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复制链接] 12
回复
380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6-24 16:1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黄谊江

    项目整体管理的正规军需要制定项目章程,制订项目管理计划,对项目进行指导和管理,监控项目执行,甚至还要负责实施项目整体变更。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项目收尾。战斗结束,优秀的指挥官总是要清扫战场,总结经验,以及犒劳士兵。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项目计划。

古人曰,要有的放矢。任何项目,都必须分清对象,对项目干系人进行分类,并明确重要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有的时候,某些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可能并没有写在项目的合同中,甚至可能在项目开始的时候,根本就不存在这个人。作为项目经理,甚至是公司的管理层,一定要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和分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制定好项目章程。在项目干系人发生变化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调整相应的项目章程。以电信项目为例,电信项目是为了满足企业网络运营需要而存在的,当然大部分是运营商,项目的目的往往非常清楚,对产品的要求也很清楚,但是网络质量在那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往往有较大区别。根据不同运营商的特点,其项目干系人也不一样,建设部门和运维部门考虑问题的角度可能不一样,因此其期望也不一样。可能建设部门希望全面覆盖,而运维部门则可能强调一定不能影响正在运行的网络。规划部门可能希望面面俱到,而运维部门则可能要强调重要客户的覆盖和维护成本。因此,在电信项目中,项目章程一定要考虑计划部、规划部、建设部、运营部等方方面面的项目干系人的需求与期望。

制定好项目章程后,接下来,就要制定项目管理计划。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于大项目和项目组合,尤其如此。例如,某交通枢纽项目,包括东广场、西广场、新区大道改造、周边市政道路和枢纽配套建筑。这一在建的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工程,仅东广场就包括二十二个子系统,项目工期又短,如果没有计划,那根本是无法按时完成的。当然,对于一些很小的项目,可能很多项目经理根据自己的经验,往往凭感觉就完成了,根本用不着什么计划。但是,这绝不意味着,项目管理计划是可有可无的。

一、项目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任何一次战斗,作战计划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个项目,其项目计划也是同样重要。虽然项目计划并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但是没有项目计划,项目则一定会存在问题。这好比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在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为了射杀日本华东军司令员石原,新四军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严明纪律。无论如何,不能暴露自己。

多处布点。在每一条可能的通道上不知火力,严阵以待。

明确职责。只有目标出现,并在射程之内时,才能开枪。

如果不是这样,假如顺溜提前暴露身份,那结局恐怕就大不一样了。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菜。部队作战如此,项目管理亦如此,因为道理是相通的。

二、如何判别项目计划是否成功

项目计划的成功与否,从项目的工作任务分解表(PMP体系有个WBS,Prince2体系有个PBS,下面都以WBS举例)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项目的工作任务分解表做好了,其他的工作就有了依据,否则就是凭空拍脑袋。说得更清楚一点,WBS就是一定要足够详细,详细到你可以准确到指派具体人员和计算相关费用的地步。例如一个CDMA项目,如果你的WBS能细化到每一个BTS的安装、调试、验收,那么你的计划可能就足够好了。

我在中兴通讯印尼代表处工作的时候,为了确保Telkom的某CDMA项目的顺利执行,我把项目经理、技术经理、工程经理、物流人员、财务人员等组织在一起,整整研究了两个星期,最后拟订出一份详细到每一个基站站点、每个物流环节和每个月的项目费用的WBS,给项目的顺利执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很多项目经理不做或者不愿意认真做WBS,总觉得差不多就行,凭经验觉得应该不会有问题,结果墨菲定律总在那里等他。

当然,项目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更新,但是很多项目经理往往不愿意做这个工作。

三、如何制定项目计划

计划的重要性虽然毋庸置疑,但如何才能做好计划呢?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做一个好的作战计划,如果不了解敌情,不了解当地的环境,恐怕是无稽之谈。我们都知道凤雏先生庞统是怎么死的,更知道庞涓是怎么死的,但是在做项目,尤其是国际项目的时候,很多人却忽视了对项目环境的深入了解。比如说,印尼有四个大岛,还有一个与东帝汶共同治理的新几内亚岛,每个岛屿的交通状况,分包商资源,供应商资源,当地消费水平,工资水平,当地的地质特征(如地震、火山),是否有国际港口等等,这一系列的基础数据都是必须有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数据库,项目执行是肯定不可能顺利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仔细想想,什么事不是这样呢?大意失荆州的关云长,最后把命都丢了,而且丢在无名小卒的手里,其实也是对对手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冒然进攻后陷入困境的。

现在,不少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对于一个国际项目,具体来说,首先一定要保证项目核心团队认认真真的阅读合同,尤其是工作界面,责任矩阵、违约罚款等条款。如果马虎了事,一定会惨败收场。由于大部分合同是外文的,有些词句尤其需要推敲。中兴通讯在印尼与金光集团合作的过程中,某项目曾因为对一个词的理解不一致,结果导致该供应商需要安排20人在现场值守和维护,人力资源一度紧张,费用也远远超出当初的预算。

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准备工作做扎实了,才有可能做好项目管理计划。古人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真是一点不假。

当然,制定项目管理计划也有一些方法和工具。例如,甘特图、计划评审技术,SWOT分析,5W2H方法,SMART原则等。但是,做好项目计划,你并不需要懂得所有这些方法。SMART原则和SWOT分析的内在道理是一致的,这就好比读书,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有些书可能内容不一致,但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同一个道理。关键在于你的熟练程度,道理是相通的。如果你还迷恋于招式和套路,说明你武功不高。高手已经能把所有的招式和套路运用自如,因此能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当然,要熟练掌握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的技能,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不结合实际进行大量实践,任何原理和方法都是纸上谈兵。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能跟张无忌一样,悟性那么高,实际生活中,往往需要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熟练掌握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的方法之后,如果还能借助一些现代化的工具,那自然会事半功倍。

我们都知道,P3(现在其软件版本已经V6了)是业界一个很好的做项目计划的软件平台。当然,野战军和游击队可能买不起良好的装备,微软的Project软件就凑合着用吧。项目如果不是很复杂,可能连微软的Project都不需要,Excel表格就能对付。

四、项目管理系统或软件的本质

一把锄头,不管你如何描述,如何使用,它始终是一把锄头,绝不可能自动帮你挖土。

不管是Excel、Project还是P3,或者企业内部的项目管理系统,如果对项目管理的精髓不理解,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很多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自身的项目管理系统,但真正使用项目管理系统时却流于形式,有些仅仅是应付,应付客户或者公司的相关文档管理制度的要求。项目经理还是我行我素,做自己想做的,按自己的意愿或经验行事,与项目管理系统不相干。结果导致两条腿走路,实际的项目管理与项目管理系统严重脱节。如果是这样,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无疑是失败的,可是很多企业却以为有了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的水平就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而这种案例,实在是数不胜数。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医疗改革失败了,不妨再举一个医疗的案例。美国自上世纪70年代就已诞生第一批电子健康档案,可直到2005年,仍只有约24%的医生使用,且只有9%的医生能有效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相对复杂的功能系统。

 

本文选摘自《看清这只麻雀——项目管理杂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1 8:01:31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10-6-24 18:00:27 | 只看该作者

  诚如斯言哉,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想到项目管理,飞猫不由想到了TRL这个东东。

  TRL(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s技术就绪水平)——TRL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1995年提出,在美英科学技术界影响巨大。2001年6月,美国国防部正式使用,并于2002年4月正式颁布军事采办条例,将TRL法律化。TRL技术就绪水平,是美、英军方在项目采办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成熟度评估方法,对改进项目管理和减少项目延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民用项目中更是广泛使用。1997年3月1日,美国国家安全工业协会(NSIA)与美国国防就绪协会(ADPA)合并,形成现在的国防工业协会(NDIA)。该组织旨在提高国防有关政府机构的效率和工业部门的效率。可以说美国“国防部、协会、企业”三者形成了“良性”的绩效评价关系,互相促进。国防部在项目采办过程中必须使用技术就绪水平来描述产品的成熟程度,美国国防就绪协会(ADPA)专门推广技术就绪水平的标准、规范和技术,企业按照九级技术就绪水平定义项目的每一个模块。不管三方说什么事情,大家使用的定义和语言是一致的。这一个工具已经成为美国军方与工业部门的重要沟通工具之一,同时也是工业部门进行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资源分配、经费预算、绩效管理、成果评价的一个基本度量衡。

  “TRL技术就绪水平”这个工具,基本上可以描述任何一种专业技术、成果从“智慧火花”到“货架商品”的转化过程。任何一个专业组织(实验室、研究室、团队)所有的该专业方向上的成果(半成果),都可以在“技术就绪水平九级”上进行自定义。

 

  ………

 

  中国企业对于项目管理,亦如同员工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一样,历史常常惊人相似的重复着。

 

 

转飞猫以前的贴子:

 

  正如许多奔三、奔四的人,常常会问自己:“对目前的现状,感到满意吗?”“不,不满意,但是目前没有更多的选择,将来不知会怎么样?”内心深处,常常这样茫然无助的回答自己。因为茫然,所以恐惧,所以不敢尝试,不敢向前迈出一步。

  许多人也许做过诸如公司战略规划、部门的工作计划、个人一月的工作计划……,但奇怪又有意思的是,几乎大多数人很少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份计划!为何?源于人们的无知、懒惰、畏惧、依赖思想强。源于人们在潜意识里、在生活工作路径习惯上,已经习惯于行动上被领导(虽然人们在思想精神上,都喜欢民主自由、幸福成功)。因为人们只要按照领导者指定的路线方针去做人行事,就一切OK了,人们喜欢坐等事情自然的发生。因为人们不用费神费力、承受各种未知的挑战与压力,即使现状不怎么令他满意。因为这是一宗简单合理、轻松有报酬的交易与契约责任。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人们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却因为没有人付钱给自己,没有明确清楚的时间、回报与责任压力,于是人们心安理得的对自己不负责任,回避自我职业生涯中茫然未知的风险与挑战问题。这一现象,就像“许多人对自己的死亡做好了安排,却对自己的一生毫无准备”一样的奇怪。

  其实,这是一种深具欺骗和自我毁灭效果的坏习惯。因为别人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对他们却不大感兴趣。而一个人只有自己依靠自己,自力更生,他才不会让自己失望,并能增加自己控制命运的机会。太多的人想改造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如果我们想踏踏实实地做一份事业或者达到某个目标的话,写一份计划书,它能迫使我们进行系统性、前瞻性、正反性的深入思考、总结与突破。有些创意可能听起来很棒,但是当我们把所有的细节数据、成败得失的可能性写下来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脑袋考糊了。对于踌躇满志的人们来说,要想避免“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工程”,最重要的是写出你的“人生目标《隆中对》”。

 

转一则哲理小故事: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一家磨房有一匹马和一头驴,马拉车驴推磨,相安为伍。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到印度取经。17年后,这匹马驮着经本回到长安会见驴朋友,谈起旅途经历,驴子大为惊异。马说:“我们走的距离大致相等,不同的只是你被蒙住眼睛转圈圈,我随玄奘大师有一个始终如一的目标和前进方向”。这个故事说明,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什么成就有天壤之别,职业生涯设计就是要让你设置一个奋斗方向和目标,然后始终如一地去做。
  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确定目标,并知道怎样才能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0年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的结果:调查样本的5%找不到了,95%的人还在。属于原来97%范围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外,在生活、工作、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平常。而原来与众不同的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地得以实现,并正在按照原来的目标走下去。
  行为科学学家对目标设置有一个典型的测验:把同一个取样的人群分成甲组和乙组。告诉甲组“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什么时候停止有人会告诉你们,你们只管不停地走就行。”告诉乙组“沿着这条路一直走,每隔10公里有一个小界牌,每隔100公里有一个大界牌,走到第五个大界牌时停下。”实际测算结果:同样的取样和体力,乙组的效率是甲组的两倍以上。这就是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区别。
  根据故事和科学论证,我们可以看出目标和方向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明确的,也是一个组织必须明确的。这就是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对我们将来在任何组织中做事都有用。而设计的好坏,取决于我们对这个社会的正确看法,取决于我们的思想心态、性格爱好、才能经验、资本人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4 19:38:10编辑过]
板凳
发表于 2010-6-24 18:09: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和沙发

4
发表于 2010-6-24 22:05:25 | 只看该作者

好!!

5
发表于 2010-6-26 15:22:1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6
发表于 2010-6-28 16:06:0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帖子很有启发性,谢谢!

YuS
7
发表于 2010-7-1 10:08:31 | 只看该作者
好长哦@
8
发表于 2010-7-9 23:17:54 | 只看该作者

马说:“我们走的距离大致相等,不同的只是你被蒙住眼睛转圈圈,我随玄奘大师有一个始终如一的目标和前进方向”。

设计的好坏,取决于我们对这个社会的正确看法,取决于我们的思想心态、性格爱好、才能经验、资本人脉……

9
发表于 2010-7-14 18:30:1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文章,在学习、领会中!汗颜呀!必须付诸实施!
10
发表于 2010-7-15 22:54:3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好。。需要更深层次的东西。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