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转帖]欧洲的天空下不下雨 绝对经典

[复制链接] 19
回复
278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2-22 09: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欧洲的天空下不下雨

-------------------------------------------------------------------------------
         
(一)
    认识他是在10年前,我18岁,上高中三年级。
    那时候我的第一位的理想就是考上北京最好的大学的外国文学专业,然后顺利地出
国留学。我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复习功课和学习英语上。每个星期日我到紫竹院的
英语角练习口语。到这里来的大多是大学生,不认识的人自由结合彼此用英文交流。但
是这种结合通常是不固定的,所以无需自我介绍,甚至每周对话的人都不相同,真正的
萍水相逢、擦肩而过。就在这么多平凡的星期日之中的一个,穿着那时还不太有人穿的
灰色西装的高大男孩十分偶然地成了我的搭档,而且我们的合作变得非常固定。仿佛在
等我似的,每个星期日都是他先到,当我背着我的大帆布包穿过那片暗绿的竹林,就会
看到他坐在迎面的第一条长椅上,一双长眼睛里闪烁着问候和喜悦。
    我们很自然地彼此通报了姓名和学校。他就在我做梦都盼望能考中的那所有湖水、
有白塔的大学读德语文学研究生。“你比我大六个年级呀!”我惊呼起来,他得意地笑
出了声,深秋的阳光斜照进他微微张开的嘴里。我想,这真是一个英俊的男孩。
    和他在一起的时间从来都过得很快,他的英文口语正宗得让人以为这才是他的母语。
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共同之处,然后再为这些一致欢呼。比如我们常常会发现原来各自
都津津乐道的书竟是同一本,原来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我们却在反反复复倾听同一首歌。
他用我一个字也听不懂的德语为我背诵我最喜欢的作家海尔曼·黑塞的小说《彼得·卡
门青》中的篇章,我捧着中文译本可以一举就找到相应的段落,而这个游吟诗人一般的
作家正是他的研究对象……我几乎天真地以为,再过半年,我就会考进这所学校成为他
的校友和同行,而他已经迫不及待地在给我讲解怎样使用图书馆了。
    冬天在不知不觉中渐深渐浓。一个好风好日的星期六中午,我和同学们一起像解放
了一样涌出校门。迎面,他闪着流荡着问候和喜悦的眼睛靠在一面墙壁上对我微笑。或
者就是出于害羞和必须隐瞒的高兴吧,我走到他面前劈头就问:“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说话间就来接过我的书包。我迅速地一躲:“我自己来。”把书包
背起来的时候我顺势回头,果然有几个同班的女生在不远的地方一边看一边笑。
    他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似的:“要不我送你回家?”我只好点点头跟着他拐上一条小
街。
    在我和他相处的短暂的时间里,说不出为什么,我总是会陷入沉默。我更喜欢听他
说话,说什么都行,说什么语言都行,我愿意在他的旁边静静地听着同时展开各式各样
的联想……过了很多年我有了一点经历之后才明白,一个自视很高的女人乐于倾听和注
视一个精彩的男人只有一个原因——她爱他。我很想问问他,从他的学校到我的学校几
乎斜穿了北京城,这么远的路,他走了多久;现在已经是正午了,他是否觉得肚子饿;
我们相约了明天在紫竹院见面,为什么今天一定要来找,真的就仅仅是为了送我回家……
然而我什么也没有问,我沉默得把该说得话也全部省略了。
    这条小街走到尽头就是一座叫做龙潭湖的小公园,我们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彭
径自去买了门票,我顺从地跟着他走到一片素煞的湖边。我们在长椅上坐下,两人之间
是我的装满复习资料的硕大的帆布包。
    “我是怕你明天不来,你说过你快要考试了……”到底是他先开口了。
    我侧过脸来:“我来。”
    他忽然变得局促起来,良久:“可是……我等不到明天……”我不解地望着他,他
跳开我的目光,一双长眼睛望向结了冰的湖水,“过完寒假,我就要到德国去上学,可
能会走很长时间,我不想在这段时间里见不到你……”
    他说话的声音从来不大,但是这样的话对于我因为突然而太过清晰。我从没有承认
过这个被我在日记里叫做“灰人”的温和的大男孩在我的生活中占据着特别的位置,我
也没有以为这就是朦胧之中的所谓恋爱,然而将要到来的离别瞬然之间要迫使一切不得
不变成明明白白……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湖面上的冰很薄,似乎稍有压力就会断裂,我
想这就是我此刻的心情,任何语言都不能表达。
    当我下意识地握紧了双手忍住一波一波涌上来的眼泪的时侯,他的右臂已经紧紧地
搂住我的肩膀,我们之间的书包不知何时被他挪开了。我没有拒绝,也根本不想拒绝。
我们无声地相依而坐,直到太阳也西沉了。在这个冬季的冰冷的黄昏,他成了我生命中
第一个有些亲近的男人。我答应他无论怎样,我们会一起把这个寒假好好地过完。
     
(二)
    寒假的第二天,我换了几次公共汽车才辗转到他的学校。路上大约花了两个半小时,
我一路想着不知道那一天他有多少时间在来回的路上。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所著名的大
学的著名的湖和塔,当时我并不知道有一天我会和梦想中的这里的一切擦肩而过,就像
我和他尚未开始的爱情。
    绕过一间小书亭,穿过一排杨树,我来到宿舍楼前。隐隐约约地,有二胡声传来,
那是我最喜欢的曲子《二泉映月》。我敲门的时候乐声戛然而止。依然是那双盛着问候
和喜悦的眼睛,他的手中还拎着一把二胡:“你不肯让我去接你,我只能用这样的方式
来告诉你我一直在等你。”
    这是一间极其普通的学生宿舍,桌子上、书架上、窗台上以及床头都是书,另外一
张床上的被褥都卷得整整齐齐,显然是主人不在,他的床头挂着卡夫卡的木刻像。他说
他的室友姓方,回家过春节去了。我有一搭无一搭地听着,根本不可能料到有一天正是
这个不曾谋面的室友会带给我关于他的最坏的消息。
    “你为什么不回家呢?”我接过他递上来的一杯热茶。
    他拉过一把椅子坐在我面前:“我没有家。小时候父母都去世了,我跟着姐姐长大
的,我上大学的时候姐姐去了德国,国内就只有我一个人了。”他的眼光变得热烈起来,
“以后就不会一个人了,我希望有你。”我不敢看他的眼睛,那是一双很美的眼睛,但
是我固执地认为那双眼睛里没有我的明天。
    他说带我去他们经常去“改善生活”的小餐厅。临出门的时侯,他把床褥子掀起来,
一片各种面值的纸币出现在我眼前。他很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平时很少花钱,除了吃
饭和买书,几乎没有什么开销,姐姐给的钱花不完,剩下的就这么放着……”
    午饭的时候他不断地把好菜送到我的碗里,我却因为路上很累而不断地打着哈欠。
回到他的宿舍,他把一条毛毯铺在床上:“你休息一会儿,下午还要回家呢。我坐在这
里看书。”他指了指床边上的书桌。
    我真的很累,但是也根本不可能睡着。我非常明白他一直在试图告诉我,他是多么
喜欢我、多么乐于照顾我,他将是一个十分体贴的爱人……所有这一切我都相信,但是
我无法把它们与“丈夫”两个字联系起来。如果说爱情对于我这样面临高考这种重大选
择的高中生来说是必须回避的话,那么婚姻对于不满19岁的我来说就是遥远得如同海市
蜃楼。透过眼睫毛的缝隙我朦胧地看到他的专注的侧影,一种感伤莫名地袭来,我还太
年轻,而他又将远行,我们的承诺究竟能有多大力量可以抵得过时间的考验呢?
    时间从来不会因为人们害怕分离而放慢脚步,我们终于不能不面对那一天。似乎是
冥冥之中有人在安排着一切,我们最后告别的日子正好是1988年的2月14日。按照西方
的习俗,这一天是情人节。
    我再次来到他的宿舍楼时,又听到了那首熟悉的曲子,或许就是因为离别近在眼前,
我觉得琴声格外凄凉。我久久地站在门外不忍抬手敲门,直到他拎着二胡站在门里,睁
着他的美丽但十分疲倦的长眼睛。
    我又一次陷入了沉默,坐在他的已经没有被褥的床头,看着他—一检视行装。书、
衣服、一些纪念品、各种证件……他似乎也不知道在这样的时刻该说些什么。他默默地
把一个粉红色的小信封夹进德文版的《彼得·卡门青》,我蓦地意识到这一定与我有关。
我伸出手,他握着书不动;我固执地伸着手凝视他,终于,书沉沉地落入我的手中,他
随之转过身,佯装是去取一杯水。打开信封,我的眼泪终于汹涌而出。那里面有一支普
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黑色小发夹、一枚很旧的画着海尔曼·黑塞的头像的书签、一支吃冰
激淋用过的小木勺以及一张从公共汽车月票上撕下来的盖着红色印章的一寸照片。所有
这一切都是我在不经意之中落在他这里而被他小心地留下来的东西。我没有为他准备任
何一样可以做为纪念的礼物,而他不声不响地为自己制做了一把开启记忆的钥匙。
    “其实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一直就知道。”他把椅子拉到我面前,艰难地开口说他
最后的话,“你还这么小,我没有理由要求你和我一样去设计婚姻,但是我一直想告诉
你,我是在等你,非常耐心地等,等你长大一点跟我说你愿意。我知道你怕我会改变,
也怕你因为我会错过以后可能更好的选择,所以你不肯接受。你不相信我们可以在心里
想着对方过几年一个人的日子……”
    他的声音渐渐低下来,他的面影在我的眼中也渐渐模糊。这一刻我终于知道了这个
人对我的影响原来如此之大。本来我是那么希望他就像从前一样在这里踏踏实实地等我,
等着我考进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等着我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的校友、他的同行甚至
有一天成为他的妻子,但是伴随着他的离去一切都不可能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终将
把我们变成陌路,我们会像共同读过的书中的人物一样“走着各自的路,相忘于江
湖”……我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泪水涟涟地看定了这个可能一别即是永诀的人,平生第
一次体会了什么叫做绝望。
    他把一支红色的玫瑰送到我的手中:“我不管你怎么想,我始终都把你当成我认真
爱的人。”
    我用了很长时间让自己平静,既然注定是就此别过,那么又何必空留悲伤?我觉得
发生过的故事正在离我远去,就像彭一踏上异国的土地家园就会变成遥远的从前一样。
我把书重新还给他:“我没有你想得那么好,可能我会考不上大学,就那么找个工作去
上班了,然后没有时间读书、外语都忘了、人变得很平庸俗气,你到了德国,有好多好
多机会,然后你就会觉得我只不过是你老家的一个乡亲,你会后悔跟我说过这些话……”
    “你好不好,你自己不知道,我知道。”他打断我的话,双手用力地握住我的肩膀,
“我不管你以后做什么,我只知道你是我要找的那个女人,我会回来娶你。”
    我没有再多说什么,时间会让人明白什么是真的和应该去相信的。
    “你会给我写信吗?”我摇头。
    “我一到了就会给你写信。”我依然摇头。
    “你是一个悲观的人。”他苦笑了,“就让我证明给你看吧。”
    时间匆匆地流逝了,到了我必须离开的时候。在我们相处的半年的时间里,我第一
次主动地拉住他的手:“我先走,我不想看你离开。”我迅速地走出他的宿舍。这里从
此与我无关了。走出楼门时,我又听到了二胡声。我背对着大楼,静静地站了一会儿,
熟悉的乐曲在高音区颤抖着。我很想知道他有没有在窗口看我的背影,但我终于没有回
头。
     
(三)
    我的确收到过他寄自德国的信,但是我一封也没有拆开,而是把它们完整地退回了
邮局。也许正如他所说,我的确是一个悲观的人,我始终以为,假如我们有缘那么或者
他根本就不会离开,或者他也会千山万水地回来找我,但这些都需要时间,我只需静等
生活给我一个回答;假如我们注定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那么一场悲伤的戏剧又能说明
什么呢?
    1988年7月,我经历了那场瞬间改变了无数人的梦想的高考之后,永远地离开了我
的母校。我没有考上他曾经读书的那所大学,而是到一所很普通的大学去学习十分技术
化的经济专业。他无从知道我的消息,我也以为那个一度在我的无波的日子里激起巨大
波澜的“灰人”已经永远地走出了我的生活,并且将伴随着光阴的流逝而最终走出我的
记忆。
    1991年的秋季,我大学的最后一年,学校里风花雪月的恋爱游戏因为即将到来的毕
业分配纷纷结束,每个人都在为今后的前途奔忙。
    我是从图书馆里被另一个系的同学找到,说有一个姓方的人在宿舍里等我。来人个
子不高,大约30岁的样子,我们从没见过面。我诧异的一瞬间,他已经在自我介绍,说
他就是当年那个人的同学,一个久已不再提起的名字又像天籁一般鸣响了,刹那之间无
数的问题涌上来,我不知该如何开口。同宿舍的女孩很知趣地走了,只剩下我和这个陌
生人。我等着他告诉我,那个曾经发誓要娶我的人这么多年的消息。
    “我先找到你原来的中学,说你考到了这里,又找到这里的教务处,查到你的系和
宿舍。”方文中坐下来,看着我,顿住了大约半分钟,“他让我一定要找到你,然后告
诉他你的消息。”
    “他,在德国吗?”
    方点点头:“和他姐姐一起生活。”
    我们又不知该讲什么了,他似乎在期待着我问什么,又好像是专门来告诉我什么重
大消息的。相视良久,方说:“本来,他是准备自己回来找你,他拿到了博士学位,留
在大学里工作,他希望回来亲口告诉你,他还是要娶你的……但是现在情况有了变
化……”我的脑子里忽然装满了很多这类电影中的情节,他有了女朋友,就忘记了当年
的许诺……
    “其实,他不用请你来告诉我这些。我从来就不是他的女朋友,我们之间没有任何
约定。”我像受辱一般地脱口而出。
    “你误会了。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怎样说……”方急切起来,“这么说吧,他现在自
己不能回来,因为,一个月以前,他出了一起车祸,现在,他的两条腿都做了截肢……”
    我愣愣地站着,不知站了多久。方是什么时候、怎么走的,我都不知道。我的床头
有他留下的信,还没有打开。我久久地抚摸着白色的信封,他的一双长眼睛从我熟悉的
字迹中倏地升起来。
    你好吗?
    所有的信你都可以不读,这一封你一定要看。我想告诉你我有多么想证明你错了,
我有多么想看见你惊喜地面对突然出现的我,我有多么想让你知道我终于可以来履行我
的诺言。但是天不给我机会。我是多么不想让你失望,然而现在悲观的人是我……
    我奇怪我真的没有哭,我一遍一遍读他的信回想当年却一点也不想哭。我只是常常
一个人坐在窗前,凝视迎面的一棵粗壮的槐树。我问我自己,假如我没有自始自终地拒
绝他,假如我和他像那些相互依赖的恋人一样鱼雁传书彼此抚慰,假如我们在亚洲和欧
洲的天空下一起盼望一个永结同心的时刻,他,还会不会有今天的遭遇;我,还会不会
有今天的追悔?我曾经寄希望于时间能够告诉我什么是真实,如今时间用另一种真实回
答了我的疑问。
    在方带来了他的消息之后,过了大约三个月,我才给他寄去了我们相识以来唯一的
一封信。信非常之短,我告诉他,其实当年我一直在期待他留下,就像现在我期待他回
来。
     
(四)
    方来过之后,我再也没有他的消息。倒是我们因为都是他的朋友也成了偶尔走动的
朋友。他似乎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一般。善良的方从不在我面前提起他。只有一次,我
们一起看一部叫做《留住有情人》的电影,结束的时候,方突然对我说:“他是下定了
决心要帮你忘记他,跟那时候拼命要让你记住他一样。”
    1996年7月的一天,方打电话给我:“我实在忍不住,必须告诉你,他回来了,参
加一个德国文学研讨会,已经三天了。你要不要见他?”我一时语塞,他似乎猜到我在
想什么,“你自己决定吧,我给你地址和电话。”
    7月12日,天气非常的热。我选了与当年的衣服最接近的一件白色T恤和一条旧牛仔
裤,来到他暂住的首都宾馆。我下意识地在门边站了一会儿才抬起手来敲门。我们在门
里门外同时愣住了。他坐在轮椅里,脸色多少有些苍白,他应该已经是33岁了。唯一不
变的是那双充满问候和喜悦的眼睛。我对他伸出双手,他微笑了。我恍然又听到了二胡
乐曲的动人旋律,恍然又回到了从前。时光仿佛在倒流,已经在做着必须开口说话的记
者职业的我又变回当年那个只愿倾听的小高中生。
    “你一点也没有变。”他的长眼睛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意味使我不敢正视。我沉默了
很久,终于开口问他:“四年前,我给你写过一封信,你收到了吗?”我想说,四年前
我几乎下决心要照顾你一辈子你知道吗?
    他的声音从来不大,但是对于我从来都十分清晰:“我知道。但是那样对你不公平。
如果我不能让你无忧无虑地生活,我就不是原来的‘灰人’了。那样我也会难过。”他
像是要掸去什么一样挥了挥手,“你记得那年那枝玫瑰吗?”我点头。“你走的时候忘
了拿,我就把它夹在书里,结果那一页书都染红了……”往事如烟,我慢慢闭上眼睛,
让逝去的感觉再次潮水般袭来。我轻轻地说:“现在我告诉你,那是我一生的第一枝来
自异性的鲜花,我留下来,是因为我不敢接受。我胆小,是因为一切都完美得让我害
怕。”
    “现在你是成年人了,还那么悲观吗?”他的一双大手交握在齐刷刷斩断的腿上,
态度从容。
    我望着这个给过我许多第一次的感觉的人:“还是的。我在心里向往着美好,但是
现实要求我必须更多地面对残破……”
    “比如你和我。”他机智地盯住我,“是吗?”
    一时之间我无法回答。伴随我这么多年的自责又一次拥塞在心头。那么多个假如,
我无论如何说不清楚。
    还是他打破了沉默:“北京这么热啊!”我没有应答,他微笑着递给我一包纸巾,
一语双关地说,“欧洲现在在下雨呢。”
    我的眼泪无声无息地滚落下来,怎么也忍不住。
     
(五)
    他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北京返回德国的,我不得而知。我在我们最钟情的秋季收到他
寄自德国的信:
    你好吗?
    我真的没有想到还能见到你,当时有一种感激充满了我的心,看来天还是宽厚的。
有些理想是永远没有机会实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此就不可以有梦。
    ……
    我不想让你活在自责和后悔之中,你没有必要为了自己的青春而对另一个人抱歉,
我不是你想一起生活的那个理想的人,我接受这样的事实,尽管我非常希望通过我的努
力和你的等待能够使我有条件变成那个人。但是现在我不这样想了,其实我刚刚躺在异
国的医院里时就已经不这么想了。
    ……
    “认识你的时候我25岁,我相信乐观可以战胜困难。今年我33岁,我明白了不管悲
观还是乐观,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和你所遇到的一切面对面。”我在灯下读他
的信,仿佛他的长眼睛就在含笑注视着我。我很想知道,此时此刻,欧洲的天空下雨了
吗?
    我曾经说我不相信任何宗教,但是我信天。天是有知觉的,她知道人世间的一切,
她给人一个无法预料也无法规避的劫数,她会在一个恰当的时候让人明白从前不明白或
者不是准确地明白的一切我常常想,人的命运就是在旦夕之间发生了迅疾的变化,一个很小的契机就会使一
切都不一样了。假如当年我甘心作一个等待的人,假如我不是那么羞于表达和害怕失望,
假如我相信我原本应该相信的那双充满问候和喜悦的眼睛以及那双眼睛所传达出的爱
情……那么他的生命和我的生命都将是另外一种状态了。
    然而生活的公平和残酷都在于没有岁月可回头。
    所以我所能做的只有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地恳请身在异乡、曾经温存待我的人,恳请
他原谅我当年的幼稚和今天的无奈。
沙发
发表于 2003-2-22 14:28:00 | 只看该作者
于是就这样了?女人心事,风过飘香……
板凳
发表于 2003-2-23 10:49:00 | 只看该作者
读罢此文,心有一丝丝的疼痛,是不是每个美丽的爱情故事都这样让人........
花该折时直须折,莫等空花误折枝。
4
发表于 2003-2-23 14:29:00 | 只看该作者
很久以前看过,感觉还不错。今日重读,竟然有伤感,大惑,经历如此多的挫折和失败后,竟然还会对一个悲哀的爱情故事忧伤?
感情是人类不老的话题,只要人类存在,就 会有感情让我们彼此温暖。
5
发表于 2003-2-24 02:03:00 | 只看该作者
或许我生就是个容易感动的人,看罢此无结局的感情故事,让我回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是我认为较经典的一篇.与大家共赏! 八重樱下 作者:马凌 摘自<<八小时以外>> 那时候,1934年日本横滨的一所教会中学,老师叫他保罗,叫她苏珊娜。出了校门,同学们叫她小林加代,叫他大岛一兵。而他对她说:“最好,你还是叫我郑左兵,那是我父亲给我取的名字。”加代黑色的凤眼一低,浓浓的睫毛拂过,哈哈腰郑重地说:“哈依。” 两个人一前一后地结伴回家,左兵在前,加代在后。他高高瘦瘦的个子晃晃荡荡地走,有一种桀鳌不驯的气质。她虽然穿着学校的制服,依然是微微地弓着背,像那个时代典型的日本少女,踩着小碎步。要过那道桥的时候,他会站定,扶她一把,两人并肩走上十几步,然后下了桥,再一前一后地走。互相不说话,然而走得安然。 市场附近的那条街。街角,一株很大的八重樱。枝丫重重叠叠的,平日不惹眼,一开起花来,满树的绯红竟热闹出万种风情。走到树下,他站一站,等她赶上来,二人客客气气地说:“沙扬那位。”然后他向右拐,进入一条青石板巷,回家。 她则继续往前走,二十几步远近就是她家的米店。女佣人迎上来接过她手中的书包,热情地向拉门里喊一声“二小姐回来啦!”左兵家里迎接他的只有母亲。 左兵的父亲郑孝仁是在中国和日本两地经商的广东人。他在横滨开一间食杂店,专卖中国南货,生意很好,于是就在横滨买下了16岁的大岛由纪子作为外室。 虽然谈不上感情,但由纪子日本式的温柔顺从较广东老家的两房妻妾要让人舒心得多,所以两人生活一直很平和。郑孝仁每年在日cc本住4个月,自从由纪子生下小左兵就住5个月。他在,由纪子穿戴整齐殷勤服侍;他不在,由纪子卸下钗环勤俭度日。左兵4岁时,广东家中连着催请郑孝仁回去 。这一回去就不知怎么不回来了。 日本的生意由管家代做。由纪子每月去帐房领一小笔钱,仅够糊口。一年半载才收到信,信上没有称呼,只再三叮嘱好好照料左兵。到了左兵该上学的年纪,就收到帐房转来的一个红包,包里有一叠钱,红纸上写:左兵的学费。 日月如流,转眼左兵17岁了,在教会中学里是一贯优秀的学生。因为是个中国人,还因为没有父亲,他没少受同学的欺侮,但是他不怕。他虽然瘦,然而经打,也会发疯似地还击,渐渐地也就有了名气。那一次,小林加代在校门口迎住他,说:“放学后我们一起走好吗?我一个人走僻静的路,有些怕,拜托了。”其实加代一向是由家中女佣接送的。左兵当时一口就答应下来,觉得有个弱小的日本女孩子居然请求自己的保护,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那时候,加代是情窦初开的少女,而左兵仍是未谙世事的少年。 每天,清早,左兵走到巷口,远远地就会看见加代在樱树下等着,见了他,微微一笑弯一弯腰,就跟在他的后面走。日久成了习惯。左兵喜欢下雨天,下雨天加代穿木屐,噼噼啪啪地在身后响着,有板有眼有韵律,。雨大了,加代还会半踮着脚,在侧后方举着伞,给他遮一下。左兵喜欢加代那种半羞半喜的样子,觉得女孩子真好玩。 那一年的圣诞节,学校组织晚祷,允许大家穿校服以外的正式服装。左兵一出巷子,眼前竟是一亮:樱树下的加代穿了一件白底织淡淡樱花的和服,红底织银的襁褓,又因为雨丝霏霏,还撑着一把红色油纸伞。左兵第一次意识到加代有多美,不知怎的就心慌意乱起来,有一种马上想逃掉的冲动。少年的心啊,真是理不清楚。 1936年底,市面上的流言已经很多,大批华人开始返国。在涌向码头的人潮中,左兵紧随着父亲的管家,觉得自己是一滴水。母亲哀恸地哭着,郑孝仁没有让她一起走,她抓着左兵的衣服,泣不成声。 将近中午船快开的时候,加代突然鸣鸣咽咽地出现在舱门前。她是临时知道消息的,费了一个上午的周折才找到这里。加代筋疲力尽,她扑跪在左兵面前,只会说一句话:“可是,郑君,我喜欢你啊……”一时间,左兵的心中一片茫然,好像雨中加代的木屐一下子踏在了脑子里,每一下都无限悲凄地重复着:“可是,郑君,我喜欢你啊……”一直到多年以后,左兵才意识到加代说出这句话要有何等的勇气,无望中的坚持,不奢望男的表白,在最后的时刻不顾一切,清清楚楚地说:“我喜欢你啊。” 日本在左兵的记忆中,便是两个女人,头发凌乱、哀痛欲绝地站在细雨中的码头上,她们互相扶持,呼喊,可是一切都是无声的,背景上,一树重重叠叠的樱花,静静地如雨落下……然后便是49个年头。左兵在中国流亡、读书、工作、娶妻、生子、丧父、解放、大跃进、当右派、平反、添孙、丧妻。和同时代的人们经历着差不多的悲欢,磕磕绊绊地,却也没什么值得过多抱怨。中日建交后,通过红十字会,他知道了母亲的下落:自1973年开始当看护,1946年死于疾病,简简单单,也没什么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倒是时常,他的记忆中会出现一种声音,但是想不起来是什么声音。 他老了。 1985年他因一些产权问题回了一次日本。中学时代的老同学去饭店看他,走时留给他一张名片和一个返老不童式的鬼脸——名片是加代的。于是他终于记起了萦回在脑际的原来是加代的声音,加代扑跪在船舱中央,泪流满面,无限凄绝,无限热烈:“可是,郑君,我喜欢你啊!”他拨了加代家的电话号码,凭着一种冲动,这种动已经多年不见了。岁月冲走了许多东西,但是最纯净的留了 下来,那因为缺憾造就的纯净。 没有惊叫、眼泪、叹息、懊悔和掩饰,平平淡淡但,他约她出来喝茶,说:“我回来了,茶社见好么?——好像他不过昨天才离开,而一切均可以从现在开始。 她说:“好的,但不必喝茶了吧,我实在不愿毁去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你在樱树下等我,我会从你身旁走过,请别认出我……”他答应了。他们——两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在电话中平静地相约:“再见,来生再相认,来生吧。” 正是樱花庄严凋落的季节,横滨一株古老的八重樱下,站着一位老人。他穿着租来的黑色结婚礼服,手中一大抱如血的玫瑰,49朵,距那个铭心刻骨的时刻,已有49年。老人站在如雨飘落的樱花中,向每一个路过的老妇人分发他的红玫瑰,同时微笑着说“谢谢”。49朵,总有一朵是属于她的吧,不管她现在消瘦还是富态,不管她现在儿逊成行还是独自寂寞,不管她泪眼模糊还是笑意盈盈,此生此世,总会有一朵花是属于她的吧。老人遵守约定,不去辨认,只是专心致志地分发着他的花。有的老妇人坦然地接受了,客气地道谢;有的老妇人满怀疑虑,可还是接下了,匆匆走过。老人信心十足地向每一位老妇递过红玫瑰,他知道她会从他身边走过,她会认出他,她会取走一朵迟到了半个世纪的花,而来生,他们会凭此相认,一定。
6
发表于 2003-2-24 09:20:00 | 只看该作者
爱是飞扬的花朵
在大街上
与我们相逢\相知
一路馨香
7
 楼主| 发表于 2003-2-27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 那么
珍惜缥缈的幻想
如今 我该要抛弃了
不再遵循 那些
错望的道途

当路上的荆棘
终于 刺伤我
再美的花也会滴血啊
一次的失足 足以
回头已成百炼身

我将 永远不会
与纯洁的爱胡闹
也永远 不与
纯净的心说戏 只因
我已经学会自爱

在苦海的边缘
我将 在你的生命里
寻求一切的隐蔽 好让
你也学会珍惜
学会 好好爱我  

凄美的爱情是故事,我们总要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吧!
8
发表于 2003-2-27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爱,不需要期待
爱,不需要观望

爱,要用真情付出
爱,要站在爱人的角度,

爱,要准备受伤,
爱,要不去伤害
9
发表于 2003-3-9 21:46:00 | 只看该作者
人生的经典就在于动情的故事。只有,成为故事的时候,才会细细品味,体会出人生真谛......
10
发表于 2003-3-10 14:14: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得有点道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