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分权还是集权?TCL的两难

[复制链接] 9
回复
142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4-9 17: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TCL亏损这一事实,引发了很多争论。有两种观点比较对立:一是认为TCL这种分权式管理带来了决策的风险。一种观点则认为作为TCL这样规模的企业,应该实施分权管理。


  文/马瑞民

  关于TCL亏损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多集中在TCL的战略制订和实施上。首先,TCL专注于电视、手机、IT领域,并没有过多地分散资源,实施多元化战略。其二,TCL通过收购行业内企业,扩大产能,整合营销网络资源,进行全球供应链重组,以取得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这条战略路径也没有太大问题。

  问题是如何选择被收购对象?如何降低并购中的风险?如何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关于这个问题,李东生曾当面问过杰克·韦尔奇。韦尔奇的回答是:战略不是纸面上的东西,是要真正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的确,TCL并购汤普逊也好、阿尔卡特也好,并不是要从数字上看到企业规模的扩大,关键是形成一种战胜竞争对手的能力。

  在这方面,TCL的亏损主要来自于:一是企业规模和影响力还不足以成为全球行业领导品牌,不足以支撑国际运营。二是对未来预期考虑乐观,对被收购对象的业务、管理方面的困难估计不足。三是供应链整合能力不足,没有迅速降低成本的能力。第四,是TCL通讯缺少综合竞争能力,只是在渠道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宣传攻势也是暂时的。因此在遭到了国外品牌的打压后,自身又没有能力进行反击,只有导致亏损。

  总体来说,是TCL业务战略实施和运营方面出了问题,导致企业亏损。不过这个问题要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一是中国企业想要成为世界第一梯队的公司,从小到大,不得不付出学费和亏损代价。这不是为李东生开脱,而是一个中国企业必经之关,和集权分权无关。二是在与外资企业竞争时,是要拼综合实力。暂时的盈利不代表企业能够长期在市场上发展,亏损不只是TCL一家的问题,国产手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综合分析,笔者认为,TCL亏损不是个人问题,不是组织管理问题,不是简单地分权与集权问题,是战略层面的问题。除非是极强的领导人,才能在特别困难的情况下扭转乾坤,使企业盈利。然而,我们不能期待所有企业都能找到IBM前CEO郭士纳先生。

  显然,分权和集权的利益恰是他们各自的弊病。没有人会同意绝对的分权与集权,也没有哪一种领导风格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企业。我们只能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从企业发展战略来看

  适合集权的情况有:一体化企业集团;单一品牌的集团;企业主营业务;对企业利润贡献较大的业务板块;业务规模不大,但有战略意义的业务;处于变革时期的业务。

  适合分权的有:多元化企业集团;多品牌集团;对企业业务贡献不大的存续业务;处于平稳期的业务。

  随着3C的融合,TCL产品种类目前逐渐集中,都使用TCL这一共同的品牌,且在很多领域面临着同一对手。因此,TCL应实现集权管理,各产业群的重大战略决策应集体讨论,并实现战略协同。

  在这方面,联想是另一个例子,它的业务范围涉及电脑、IT分销、房地产、玻璃、医药、汽车零配件等多个领域。因此,联想是典型的分权管理,其业务主要由杨元庆、郭为、朱立南、陈国栋和赵令欢五大领军人具体管理,柳传志只关注于个别业务领域。

  从组织架构的角度来看

  适合集权的情况有:战略型管理总部;运作型管理总部;事业部;独资或控股企业;中小型企业。

  适合分权的有:财务型总部;子公司;参股企业;当然,财务型总部的资金管理权与重要人事任免权集中在总部,但具体运营权下放。

  总体来说,TCL属于战略型管理总部,而不是一个追求短期回报的财务型企业。因此必须对战略管理实施集体决策,不允许下属业务群各自发展不相关业务,也不允许下属业务阶段性的重大决策不经总部批准。因此,像万明坚走自主研发之路,需要TCL总部共同讨论。双方也许达成一致,也许会产生分歧。如果产生分歧,应由TCL总部决定并负责。如果是这样,就不会出现万明坚出走了。今天的刘飞,必然会面临万明坚同样的问题。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适合集权的情况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基础制度体系的企业;新招聘的管理者的业务。适合分权的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比较健全的企业;该业务板块的领导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集团对其较为了解的业务;该业务板块的负责人有综合的全面的能力。

  吴士宏是一个案例。她作为TCL新招聘者,对其所分管的业务应该实施集权管理。但是由于李东生对她过分信任,导致TCL损失了很多利润。一人兴邦,一人毁邦,是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典型问题之一。所以,分权与集权往往就变成了两个人的问题。是盲目信任、还是投缘、还是两强相争(据传万明坚功高盖主)?

  李东生的个人色彩是两面的,有鲜艳的一面,也有黯然的一面。但是TCL的发展不能因为李东生的个人色彩来决定事业群的发展。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即使他业绩不行你也会授权他(很多国有企业出现的问题)。如果你不信任一个人,可能他的业绩再好你也不放心(很多民营企业出现的问题)。总之,判断一个人要建立有战略导向的人力资源绩效体系,要把个人问题和人力资源体系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集权与分权的最佳效果。

沙发
发表于 2008-4-9 17:15:49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板凳
发表于 2008-4-10 10:05:12 | 只看该作者
有启发,我们公司目前就存在这么一个战略调整期,必须慎而又慎地选择集权或是分权式的管理模式啊!多谢楼主。
4
发表于 2008-4-11 11:15:13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谢谢.

5
发表于 2008-4-13 11:11:41 | 只看该作者
学了不少东西
6
发表于 2008-4-16 08:21:41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7
发表于 2008-4-17 22:32:43 | 只看该作者

适合集权的情况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基础制度体系的企业;新招聘的管理者的业

8
发表于 2008-4-22 15:32:27 | 只看该作者

中企的盲区   

9
发表于 2008-4-22 16:18:00 | 只看该作者
对此,我深受启发[em03]
10
发表于 2008-4-23 00:46:11 | 只看该作者
分权有序、集权有道,必须建立在适度控制的基础上,随着企业管控模式的变更,集分权应随之调整。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