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如何应对宏观调控

[复制链接] 1
回复
160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2-10 08:4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企业应对宏观调控的措施fficeffice" />

 

一、       宏观调控与企业的关系

宏观经济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而微观经济通常指企业的运行情况,因此宏观经济与企业是总量与个体的关系。宏观经济由四个基本对象组成,一是企业、二是家庭、三是政府、四是国外,而其中最基本的两个对象是企业和家庭,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和个人。由此可见,企业或个人都包括在宏观经济之中,宏观经济形势一定会影响、决定微观经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比如反映宏观经济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利率、税率这些指标数据的变化都会对每个企业造成影响,因此,宏观经济调控不仅是政府的事,它就在我们身边。

宏观调控就是政府运用调控措施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经济过热时要降温、要软着陆,经济过缓时要刺激,要拉动。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三个,一是财政手段,如发行国债,对一个区域、一个行业进行财政补贴,调节税目、税率,这些都属于财政手段,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执行。二是货币(金融)手段,比如调节银根,加息、降息,调准备金,当紧缩银根时,在企业就表现为贷款难、贷款成本高,货币手段由中央银行执行。三是行政(计划)手段,如产业规划、产业布点,节能减排计划,限产限电,行政审批等,这些属于行政计划手段,由国家发改委执行。

ffice:***arttags" />125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和温家宝作了讲话, 其中有两条与我们今天的话题紧密相关,一是明年将执行“稳建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二是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可见明年宏观调控总体要执行紧缩政策,给经济降温,而重点要调控的是两类行业,一是房地产行业,二是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在每一次宏观调控中,行业内规模小、技术落后、实力弱的公司就要死掉一批,其中也有一部分公司成功实现转向,还有部分公司利用宏观调控带来产业集中度提高的机会,通过并购重组迅速做大,调控之后比原来活得更好。

二、       被调控行业企业的应对措施

第一个选择当然是要加强管理理,要创新技术,通过工艺技术的升级换代、产品的升级换代去达到低能耗、低排放。采用这种措施,要有巨额的研发投入、设备设施的投入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善,不是小改小革就能达到的。若企业有这个实力和决心增加投入,短期内体现不出效益,作为股东及主管部门的地方政府还要能正确评价这个企业,要有对企业短期内利润、税收的波动有承受能力。

第二个选择是转向,购买新技术,进入新的行业。对于做了几十年的企业,是个痛苦的选择,对于我们做了多年发酵技术研究的个人,要去从事新的工作,也是一个痛苦的选择。这样做不一定就没有机会,但选择确实是需要勇气的。

第三个选择是并购重组,把企业或产业做大。尝试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并购来迅速扩大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扩大利润规模和资产规模,通过并购一揽子解决产业升级换代、产业转向、产业多元化的问题。做大后,对于宏观调控就有更强的承受能力,据统计,80%以上的大企业都是通过并购做大的,很少有企业是通过产品生产、产品营销做大的。现在政府从宏观上也是继续鼓励企业并购的(特别是地方政府),这在会计政策、税收政策等相关政策上都要所体现。 

会计政策,比如,今年资本市场之所以如此火爆,除股权分置改革的利好外,还有一个就是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运用。据上海证卷交易所的分析资料显示,今年上市公司的业绩非常好,其中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并购企业利润和资产升值这两块。有的公司过去每股收益是负数,今年一下就变成了正数,而且还是正的几块钱,出现这种巨大的反差,并不是企业当期卖产品带来的收益,而是本年运用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造成的。因为新会计准则规定,对新购并企业的利润可以纳入合并企业的当期利润表,资产增值的收益只要有可靠的依据也可以纳入合并方的利润表,比如上市公司(A11月份收购一个企业(B),A当年利润2000万元,B企业1-11月实现利润也是2000万元,A就可以将B1-10月实现的利润直接计入到A公司利润表,再比如A购买一块地产,购买时值1000万元,现在升值后值3000万元,这2000万元的增值(只要能提供可靠的依据)也可以计入当期利润,A公司2007年经营产品有2000万的利润,通过资本运作有4000万的利润,利润总额变成了6000万元,并购和升值过去的也有,但以前的会计准则基本上不允许将被并购方的利润和资产升值计入当期利润表的,执行新准则后就可以了,这就是准则变化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利好。

税收政策,并购收益一般是不上所得税的,而单独购买一项资产取得收益是要上所得税的,因此税收政策也是鼓励企业进行并购的。

企业并购的方式一般有两类,具体可分为四种:(一)收购其他企业,把企业做大;(二)以其他企业合作组建新公司或被其他企业收购;(三)买壳上市,寻找停止交易的ST壳公司,整合产业上市;(四)直接上市,即IPO,引入风险投资机构、如投资银行来将本企业运作上市。这第一、第二种方式属于非上市并购,操作的难度相对较小,可做为选择。第三种方式,由于资本市场的升温,壳公司成了稀缺资源,价格炒得太高,要购买一个壳资源,再将其重新挂牌交易,用掉我们所有的资源可能还做不成。第四种方式,首要的是要有好的题材、有规范的治理结构,市场及资产都是第二位的,而我们所处的行业不是一个好的题材。虽然目前股市在扩容,股指期货即将推出,上市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但我还是认为上市并购,难度和风险都很大,需要的时间较长,也很难在短期内缓解宏观调控的压力,要知道,企业进“超市”(资本市场)远比产品进超市要复杂得多。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我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出应对措施,基于公司的现状,在应对措施的选择上,我的观点是要选择并购重组,通过并购来综合解决规模做大、产业升级、产业转向的系列问题,而在并购方式的选择上,建议选择“收购其他企业、与其他企业合作组建新公司或者被其他企业收购(也可以是出售业务分部或子公司)” 这些非上市的并购与重组,操作的可行性要大一些。

沙发
发表于 2007-12-10 10:44:35 | 只看该作者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做好"进退有度,宠辱皆忘"的基础及心里准备,对宏观调控只是淡然一笑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