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关于满清入关问题,虽然满族今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但不能由此就肯定、美化满洲贵族的侵略战争,汉民族也不能为尊重少数民族兄弟的感情而贬低、矮化自己,民族平等当然也包括汉族在内。况且,以今天的现实来对待当时的历史,是不符合历史主义的原则的。因此,对于明清易代的过程中,那些为反抗民族压迫和民族奴役而战斗的抗清志士是要给予充分肯定的!满洲贵族所推行的最恶劣的民族压迫政策就是其臭名昭著“剃发易服”令,为从衣冠装束到精神观念上标明、树立起满洲贵族的统治地位,不惜对广大的汉族民众痛下血手,强迫汉族人民在几天之内改变自己数千年来形成的代表着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衣冠服饰与发式习惯,严重伤害了汉民族的尊严,并因此而引发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民族冲突与民族战争,在满、汉民族中间种下很深的民族仇恨,影响了清一代的历史,也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人可以当皇帝,少数民族也可以君临天下,但尊重各族人民的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是基本的道德,满清贵族所推行的这种赤裸裸的民族压迫政策是极其恶劣的!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多尔衮为满洲贵族的“剃发易服” 令狡辩,胡说什么“君父一体”、“君臣犹如父子,父子一体……岂可违逆?”云云,多尔衮难道不知道自己的祖先在起兵叛明之前,世世代代都是明帝国的臣属,并且以得到明廷的封赠、赏赐为荣耀,这难道不是“君父一体”?明王朝难道强迫过女真人蓄发戴网巾、穿宽幅大袖的汉服? 再者,满洲入关树立清帝国,对中国历史而言,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也必须澄清。中国的封建制度进入15世纪前后,已经开始步入暮年阶段,其腐朽性、落后性与反动性逐渐暴露出来,中国社会积淀起来的各种沉疴日重一日,艰难生长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受到腐败政治的摧残、传统观念的压迫与封建经济的排挤,成长极为缓慢。这与欧洲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西方,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世纪的封建势力及其意识形态“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印刷术成为新教的工具,罗盘针打开了世界航海的大门……”采用新的方式进行生产的新兴资产阶级以其日益充实的经济势力不断排挤、侵占封建贵族的领地;欧洲各地日益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腐朽的封建势力、夺取政权;欧洲的殖民者和商人奔走于世界各地掠夺财富、建立贸易、寻求市场,并且开始扣击中国古老的封建帝国的大门。明王朝的统治固然腐朽,但这种腐朽当中也孕育着新的生产方式与经济形态,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腐朽也是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必然与需要。但这种变革过程却阴差阳错的被满洲入关所打断。
(举个例子说,明神宗当政之时,曾多次派税吏、监工去地方上的工场、矿山搜刮钱财,历史学家一直把这当成是万历贪财好货的罪证,实际上,这其中真正反映的历史实质是封建政治对于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与排挤,私人经济的发展、壮大已经使得封建统治者感到,新兴的私人资本势力成为封建国家的威胁,所以要通过政治权力来削弱、打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与此相应,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以李贽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对传统文化的尖锐批判,与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正是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潮对经济关系最本质的反映!再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与中国相对应的,欧洲国家正开始文艺复兴,这也说明,此时的中国与西方世界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满洲入关的结果,就是原本已经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萌芽,在清军南下的铁蹄下无奈地枯萎了。)
满洲在入关以前,长期处在原始社会阶段,到16世纪前后,才过度到军事奴隶制社会,八旗制度是典型的军事奴隶制度,有点象古希腊的荷马时代。中国社会古老的封建制度相对于新兴的满洲民族来说,还是比较新鲜、进步的社会制度,再加上满洲贵族对于汉族地主阶级和汉民族的猜疑心理与防范意识,着力强化已经非常腐朽的君主专制政体,极端强化各种形式的精神愚民。这样,原有的腐朽的专制主义制度不仅没有得到松动,反而得到病态、畸形的巩固,从而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后世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一直持续到现在! 至于所谓“康乾盛世”,不过是腐朽已极的古老封建帝国寿终正寝之前最后一次微弱的回光复照,从世界史的角度看,这绝对不是什么“盛世”,而是“未世”是严重的历史倒退。一方面,从明中叶开始的缓慢生长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了,封建小农经济在短暂的复苏之后一直保守、缓慢的持续着;同时,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被强化到极限。在貌似平静的封建社会内部,深层次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不断堆积,最终导致乾隆末期的中国社会大溃败!但这段历史由于近年来各类“辫子戏”的误导,再加上余秋雨、二月河之流的文人不负责任的肆意鼓噪,以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颠倒黑白、涂抹历史的不良企图,已经被弄的面目全非,在民众中造成严重的误解与误导。(余秋雨的文章“一个王朝的背影”可以参考,至于二月河的满洲皇帝系列已经被逐个搬上荧屏了,大家都知道。) 五、满清王朝对中国历史不是没有贡献,满清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拓与巩固是有贡献的。虽然在当时看来,主观目的是为了满洲贵族、或者更进一步说是满洲皇室的家天下,但从客观效果看,是有利于今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但另一方面,满清王朝又以极端的君主专制和精神愚民把中国社会推到亡国灭种的边缘,把中国弄成奄奄待毙的垂绝之人,以至于横遭列强凌辱,犹如一个虚弱已极的病夫守着一堆财宝,怎么守得住?但没有满清王朝,历史又会怎么样呢?可惜历史没有假设。一个病夫守着一堆财宝和一个武士拥有一把宝剑,那个更有价值?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和日本正是这种情形!满清王朝,一个世纪以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给予的是怒涛排壑般的愤怒声讨;六十多年前的国民党、共产党、日本人又给予不同的态度,但都从300年前那场血与火的历史中吸取到教训与经验却是真的。 日本人是从中收益最多的,满洲人以中国东北的一个小民族而成功的征服了中国,大大刺激了日本的野心与贪欲。日本人觉得,当年人数很少的满洲人能办到的事,他们也能办到,因为征服中国并不难,满洲人就是个榜样。日本从明治维新,走上富国强兵之路以后,就开始认真研究满洲征服中国的过程,从中吸取经验。众所周知的“田中奏折”就是日本从中吸取经验而得到的征服中国、征服世界的计划书。“田中奏折”说的很明确“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而要征服满蒙,必须从东北下手。所以巩固在朝鲜半岛的统治之后,日本就开始对中国下手,不惜花费兵力、物力、财力,和俄国熊奋力争夺中国东北,最终把溥仪同志领导的“满洲国”树立起来,当年满洲、蒙古、朝鲜所拥有的地盘都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日本准备停当了,就挑起“七七事变” 开始了全面侵华、占据中国的过程。一切都不出日本人所料,他们的计划进行的很顺利。 “南京大屠杀”也是从满洲人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学来的,满洲人的经验告诉他们,中国必须经过残酷的杀戮方能征服,要征服中国,必须大规模的杀人立威,摧毁中国人抗战的决心和信心,要把中国人杀到心惊胆战才行,不然日本人征服亚洲许多地方,为何只选择在中国人身上试刀?为何只对中国人进行这样残酷的大屠杀?更重要的,如果得手的话,这种屠杀并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反而被美化成“圣武”,奴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的残酷杀戮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太祖”“太宗”和“成宗义皇帝”,接受中国人的赞美与膜拜,中国人“成王败寇”的历史观就是这样的。所以日本人放手屠杀起来放心的很,正如余秋雨赞颂满洲皇帝,说他们到中原来是超越“民族正统论”“姓氏正统论”云云一样,日本人到中国来也是超越“民族正统论”和“姓氏正统论”的。可惜余秋雨没赶上好年代,可惜!不然余秋雨可以充满睿智的跑过去喊:“你们怕什么,放心的干吧!杀吧!你们是来取代我们民族的腐朽王朝,超越民族正统论的。”或许满洲人在杀人放火、伤天害理的同时,心里还是发虚的,这毕竟不是他们的家园,他们这么造罪,要是遭受天谴的,但经过余秋雨这么一说,心里肯定塌实多了,可惜当时没有这么有远见、有器识的学者。 日本人也从康熙帝玄烨那里学到不少东西,这位满洲皇帝招抚士人、收揽人心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日本人大肆宣扬的“日中亲善”和招抚、诱降汉奸组建汪伪政府的计俩不正是玄烨所宣扬的“满汉一家、不分彼此”和所采用的“平汉人之策,当以汉制汉”的手段的翻版吗?日本人帮助溥仪组建“满洲国”并用各种手段进行拉拢的办法和当年满洲贵族以联姻的方式拉拢蒙古王公共同对付明廷和中原汉人的办法何其相似!一样是区别对待、分而制之,不过是在另一个层次上而已,并没有任何实质的不同!历史来了一个完整的轮回! 将介石也从300年前那场动乱的历史中吸取到经验教训,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内”不然,正如李自成的农民军乘机革明王朝、崇祯帝的命一样,没等日本人来革国民党和他将介石的命,共产党就要先革去他们的命!委实是危险的,所以“攘外必先安内”是重要的。“西安事变”之前,将介石从南京飞到西安,告戒正在西北“剿匪”的张学良,把这段历史的教训说的非常清楚。国内的老百姓都在痛骂将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反动误国云云,可将介石心里有他的算盘。毛泽东也是,因为他也明白:如果不和将介石联合起来共同抗日的话,日本人也会象满洲人当年消灭农民军和明王朝那样,把他们逐个捉去。 但历史的选择这回发生改变了,成就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充当农民军角色的共产党,这也部分的解释了共产党后来极力为李自成农民军翻案的原因。当然, 1944年的甲申年毕竟不是300年前1644年的甲申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歼灭盘踞在那里的侵华精锐部队70万日本关东军;美国彻底歼灭日本的海上力量并在日本本土投放两颗原子弹;日本因为全面侵略亚洲而导致战线太长、战场太多而顾此失彼等等。如果不是上述这些因素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国际环境,日本集中全部力量攻占中国,恐怕,一切步满洲的后尘。 六、关于满清王朝的总体评价,现在的主流媒体全然是在生硬拔高。其实,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腐朽已极的古老封建帝国寿终正寝之前最后一次微弱的回光复照,今持此论的人往往把清初的人口、耕地、财富和以前做对比,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这不过是小农经济的恢复性发展,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的革命性提高,小农经济之下的这种畸形的人口膨胀与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况且,满清时代造成的这种畸形的人口膨胀正是阻碍今日中国社会发展的最严重的桎梏;且小农经济形态简单,只要社会秩序稍趋安定,其恢复、发展也是比较容易的,并不完全是满清皇帝的英明、圣武。再者,自宋以来,给中原王朝造成严重威胁的蒙古、女真部落,在满清时代以政治联姻的方式牢固的结合起来,其中也不乏游牧贵族联合起来对付汉族地主阶级的意思;此前,明王朝为对付游牧贵族的侵扰,花费帝国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防御,甚至一度把经济都拖垮了。而满清时代,由于实行有效的政治联姻和军事管理,沿长城一线的边患解除,使得清政府能够把大部分精力、财力用于经济发展,这也是清初小农经济经济恢复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满清王朝所推行的极端的君主专制和精神奴化的愚民政策是非常恶劣的,对中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形成严重的障碍与毒害,其种种流毒至今都未有效的消除。 对于满清的评价中,认为清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重要贡献的观点比较普遍。实际上,这在很大程度也是继承历史传统的原因,中国的版图在汉武帝时代就已形成雏形,后来因历代的强弱而有盈缩,至唐达到全盛,清王朝不过是因袭前代的传统,加以巩固而已,怎么能把巩固中国疆土的功劳全然划给清王朝?明王朝初期,也创建过赫赫武功,屡次深入漠北,沉重打击游牧贵族的侵扰,安定北方广阔的疆土,把明王朝的政令传达到内外蒙古、天山南北;在东北设立奴尔干都司,把明王朝军事管辖的范围延伸到黑龙江以北、内外兴安岭;在西藏设立各类军政机构和僧官职度进行有效管辖。当然,明王朝后来衰弱了,对边疆的巩固也放松了,但这是每个封建王朝都有的盛衰常例。清王朝在因袭历史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由此就象某些清帝那样,把功劳全然划给清王朝和他自己,则是不对的。从总体上说来,清王朝是要被否定的,清王朝留给中国人民一个极端落后、愚昧、腐朽、贫困、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其恶劣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结语 今年又逢甲申年,离“甲申之变”已经有整整三百六十年了,正好是一个周天数字。从三百六十年前的甲申年开始,中国历史揭开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腐朽、专制的统治序幕;那么,从这个甲申年开始,中国历史又将走向何方?
或许,一页新的历史正要翻开……
我们都拭目以待。
谨以此文纪念三百六十年前那些死于国难的人,为正义、尊严和信仰而献身的人,以及陷于兵灾而死难的普通百姓。他们把鲜血和生命贡献给了这片土地,而这片土地,是今天的中华民族共同栖息的家园! 张少炎
夏历甲申年正月二十五
西历2004年2月15
http://www.haanen.com/bbs/dispbbs.asp?boardID=8&ID=19928&pag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