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中国高科技头羊华为传出了为规避明年1月生效的《劳动合同法》劝退近万名雇员的消息。乍看之下,集聚中国一流通信人才的华为似乎并无必要采取这样丢西瓜的行动。更令人关注的是,华为并非孤例。根据中国媒体报道,一些外资企业也加入了类似的“避”法急行军中,比如沃尔玛和三星。
为什么华为和其他企业要规避《劳动合同法》?尤其这部法对中国短期和中长期会发生怎样的影响,是FT中文网认为最值得追问的方向。
华为为什么?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一个原因是很多企业觉得承受不了,另一个比较惊人的理由是——在立法的时候没有跟企业进行很好的沟通。现在很多企业都想规避。但这样做只能暂时避开劳动合同法的影响,几年后还是会受到约束。短期的合同只不过是最后的晚餐,尽管目前很多中国公司都这么做。
人大法学院教授林嘉:华为的行为和《劳动合同法》相关。一个原因是企业对“无固定期限”
劳动合同的理解还不是很准确——这并不是说不能解雇员工了。企业确实有很多困难,员工确实有很多问题,那也是可以解除合同的。今后还是要适当考虑给企业更多的用人自主权。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觉得难度加大了,是因为之前他们没有很严格的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对企业违法的处罚力度。过去守法的企业成本高、违法的企业成本低,那是不公平的竞争。现在并不是要给企业额外的负担,而是要企业守法。
美世华北区人力资源部咨询总监郑伟:不管哪个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存在的目的;同时也要符合一些政策的要求,承担一些社会责任。高科技领域缺乏人才,但不缺人——关键是挽留住真正的人才,同时降低成本。此外,高科技行业本身流动性也很强。
《劳动合同法》带“公司中国”向何处去?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企业认为这是中国劳动力市场最大的一个变化,它们的反应是比较负面的。从改革国企的大锅饭开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一直是比较灵活——这是不是会回到大锅饭?很多人比较害怕。
短期内可能不会有较大的影响。因为很多大的企业必须服从《劳动合同法》,但很多小企业、外包企业根本都不在乎——这个法律对这些企业的劳工没有什么保护作用。这个法律对蓝领的保护是有限的,因为这些小企业根本不会去执行。
劳动法对一个经济来说非常非常重要。我同意应提高对劳工的保护,但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是值得探讨的。我主张第一提高最低工资,第二让企业承担更多的员工医疗养老支出。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劳动关系短期化非常严重,是这个法出台的背景。
实际上,现有劳动市场的稳定性很差。要增加劳动市场的稳定性,肯定也会有些代价。现在这些代价到底是什么,我们还不太清楚。有待问卷调查结果。我估计对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有不同影响。
长期来讲,《劳动合同法》肯定有利于长期劳动关系的建议。包括我们单位,招人时也得多考虑,不能想解雇就解雇。所有单位都需要更加谨慎。明年开始,劳动短期化会得到遏制,这应该是个利好消息。
但该法对就业数量不是利好,会带来就业抑制。我认为三大问题影响中国就业:就业信息(中介问题),就业能力和就业歧视,其他都不是最关键的。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