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的左手 来也门刚刚入住五星级“皇冠”宾馆的时候,我们对于酒店客房里厕所的设施颇为不解。那里除了一个坐便器和蹲便器以外,还有额外的一个坐器——陶瓷的盆附带一个水龙头。就是这个东西,让我们初来乍到的中国学生们尤为困惑。有说是涮墩布的,有说是洗脚池的,就是没有人想到人家其实是个洗便器。也就是说,阿拉伯人方便后从来不用卫生纸揩净,而一概是用左手就着清水冲洗干净。这个听起来颇为荒唐的事实很快得到了我们的验证。不管是宾馆酒店政府部门还是普通人家公共场所,阿拉伯人的卫生间里一律没有卫生纸的陈列,取而代之的则是洗便器。更为简陋的,则是干脆摆放一桶水和一个瓢,来者自会意,取而用之…… 后来凭此经验我当然地发挥了一下:怪不得阿拉伯的超市里没有成卷的卫生纸卖,成包成包的手帕纸的价格又是国内的三倍还多,原来是因为需求太少,销售量上不去啊! 由此引出的还有阿拉伯人左右手的严格分工。左手规定为不洁之手,是用来干脏活、做方便后的清洗工作的。右手则为纯净之手,是与人握手、进行施舍、赠送礼物、递交物品的专用手。仔细想来,这种习惯的养成也是有其合理成分的。早先阿拉伯人生活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生产力非常低下的阿拉伯半岛。他们居无定所,只能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他们没有复杂的工具和用品,所以吃饭、方便都只能用手。然而沙漠中水极为珍贵,不能保证经常洗手,故又有了两手的左右分工:进行一切清洁体面、高尚的事情时使用右手;干脏活、大便后以水或土净身时使用左手。因而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不能碰洁净神圣的物品。 最简单的例子是和阿拉伯人一起吃饭,请务必要使用右手而不是左手进食。阿拉伯人吃饭很有特色,通常是席地而坐,将面包掰成小片或是将米饭撮成小团,用几个手指捏住送进口中。即使是带有汤汁的菜肴,他们也都全部吃下去,这就是所谓的阿拉伯手抓饭。然而手抓饭吃起来虽香却有一项 要注意——一定要用右手取食。纵使身为外国人的我们左右手不像阿拉伯人那样分工明确,但入乡随俗,倘若你当着一桌人的面用左手抓取菜肴大嚼特嚼,恐怕大家都会拂袖而去,甚至闹得不欢而散者也有。 除去吃饭,日常生活中你也能体会到左右手的区别。穿衣先伸右手穿右袖,戴纱巾先举右手往头上围。即使是在平时干活,阿拉伯人也是更多地使用右手。我经常看到有当地的妇女忙不迭地用右手劳作着,而左手则是将裹在身上的长长的布料紧紧地捏在腋下。当右手忙不过来时,左手也只是偶尔腾出来帮一下,然后倏地缩回去。 对自己尚且如此,待人接物方面则更为讲究。两人在路上相逢,一边说“阿瑟兰姆阿累库姆”(你好),一边在对方的右脸颊上贴一贴。有实习的同学告诉我说阿拉伯人握手都是从右开始握,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我们老师的习惯的确如此。他不仅握手时要和我们从右边开始依次而握,就连分发作业的时候也是用右手从右边一个个传下去。 第一次接作业本的时候我本想双手接来表示恭敬,却遭到了老师的一顿指责,他说阿拉伯人讲究用右手接取别人递来的东西,否则就是极大的不恭,在别人看来也是相当不礼貌的。 手是如此,脚也一样。穿袜子穿鞋,他们总是先穿右脚,再穿左脚;进入住宅和清真寺时,到了门口也总是刻意调整步伐,先跨右脚,再跨左脚。 除了手脚的左右功能不同以外,其他方面,左与右在阿拉伯人心目中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他们讲究右为上左为下,如麦加“克尔白”(麦加城圣寺中央的高大石殿)天方的右为吉祥幸福之地,如也门——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红海岸边,是半岛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雨水最充沛,是历史上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曾出现过当时最强大的萨巴王朝,还修建过著名的马里卜水坝,因此被阿拉伯人誉为“绿色的也门”,在《古兰经》里被誉为天堂之地。 相反,“克尔白”天方左侧的沙姆地区(包括约旦、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国)则成了“灾难、不幸”的代名词。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沙姆地区历来就是战争之地。从拜占庭王朝到阿拉伯帝国时期一直到如今,战火从未远离过这个地区。阿拉伯语甚至有一句话叫做“沙姆地区的人总是遭受战火”,用来比喻难以避免的厄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