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少昆:行于天地间的商界智者
引言
第一次听到莫少昆这个名字,是在西安一家咨询公司采访,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在自我介绍时告诉记者,他是莫少昆的学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第一次见到莫少昆这个人,是在一次讲座上,莫少昆对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与执行的独到、系统又生动的见解,打动了在座每一个人,也打动了在场的我。
“天道酬勤,商道酬信,人道酬和”,这十二字是业界人士称道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莫少昆">莫少昆ersonName>先生的口碑。从新加坡大华银行副总裁,到新加坡某上市集团总裁再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学院亚太EMBA客座教授及国内外著名学府的客座教授,直到投资中国大陆,成立博维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莫少昆的每一次腾挪似乎都是从容有度,每一个进程的推进似乎都是自然游刃,这一份水到渠成和顺理成章,也许正源于他徜徉智慧之海的自如,秉持为人经商的信义,融于山水之中的大气,行走在这天地间的一片辽阔。
天道酬勤
1 俯仰之间,脚踏实地最可贵
让时间追溯到1979年。大学毕业之后,莫少昆在当时新加坡第二大银行——大华银行工作。
“从进入到大华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定了自己的位置。”谈起自己涉世之初的经历莫少昆兴致勃勃,“因为那天银行总部高级部总裁给新人做培训时,告诉我们这次同期进入大华的十多个人是大华的重点培养对象。在第一年,将会努力培养我们这些人的国内业务;第二年培养国际业务;第三年是国际信贷。三年之后,如果谁做得好并且愿意继续提升自己的话,就有可能是分行的行长。” 随即他现身说法,讲解个人应该如何寻位、定位,“听到这个规划之后,我马上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在这个银行至少工作三年,我的目标就是分行的行长。这三年内,我不再找新的工作,也不去我和同学比较薪水高低”。由于目标非常清楚,学习进步很快,机会也比较多,结果两年半他就做到了分行的行长。
在大华银行工作的日子里,莫少昆不仅为自己迅速定位、就位,还培育了一种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在他们做了半年的见习经理时,有人忍不住问上司,这些简单的工作都已经会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经理啊。莫少昆到今天仍然清清楚楚记得上司说得话:“挂着见习经理的牌子,别人可以告诉你该怎么做;等你的牌子上没有了‘见习’两个字,你就得告诉别人该怎么做了。”莫少昆把这个例子讲给公司里新入行的助理顾问时,是希望他们在成为顾问、高级顾问、项目经理前,能不断低姿态地去学习积累,能不断沉淀和打磨自己的厚度。
这种天道酬勤的理念也融入到了对公司的管理之中。在博维咨询团队,定下了这样的“潜规则”:每一个咨询顾问在正式进入项目组之前,都能给团队的成员上一次课并获得认可,因为作为顾问的讲演能力很重要。同时,新顾问还被要求要熟悉一个版块,一个行业;在成为高级顾问时,要了解两个板块,两个行业;作为项目经理则要求了解三个版块,三个行业。公司内部形成一个不断积累和共享的氛围,每隔两、三个月就要组织一次行业研讨会或者读书会,以掌握某一行业当前发展的最新动态,最前沿的理论和热点;而且每一个项目结束之后都要被整理成个案,以供新来的顾问学习和探讨。
2 桃李天下,赢得学子之心
到了1996年,莫少昆接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邀请,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学院亚太EMBA客座教授。如今,莫少昆已经在国外多家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学院、芬兰赫尔辛基经济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管理学院以及国内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还曾授课于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不仅如此,在亚太地区,每年他参与授课的大型讲座都要有上百场,可谓桃李满天下。
听过莫少昆课的人,很多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即使在今天他已是名副其实的老板,更多的人却仍称呼他“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莫">莫ersonName>老师”。上过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莫">莫ersonName>老师EMBA课程的学生,都愿意自称是莫少昆的“亲学生”。
信息量大,理论精湛,实例丰富,是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莫">莫ersonName>老师课程内容的特点;语速快、站着讲、手势丰富,是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莫">莫ersonName>老师授课风格的特点;而不听完不罢休、听了还想再听,是听了莫老师课的人后的普遍反应。前不久,莫老师参加《名家论坛》栏目“战略管理”课程的录制,录制完毕,栏目的编导说,录了这么多期节目,莫老师是唯一一位站着讲了两天、知识量信息量最大、喝水最少的老师。
“莫教授原是新加坡银行界高级管理人员,十几年前投身于教,他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对古今中外相关知识涉猎甚广,领导学造诣颇深;莫老师很有责任心,尤其是他课堂上做的互动游戏,效果甚好;与其他老师不同之处在于布置作业,要求当天完成,次日交流。连续四天课下来后,班里三四十名同学,看上去多数都反应积极,却也是面露菜色。我经常是,每天听了近十个小时的课,回家写听课日记、读书笔记直到深夜。为了完成一个专题讨论稿,还把以前自己教书用过的历史、地理资料图表都从书柜里翻出,熬夜翻阅研究,甚至兴头所至,也制作起自己的领导学幻灯片,第二天上课用来交流。我当时真有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快感,这在听其他老师的课程是不曾有的。”这是对外经贸大学首期EMBA一位学员的发表在他们学院上的小文。到现在莫老师已经在对外经贸大上了三期,可是每次开班,这位学员仍会像每期的新学员一样去听莫老师的课程。
“莫老师的课程历来是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系统性、启发性、趣味性兼顾,上莫老师的‘大领导艺术课程’,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之旅。”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总经理王亚忠如是说。
赢得学子之心正是因为他的博学、敬业、专注和责任。
去年秋天,莫少昆去某企业讲学,和客户一起吃晚餐的时候,有人闲聊起当时很多人都关注海尔并购美国美泰公司事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莫少昆觉得这个新事件非常有代表性,于是当天夜里查找资料,补充教案,直至 凌晨。第二天在正式讲课时作为重点案点讲授给大家听。。并且结合这家企业的发展状况,做出了精要的分析和引申。当时听课的人直觉得讲得非常好,没有人认为临时准备的,以为莫老师经常用的案例。直到课后总结时,该企业的人力资源资源总监在跟大家分享培训体会时,说,没有想到当时与莫老师晚上(当时莫老师到达很晚)的一个谈资,竟成为他第二天准备如此成熟的授课案例。该企业客户对莫老师深厚的学养、孜孜以求的精神,以及对新事物的敏感、触类旁通的能力和对客户这种负责的态度深感敬佩。
多年来,莫少昆研究领域广泛,在中西文化和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积淀上,在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变革管理以及企业家精神和领导艺术等领域均有建树,已经出版了《战略管理》、《大领导力艺术》光盘,正在酝酿中的《与CEO重走长征路》的战略著作也即将问世
3行程万里,情系中华大地
祖籍潮州,但却出生成长于中西文化交汇新加坡的莫少昆,虽没有中国国籍,但抱有着浓郁的中国情结。
自1990年踏入中国,10多年里,莫少昆不仅讲遍了中国,而且也走遍了中国,现在青海是莫少昆唯一在中国没有留下脚步的省份。每到一处,身体力行,触摸历史,感受着这个古老国度的璀璨和文明。
“虽然一直在新加坡长大,但从小,父辈就教导我什么是礼仪廉耻、什么是诚信孝道,是他们赐予了我做人的品格和对中国的情感。”现在也已经成父亲的莫少昆,也让他的三个儿女努力学习中文,并经常带他们到中国来,体会中国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莫少昆尤喜读中国古老的智慧之书《易经》。“《易经》乃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研究中国企业的管理运营一定不能离不开它本土的文化根基。”莫少昆说。一次莫少昆应邀给河南洛水附近的某企业授课。课后,他专门前往黄河和洛水交汇处的河头乡,去察看伏羲画八卦的历史古迹,体会古人所处天地的灵韵。每次给企业上课,谈到易经,莫少昆都会先强调易经的精髓“简易、变易、不易”——不断变化,物及必返的道理。企业要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中,寻求动态的平衡,发现不变的规律,回归简易的大道。
2004年7月底,莫少昆带领公司部分员工重新踏上当年红军的长征路——三进遵义、两入习水、七渡赤水……在完成了红一方面军在贵州的主要征程后,关于如何探讨企业战略发展的《与CEO重走长征路》一书也已心中有数。“今天看红军长征,就自然而然会与中国企业的发展相结合。长征的伟大之处,是使红军实力得以保留,并顺利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路线的伟大转移;长征的制胜之处,是红军的发展路线和指导思想的明智变革,这一变革,也成为长征思想与企业发展之道的相通之处。”莫少昆在他的《长征路上悟变革》一文中有感而发,“由长征中的变革来看现今企业的变革管理,同样是受思维方式、战略、组织架构、流程、制度、文化六要素的影响和决定。商场如战场,这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同时,六要素的完善转变,与变革中相关的人、事、物、时、空、景六元素的相应转化是分不开的,长征中的人物、事件、物质因素、时机、空间、场景的变化与转移也在变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