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加正:传统媒体会不会被网络取代?
人民网负责人何加正认为,网络媒体是不会代替传统媒体的,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影响当然会有,冲击也会有,但是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同样存在。
人民网北京9月7日讯 昨天,“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副主任、人民网负责人何加正应邀到会发表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感谢大会给我提供这么一次机会,我先声明一下,我原来发言的题目是中国媒体网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因为有文字稿,昨天想了一下,想和大家探讨一下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问题,这可能是新闻界朋友比较关注的问题。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
有人曾经预言,随着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兴起,传统媒体将受到严重挑战,传统媒体会逐渐失去生存空间,退出历史舞台。事实怎么样呢?大家看得很清楚,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好象并没有被削弱,相反,发展的势头还比较强劲,至少在中国传媒业存在着这样无可否认的事实。
在国外,同样的情况存在于各个发达国家。他们的传统媒体并没有因为互联网的兴起而大大削弱。相反,有了互联网,传统媒体开始向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延伸,因而获得了在更大更广阔的范围内以更加快捷和更加现代化的手段扩大其影响的机会。
我认为,网络媒体是不会代替传统媒体的,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影响当然会有,冲击也会有,但是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同样存在。网络媒体之所以不会取代传统媒体,是因为他们之间目前还不存在取代性。就如同当年电波传送声音的无线电广播问世后,没有取代传统的印刷传播方式;以音视图像见长的电视出现后,没有取代光有声音的无线电广播一样,互联网也不会取代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当年电视很红火的时候,有人惊呼,印刷媒体和广播将没有生存空间了,结果怎么样?报纸照样红火,而广播,在一些地方,听众数量也在上升。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虽然它们同属信息传播工具、同属于信息传播载体,它有新老之分,技术有高低之别,但是差别是传播的方式不同,渠道不同。在目前的社会形态下,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服务于社会大众,在满足社会大众不同的消费需求。一个早起锻炼身体的人,可能会买一份报纸,但不会背着电脑上网(当然手机也有可能),而更多的人肯定会选择一台轻便的收音机。坐在地铁里,人们可能更钟情于报纸或者杂志。当然更多更新的技术服务于人类社会以后,这种状况会有改变;随着技术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媒体的重新组合也在所难免。但是社会选择的变化是不可能瞬息万变的,它总是和人类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进步的节奏紧密相连的。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网络一定程度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向新的领域延伸和扩展的载体。和广播电视不同的是,网络和诞生于自己之前的媒体之间有着直接的传承和依赖关系。很多网络媒体产生于传统媒体母体之中,是传统媒体事业扩大的一部分,传统媒体的业务可以直接延伸到网络上来,两者之间不是截然断开的。而且网络和各种类型传统媒体都能够有“血缘关系”,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乃至通讯社。报纸能够把它的文字、图片内容扩大到网上;广播能够把它的声音内容扩大到网上;电视可以把它的图象内容扩大到网上。这种“血缘”的传承关系,决定了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天生就存在着优势互补、共生共荣的可能。
最近有一个美国网络媒体代表团有一位先生提出来,传统媒体可能在20年以后就要被网络媒体取代。对这一点,我持保留看法。我认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相互融合是可能的,而且这将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否意味着取代?还有待观察。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时间内,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将不是走向分离,而是结合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会愈来愈大。传统媒体不能放弃网络这块阵地,可以利用网络的长处发展自己;而网络媒体必须紧紧依靠传统媒体,把传统媒体的优势利用到网络上来,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发挥好网络的特长,网络媒体才有可能走出自己有特色的道路。在互联网领域,赢得一席之地。美国著名的美国在线和传统媒体时代华纳的结合,一定程度即是这方面的样子。
为什么需要这种结合?
目前,在我国,如果说传统媒体离开网络照样能够活得有滋有味,甚至受到资本青睐的话,那么,网络媒体离开了传统媒体,困难则要多得多。这首先是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实状况决定的。我国互联网用户虽然在异乎寻常地增长,但是总体的网络水平终究跳不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传统媒体仍然将是媒体的主流,短时间内,网络媒体不可能对传统媒体构成多大威胁。
而网络媒体则不同,目前的环境下,网络媒体在目前的外在环境、政策架构下,对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即使商业性的网络媒体,它的新闻信息来源也摆脱不了对传统媒体的依赖。传统媒体长期形成的许多资源和优势对网络媒体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和传统媒体结合,是网络媒体的一条重要出路。
明确地说,至少有这样几点对网络媒体至关重要:第一,信息源。尽管网上信息已到了多得让人目不暇接的程度,但绝大多数信息的第一来源仍是传统媒体。大量的社会信息,尤其是重大的新闻信息掌握在传统媒体手里,他们是新闻原材料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第二,采集能力。传统媒体拥有一支庞大的训练有素的记者队伍,对于网络媒体来说,组建自己的新闻采集队伍,不仅存在着政策方面的障碍,存在着无法承受的成本开支,更重要的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媒体是时间锻造出来的队伍,让这支队伍为网络媒体所用,意义非同一般。第三,经验。早期的互联网为技术精英们所创建,更多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而今天,网络愈来愈多的把目光转向了有新闻背景的人员,这说明网络正出现某些方面的回归,传统的新闻规律、新闻实践和新闻经验正被网络所接受和利用。而传统媒体的采编经验、采编方法、采编手段等,一旦结合网络的特性,创造性运用到网络上,必然会结出灿烂的花朵。第四,大众的认知度。传统媒体,尤其是社会上和人民大众认知程度较高的媒体,在信誉、品牌、权威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网络背靠这样的优势,可以创造出新的优势来。
现在面临的障碍
现在的问题是,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结合,并不是生来具有的。即使传统媒体自身办的网站,也不会因为“血缘”关系而自然形成。目前,有些障碍尚待克服。
第一,管理者的网络意识。这是至关重要的。凡是领导者、管理者有较强网络意识的,情况就很好,就是所谓举全社之力办网站,往往比较好的协调了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但情况并不都是如此,协调者一旦没有这样的意识,情形就会很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单位主要决策者的意识,要变成众人的意识,变成很多相关部门的意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第二,记者的网络意识。这是一个重要前提。网络如果得不到传统媒体记者积极响应,就不可能有自己的新闻来源。目前大多数记者都在上网,他们对网络并不是特别熟悉。
第三,机制缺失。前几天,有一个美国网络媒体代表团到人民网参观,我们在一起探讨,他们介绍说,他们的传统媒体记者都有义务为网络媒体提供稿件。就好象聘你当记者,你必须给报纸写稿一样,必须为网络媒体提供稿件。当然,网络媒体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按照网络媒体的要求,将稿件重新改写,记者虽然有怨言,但不得不做。这一点,我们目前还很难达到。
第四,办网人自身的意识。我们自己对传统媒体的优势,有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有没有真正的理解,能不能找到真正的优势,善不善于把这种优势搬到网上来,成为网络的优势,这个取决于办网人的能力认识水平。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的途径
目前,网络媒体都在探索这样一条道路,还很难说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在这里,我提出来,希望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就是,整合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等等,把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即记者,变成网络记者,使他们成为网络新闻提供者。我们曾经有一个争论,到底是“原创为王”,还是“整合为王”。我认为,作为传统媒体的网络媒体应该是两者兼顾,尤其要重视原创。如果大家都是抄来抄去,网络媒体的发展就很难有生命力。我认为,更多的精力要放在原创上,特别是有记者条件的传统媒体,应该下更多的功夫。
再一个信息要重新组合。传统媒体有很多信息,通过网络的手段,进行重新整合以后,就是刚才所说的个性化,为个人提供服务。
还有网络要突出各自的强项,网络媒体绝对不能大家走到一条路上,成为一个模式,相互之间应该形成各有特色,各有自己的强项。比如,央视国际网站,他们的重点可能要发展宽带网,他们有这样的条件。人民网,则要依靠和发挥人民日报的言论、评论及对一些重大问题报道上的优势。我们推出的人民时评、人民热线及人民视点等,要对生活当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可能是我们的特点。新华网可以充分发挥记者队伍庞大的优势。
再一个就是,网络媒体可以做一些传统媒体有能力做,但没有条件做的事情,充分发挥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多媒体性的特点,结合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网络媒体新的东西,这可能是一个新的途径。
听了上面这几位先生和女士的发言我感觉很受鼓舞。会前有人问我对互联网前景的看法,我觉得很乐观。刚才这几位先生和女士给我们画出了非常美好的前景,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尤其对内容提供商来说,任务还非常艰巨。究竟能不能在竞争当中找出我们自己的路子,我认为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上还需要我们深刻探讨,找出更多的有规律性的东西,找出更多的路子,我想随着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一步一定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