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讨论这种话题的可不多,算是偏门,公关要超过知识的行业。 看的出来,楼上两位都不是外行,不过或许与实际上的情况有些偏差。 我以前所在企业被国家九部委第一批就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部分产业是农业相关的,所以我有机会亲手做农业项目,是有些感受的。 先纠正楼主一点,“农业项目是带有扶贫性质的商业项目”,这个基本点显然是不对的。从政府划分上看,设有专门的扶贫办也同时在农业局设有农业产业化推进办公室,职能大不相同的。从经济上看,所谓扶贫着重的是增加多少就业、牵涉到多少农户、是否在特定的地域(国家印有专门的册子标注贫困地区)等等,并且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当严格,省厅直接下拨,没有市局插手的地方;而农业项目的范畴就大了,大多情况下和扶贫不沾边,甚至表面上看起来和农业不答边的。举个例子,近年来比较热的生态园项目和扶贫不沾边,但是是地道的农业项目,这种纯粹的农业项目比较看重的指标和做普通企业一样,是投入产出比;再举个典型的例子,大量用农产品(蔬菜)做原料的食品加工厂的建设,可以被称为是工业项目,但毫无疑问也是农业产业化项目,因为大量消耗农产品就是对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卖粮难的社会问题甚至比就业难的害处更大。 因为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在我国势在必行,有很多潜在效应,所以,政府这几年在优惠政策的倾斜上甚至超过了扶贫项目,从(县)区、市、省到国家,每级都有可以掌控的资金。由于超牛的经济利益的刺激,许多资本投入到了农业项目上,实际上,大多农业项目本身很难获利,只不过政府的那快资金实在太大,也给的太轻松了,基本上可以当作企业的净利润了。 在现在的大形势下,如果有5000万以上的资本,投入到农业项目中收益还是很可观的,毕竟政府的优惠政策、资金支持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投资人在省厅级农口的关系够硬,那么绝对不会赔的。有次申请资金时,我见过很多可研报告,都是企业自己做的,翻开一看,基本上一个省的报告基本都一样,名字数据稍微变了些,都是“润色加工”,但最后,政府竟然还批了不少钱给这些企业,他们看了没有我就怀疑,就别指望“可行研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