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1930年代的大学学费

[复制链接] 1
回复
141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1-7 11: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1] 1930年代的大学学费

--------------------------------------------------------------------------------




1930年代的大学学费
  
    
  南方周末    
  
  1930年6月6—10日的鲁迅日记。这一天,鲁迅拿到北新书局的版税1500元,托人买了一打含药鱼肝油,花了28元,在内山书店买了一本日文书,花了三元……从中约略可见当时的物价水平
  
    
    1930年代的大学学费
    1930年代,国立大学的学费占平民百姓家庭生活费的份额大约为5%-10%,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两个月的工资;教会大学的学费特别昂贵,相当于一个工人年工资的2/3
  
    □陈明远(北京)
  
    1930年代,我国的大学分为三大类:国立大学,私立大学,还有教会大学。学费最便宜但是也最难考取的,是清华、北大、北师大、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这样一些主要由国家教育专款支撑的国立大学;而被称为“贵族大学”的协和、燕京、辅仁和上海圣约翰、沪江等等,这些具有西方特别是美国背景的非常洋气的教会大学,近乎外国大学的分部,学费特别昂贵;另外一些借助捐赠和基金会补贴的私立大学,如天津南开大学、北平朝阳大学、中国大学、中法大学以及上海的复旦、大同、大夏、光华大学等,学费介于两者之间。
  
    30年代国立大学的学费
    1932年修订的《国立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简章》第14条明文规定:北京大学学费每年银元20元,分两期,于每学期开学前交纳:第一期自9月至次年1月,交10元;第二期自2月至6月交10元。又,体育费每学期银元1元。这就是说,北大学生每年交费共22块银元。宿费全免。
    30年代清华大学以及北平医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等等的学费跟北大基本一样。全国各地的师范学校一律不收学宿费。
  
    30年代教会大学的学费
    1934年修订的《燕京大学本科教务通则》中关于纳费的规定如下:“本大学学生,每学期须于注册时,依照下列费用表纳费——本科正式生学费55元;特别生及附习生学费每学分5元(学生以学分为交学费标准者,每学期至少需交学费15元);宿舍费(电,炉,水等)20元;医术费(药费另计)2元;体育费2元;杂费2元。”
    这就是说,1930年代燕京大学本科正式生的学费每学期银洋81元,每年162元。此外一些著名的教会大学,如北平辅仁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以及广州岭南大学的学费,跟燕京基本一样,每年大约160银元。
  
    30年代私立大学的学费
    据吴大猷教授回忆:“南开的经费,学宿费为一主要来源。学费每年60元,宿费两学期30元(每年共须交费90元),这与国立大学(如北大)之学费每年约20元钱相比,自是很高的;但与教会大学(如燕京岭南等)比较,则是平民化的了。”
    北平市私立平民大学学费第一学期26银元,第二学期25银元,每年共51银元;私立北平铁路大学(私立铁道学院)学费每学期29元,每年58元。又,1934年制定的《私立中法大学组织大纲》规定:“本大学本科学生每年应该纳下列各费:(甲)学费全年30元,分两学期交纳,每学期各15元;(乙)实验费每学期5元,不足补交,有余退还。此外,须交纳保证金10元。”这个学校是由留法预科改办的,不必住宿,所以学费比较低,合计大约45元。
    1934—1936年上海市最著名的4所私立大学,复旦、光华、大同、大夏,被公认为学费比较昂贵———当时上海市生活程度为全国最高,所收学费如下:复旦大学每年学费100银元;光华大学每学期学费50银元,每年100银元;大同大学每学期学费60银元,每年120银元;大夏大学每学期学费45银元,每年90银元(以上如住校另收宿费)。
    总之,在1930年代我国的大学收费情况大致分为3种:国立大学每年约22-40银元,师范类甚至不收学费;私立大学每年约45-120银元不等,中间数约为90银元;教会大学每年约160银元。
  
    30年代学费占平民家庭收入的份额
    1930年代我国民众各阶层的收入情况又是如何呢?根据1929-1930年进行的社会调查“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所提供的数据,30年代初,一个典型的工人四口之家每年平均生活费为454银元。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通常为16-33银元之间,平均约为22银元;每个家庭必须有两个人同时做工方能维持生计。所以,一般劳动人民家庭若要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只能是国立大学或免费的师范院校。当时北京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师大有许多大学生来自劳动人民和小市民家庭,这是众所周知的史实。而私立大学或“贵族化”的教会大学,对于工农子弟来说确实是上不起的。特殊情况如清贫青年周恩来能上天津南开大学,是因为减免学费的缘故。30年代,国立大学的学费占平民百姓家庭生活费的份额大约5%-10%,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两个月的平均工资。而贵族化的“教会大学”的学费占平民家庭生活费的份额为35%,即1/3;或者说,教会大学的昂贵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年工资的2/3。怪不得当时有人说,教会学校是培养“高等华人”和“精神贵族”的温房,而北大、北师大则洋溢着“平民意识”。
    3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月薪起点一般为50银元;待遇高的可以拿到80银元。一般从事脑力劳动自食其力的知识阶层,如中学教员、工程师、记者、编辑等等,月薪在100-200银元之间。大学教授平均月薪为350银元;一级教授最高月薪可达500-600银元。这些人群组成社会的“中间阶层”或者“中产阶级”,是劳动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我国的大学生多数来自这样的中间阶层。原因之一,是这个阶层热爱知识,并且以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服务;原因之二,是他们的劳动所得能够保障子女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费,一般说来,大学学费不高于他们一个月的薪金。他们中间,收入稍低的可以把子女送入国立大学,收入较高的可以把子女送入私立大学。
    相比而言,1930年代的货币购买力又如何呢?
    为了便于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作定量的比较分析,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早就提出了“生活费指数”、“生活程度”、“物价指数”和“货币购买力”等科学概念。我在前些年所做的“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专题研究中,由统计数据计算出:1930年代银元1元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力,约相当于1997年的人民币30元。
    如此说来,在1930年代国立大学每年约22银元的学费,相当于1997的人民币660元;私立大学每年约90银元的学费,相当于1997的人民币2700元;“贵族大学”每年约160银元的学费,相当于1997的人民币4800元。

punk_2046
  三十年代中国大学所取得的成就是现在无法相比的.
  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学者,在当时名誉海内外.清华大学的国学院里四大师名震海外.东吴大学法学院对西法的研究至今国内无人可及.老北大自由是学术气氛,造就了一大批名家.
  现在清华,北大国际排名几百位,还冒充继承了老清华\北大的学术精神.看看现在中国有几个学者能象王国维/陈寅恪....当时的大师那样受到全世界的尊敬.
  而现在的学费呢?
沙发
发表于 2004-3-9 14:38:00 | 只看该作者
感动ing。请楼主批准我转贴,——不准也转贴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