,利润增长率高达450%。而根据该公司公布的2002年六月当季财务报告,其利润比2001年同期增长47%,当季现金成本为每盎司129美元。按国际标准计算方法,这一成本水平已经进入最低的四分之一序列。



  据透露,在澳华黄金一连串的换身行动中,澳大利亚人尼克获得了相当一部分公司股权。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从中矿有限时代开始,尼克已经开始持有相当股份,“该公司要求,董事会成员都必须持有股份”。但他拒绝透露具体股份持有情况。他说:“即使知道也不能告诉你”。



  带资承包突破限制



  事实上,正是由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金银等贵重金属领域对外资的限制,使得这些开采权证的取得成了一种享有垄断的优势资源。“在1998年以前,在黄金矿山的经营和开采上,即使是合资也是不允许的”,一位业内人士证实说。



  但是澳华的进入却是十分巧妙的。



  据相关人士透露,早在1996年左右,刚刚成立的中矿国际公司下属公司中曼、中陕公司就以带资承包的方式介入了陕西煎茶岭镍金矿的开发。“所谓带资承包就是通过这两家公司引入的外资进行承包经营”,澳华在中国国内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解释,“国内就只有煎茶岭项目一段时间这样做过”。



  煎茶岭镍金矿地处中国陕西省西南部的农村地区,是一座年产大约100,000盎司黄金的地下开采矿山。1998年10月开始生产,1999年下半年达到预计生产目标。这是澳华黄金目前唯一一个正式生产的金矿矿山。据相关人士透露,澳华黄金在这个项目上的投入大约在3000万美元左右,拥有该矿山86.2%的权益。



  中矿有限成立之后,这种介入的速度明显加快。到2002年澳华黄金在澳大利亚上市之前,澳华黄金已经取得了陕西张家山、贵州锦丰、四川金康等四个黄金项目的控股权。



  其中,作为澳华在中国尚未正式开发的最大的项目,澳华将对贵州锦丰投入4000万美元,将其打造成一个年产30万两黄金的黄金生产基地。而澳华黄金在该项目的总代表证实说,该项目的前期钻探工作已近尾声,将在今年上半年作出开发的决定。



  据澳华黄金在中国的代表人士估计,澳华黄金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一亿美元。



  “澳华黄金能够进入中国金矿经营领域,实际上是因为国家政策发生了变化,鼓励外资进入难选冶的项目”,贵州锦丰矿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澳华进入的项目,基本上都是难选冶的项目”。



  但有业内人士证实说,所谓难选冶“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相关方面的政策的松动也许与中国矿山本身的发展现实有密切的关系。据了解,由于计划经济导致信息封闭,勘探与矿业开采分离,信息不共享等原因,黄金行业条块分割、规模过小,信息为很多公司仅有的资产。



  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政府虽然一度在矿业大规模投资,到了九十年代末,政府政策调整,不再为矿业提供资金,导致矿山资金严重不足,勘探公司变成小规模矿山经营者。



  外资看到了难得的机会。



  澳华黄金董事长尼克认为,中国是世界第四黄金生产大国,而黄金的价格是透明的,路透社的信息公布。而中国国内的竞争力很弱。另外一方面,在矿藏丰富的中国西部地区,对矿业投资者都有减免税费等各种政策优势,“中国是一个矿业投资者可以以低成本高利润发展的国家,是世界矿业的归宿”。



  尼克相信,虽然(在矿业投资领域)审批程序冗长而复杂,但营业执照、探矿权证和采矿权证保证了合法地位,而且“获得了这些权证,项目可以融资”。



  澳华黄金一直在努力获得更多的这样的权证。今年2月份,澳华黄金已与山东省地矿局签定了相关协议,将与南非金田公司合资成立一家勘探公司,在山东地矿局拥有探矿权的金矿远景区开展金矿风险勘查。山东是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省,而南非金田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商之一。



  5月6日,该省地矿局的相关人士证实说:“协议已经签定,双方正在积极推进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