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CFO、CMO、CIO……随着他们进入公司的战略决策层,CEO的接班人也有了新选择。 对于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的跨国大公司而言,在发展的平稳期选择COO接班是一个稳妥的选择;熟悉公司财务状况的CFO是最有可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候选人;从利润中心走出的CMO将令企业更容易呈现出灵巧多变的市场策略。 从CXO到CEO,谁将成为获得董事会青睐、最终走向CEO这一职业经理人“巅峰”? 1 团队二当家 COO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上具有相当强的优势,COO对成本、业务流程以及风险均有相当的控制能力。 此外,领导气质也是COO最终成为CEO的一大优势。 2007年年末的两家公司的高层人士变动引人注目。 摩托罗拉公司2007年12月宣布,CEO爱德华·詹德将离职,取而代之的是公司COO兼总裁格雷格·布朗。几乎在同时,Adobe公司也宣布公司CEO 布鲁斯·奇岑即将离职,继任者为山塔努·纳拉延,无独有偶,纳拉延也是Adobe的COO。 CEO离职,二当家上位,一切仿佛再平常不过,对于风光无限的CFO来说,COO无疑是通向CEO之路上最大的障碍。 “CEO现在通常负责对外的公司形象的建立和公司长远规划的制定,日常的管理工作主要是COO的职责。” 在德勤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王大威看来,COO是整个公司中最接近管理工作的人,他需要有很强的处理不同问题的能力,从而使CEO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对公司未来的重大决策的思考上。 COO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上具有相当强的优势,COO对成本、业务流程以及风险均有相当的控制能力。 此外,领导气质也是COO最终成为CEO的一大优势。COO作为公司的二当家,在协助CEO行使管理职责时,直接担负着公司最高领导的责任,在一些公司中,甚至有许多CXO们并不直接对CEO负责,而对COO负责。 管理学教授内森·贝内特(Nathan Bennett)和猎头顾问斯蒂芬·迈尔斯(Stephan A.Miles)曾经对COO的不同角色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们把COO的角色定位基本分为七种,其中有一种就是“继承人”,即把未来CEO放在COO的这个位置上进行培养,从而让其熟悉公司的各项业务。 例如,大陆航空公司的CEO戈登·贝休恩将CEO的宝座交给了COO罗瑞凯,而贝休恩本人最初也是以COO的身份晋升CEO的。 实际上,许多大公司的COO之前也有过财务和营销的工作经验,这些经历为他们最终成为CEO增添了有利的砝码。 但COO也因为其“位高权重”,与CEO的冲突往往导致其在成长为CEO的通路上“出师未捷身先死”,更有甚者,当公司业绩不好的时候,COO往往会成为CEO丢卒保车的首选。 所以,贝内特和迈尔斯指出,对COO来说,首先必须真心尊重CEO。如果不认同CEO的愿景,或不相信CEO能找到公司的最佳发展道路,那么COO作为副手就会为公司的发展制造障碍;其次,COO需要自信,但却不能自负,COO要学会自我克制,不可以出风头,要学会做CEO背后的无名英雄;第三,COO要强调执行,让CEO放心地把当前问题交给自己,而CEO本人腾出精力去考虑更长远和更全局性的事务;第四,COO必须“能跳出对日常事务亲力亲为的指挥和领导,从而把重点放在对其他人的指引和教导上”。 2 CMO:利润发动机 CMO最大的优势是他们对市场、对客户的深刻了解,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洞察力。但CMO如果要成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加强自身在后台运营、财务管理、生产、物流等方面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除了CFO和COO之外,营销出身的高管出任CEO的比例也是相当高的。 上世纪90年代末,光辉国际和英国经济学家集团联合访问了遍布世界的150多家企业,其中以北美、欧洲和拉美居多。调查对象包括150位企业高管人员,其中50位是CEO。从调查结果的统计数字来看,营销人成为CEO的比例是最高的。在欧美企业里,营销出身的CEO比例超过了20%,名列第一。 这些成长为CEO的CMO们通常带有类似的色彩:他们通常从底层做起,创下骄人的业绩,拥有在企业不同部门工作的经历,由于他们在营销部门担任领导职务,通常对于市场的全面掌控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历,此外,因为营销是一个团队的系统工程,他们通常也拥有非凡的领导才能。 CMO最大的优势是他们对市场、对客户的深刻了解,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洞察力。但CMO如果要成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加强自身在后台运营、财务管理、生产、物流等方面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但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CMO成长为CEO面临着跨国、跨文化营销的壁垒。从中国本土看,许多成功企业的CEO来自于技术或营销部门,虽然这些高管对于技术发展趋势或顾客、市场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但仅仅了解中国市场是不行的,因为发达国家的市场结构已非常成熟,中国有效的营销手段在发达国家很难奏效,况且还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到经营的有效性。 3 CFO:尚需管理实践 CFO有深强的财务运作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成本分析能力,但是从过于财务的角度来看公司可能导致偏好并购,而不注重公司的内部有机成长。 1995年,《财富》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超级CFO”的封面文章,指出了一种趋势:CFO们开始领导公司的关键性变革,并作为CEO的伙伴真正参与到了公司决策中。 10多年后,这种趋势令CFO在成为CEO的通路上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