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700多万温州人中有200余万人活跃在温州之外的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以精通商业留下口碑,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
“温州人精神”常被概括为四句话,即: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作为温州商人的代表人物——黄邦谦,林余存具备了温州所有商人身上的这种潜质,而且表现得尤为突出。
黄邦谦:扭住市场的“牛鼻子”
在京城,谈起温州人黄邦谦,无论是商界的朋友、同行,还是接触过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总是会带着赞许和奇怪两种看似矛盾的口吻说:他经商办市场真的很“牛”!黄邦谦经商办市场,为什么会办一个活一个“牛”一个呢?
稳打稳抓、敢为人先
1988年,28岁的黄邦谦初涉商海,但那时仅限于承包柜台,代销服装。1991年,机会从天而降——紧靠北京的河北香河有一大宗出口俄罗斯的猪皮服装业务,由于量大时间紧迫,谁都不敢接手。黄邦谦了解情况后,一口气将2万件皮装业务揽了下来,并以“虚拟经营”的方式将之委托给在京老乡的40多个加工场。这次大宗外贸业务的成功,增添了他创大业的雄心和豪气。
1994年,当他得知外商云集的北京日坛宾馆南楼可以出租的消息,即火速赶往谈判,几个回合下来,他签下了承包该宾馆南楼的合同,创办了南楼服装市场(即北京对外东欧国家商务中心市场),吸引了国内100多家经营外贸服装的厂家和商户,产品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
1998年上半年,当他发现北京大红门一带宾馆不多,生意往来频繁的浙江人在这里吃住不方便时,具有敏锐眼光的他,当年即以500万元的低成本投入,通过改造集体企业厂房创办了集吃住和娱乐为一体的大红门宾馆。
1999年他在分析了北京的市场布局和走向后,和几个乐清老乡提出了在丰台区的环球橡胶厂厂区办市场的构想。一些股东一听,大呼:“你疯了,这个地方可是北京政府部门定下来的重点工程外来人口居住点,想改变可能吗?!”然而黄邦谦不愠不火,说:“只要我们把科学的数据及充分的理由提出来同有关领导沟通,我想,只要是开明的领导,是会接纳我们的意见的。”2000年9月27日,几经努力,北京市政府正式发文同意在北京环球橡胶厂厂区办轻纺市场。当占地2万平方米的“众人众”轻纺市场开业那天,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亲自为市场题词,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和北京市、浙江省的有关领导亲临剪彩。
这个市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牛”市场:不仅辐射到东北三省和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还吸引了我国香港、台湾以及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成为京城最大的服装面料专业市场,市场日客流量上万人次,年成交额达几十亿元,上交税收几千万元。
此后,黄邦谦带领“众人众”人又相继创办了北京亚能鸿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北京富邦鸿业科贸有限公司,并将“众人众”品牌向浙江、湖北、陕西等省市延伸,创办了一批投资规模上亿元的市场和经济实体。
由于黄邦谦业绩显著,他当选为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和乐清市政协委员。
“右派”的儿子、年轻的铁匠
黄邦谦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黄士华曾是浙江省重点中学乐清中学的教导主任。小时的黄邦谦在校读书时也很认真,小学毕业考试名列全班第一,可以说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苗子”。然而由于父亲是“右派”的缘故,小学毕业之时,小小年纪的他被迫辍学。后来他所在的长峤村办了一所中学,在他人帮助下,他才有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初中毕业后,黄邦谦便又面临着失学。当时读书无用论在全国泛起,作为“右派”的儿子,哪个学校敢接收他呢? 初中毕业那年,他才17岁,经人介绍去拜师学“打铁”,当起了年轻的铁匠。在“叮当”、“叮当”一声声脆响中,在天天汗流浃背、一身灰尘中,磨练了他坚强的体魄和毅力。
黄邦谦不仅会“打铁”,锻造螺丝标准件,还会油漆。油漆是粗活,但也是细活,有很多的技术要求。他总是埋头苦干,每天回来总是腰酸背痛,漆斑点点。这样干了几个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父亲黄士华托了全会的福,得到了平反,又在乐清师范学校当起了古典文学教师。这一年,黄邦谦作为家属临时工,走进了乐清师范,工作便是油印考卷和有关资料。在黑暗的房间里,他推去拉来,经常忙得满头是汗,最多时一天印几千张。一天下来,每天他可赚上一二元钱。
1979年,他和哥哥到条件艰苦的甘肃和青海做油漆活。由于兄弟俩干活勤快、质量好而且价格适中,使得生意很好,客户都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兄弟俩忙得不可开交,每天能赚上二三十元钱。苦是苦,但数着一张张崭新的或满是油腻的人民币,他们却有说不出的舒畅。
谈起过去的经历,黄邦谦说自己很怀念,是那些艰难困苦的经历,使他对人生、对财富、对友情、对亲情等有了更深的理解,使他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有责任感的企业家,近年来黄邦谦在家乡以及有关地区修桥铺路、兴建学校、抗洪救灾、抗击“非典”、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中,或慷慨解囊,或奔走呼号,谱出了一曲曲奉献之歌。
林余存:闯荡市场竞风流
全国商业优秀创业企业家、北京世纪天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余存就出生在温州热土,多年闯荡市场的经历和不斐的成就,证明了他是温州商人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中学毕业即开始创业
林余存
出生于温州沿海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3年中学毕业后他即随享誉全球的章光101集团创始人赵章光先生,开始了企业创办和集团创建工作。从西子湖畔的事业起步,到进军河南郑州建厂,再到北京建立毛发再生精厂,林余存承担了许多重要任务,为101事业的奠定基础和求得更大发展挥洒了辛勤的汗水,体现了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他勤奋好学,谦逊谨慎。在创业起步、发展过程中,他拿到了大学文凭,从一个企业普通的工作人员成长为企业科长、厂长、经理直到集团的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
大家说他的路子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作为一个党务工作和民营企业家,他不计个人得失,亲力亲为。在他和赵章光总裁的努力下,企业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严明了工作纪律,为101集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被誉为“东方魔水”的“章光101”毛发再生精获得奥斯卡发明奖和纽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等15项国际大奖铺就了阳光大道。
正当章光101事业如日中天时,善于思考的林余存便想到了改造公司闲置的临街店房开个酒店,这样既可以扩大集团的经营范围,增收节支,还可为浙江温州同乡提供一个交际聚会之所。拿定主意并获得集团董事会通过以后,他说干就干,积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从运筹、规划到设计和建筑施工,仅8个月,一座装潢精致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就餐的高档酒店——新粤渔村于1997年元月正式开业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听了林余存的创业事迹后,亲临开业典礼,并题词“大展鸿图”以表祝贺和鼓励。
新粤渔村经营正宗温州菜和粤菜海鲜,在当时京城餐饮中独树一帜,受到了多方好评。他还连续几年在新奥渔村举办温州同乡联谊会,每次都有数百位在不同岗位上做出不凡业绩的同乡参加,体现出了浓浓的乡情和上进之心。
自主创业贵在坚持
为了更好地开拓事业,继新粤渔村之后,他又创办了北京南方创业有限公司。 2001年8月,林余存领衔成立了北京世纪天鼎投资有限公司。2002年5月,林余存挫败众多竞争对手,拿到了崇文区大都市街被誉为“亚洲最长的内联式商业圈”中的一栋苏式建筑和56个“蒙古包”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林余存和他的投资搭挡们都兴奋得睡不着觉。很快,他们投入巨资给这个取名为“世纪天鼎”的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品牌服饰市场进行改造装修,他要在这里打造成全国品牌服饰的“信息中心、展示中心、贸易中心”。
然而尽管林余存和他的投资搭档进行了精心的谋划,但是美好的蓝图却没有打动品牌客商,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进驻一个新商圈必须付出的前期代价。尔后,不愿服输的林余存等人又多次在北京国际饭店等地举行了项目推荐会,有关政府部门也出面为他们做工作,然而效果依然不理想。
正当林余存苦思冥想寻找突破口时,一个消息传来:南中轴路要改造,原天桥周边的6个商品市场全面拆迁,上千商户急需安置。他凭着多年的市场闯荡直觉,认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于是他马上紧急召集股东开会,并将有关情况向崇文区政府汇报,要求及时转型激活市场,并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
可是就在大市场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之际,林余存遭遇了2003年“非典”在北京的肆虐,面对上亿元的大投资压力,面对北京“非典”期间不能举办大型活动的压力,他绞尽脑汁,协调了各种关系,实施特殊时期的“降低规模标准”的紧急招商引资,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招进了1300多商户,并在“非典”警戒期尚未正式结束之时的6月初使世纪天鼎商品交易市场开业,此举几乎轰动了北京。
如今,北京世纪天鼎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商业优秀企业,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何济海还亲临市场,对他的系列举措表示赞赏,并勉励他继续将企业做大做强。最近,林余存又利用前门大街改造和自己在浙江老乡中的良好口碑,吸引了上百商户进驻市场,创办了世纪天鼎美容美发用品用具城,又创下了“京城第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林余存的突出表现,各种社会荣誉和职务接踵而来:北京市青联委员、浙江省在京十佳优秀经营者、崇文区政协委员、工商联常委、全国商业优秀创业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