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D的迷思。
GTD開宗明義便說享受無壓生活、心智若水。許多初步接觸的人們,將其視為救命仙丹。用來拯救自己毫無頭緒的忙亂生活。心中無限憧景,想像自己的靠著GTD自我提升,輕鬆的應付生活中所有大小事。
但是實際的應用之後,卻發現讓生活更是一團亂,不但沒有幫助還讓自己的思緒更為雜亂。舊的制度喪失,新的制度卻又尚未建立,就像是每一次的朝代替換一樣,紛亂不堪。
"GTD的流程輕鬆好懂,無壓生活的理念更是自己夢昧以求的,但怎麼使起來會不太順手。看來是剛接觸的新生活觀念有些不熟悉罷了,再努力個幾天,馬上就能撥開烏雲見青天,體驗無壓生活了。"
然後便開始不斷的夢想與夢碎的迴圈,直到最後放棄GTD。
這是很多人的情況,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為什麼結果會與一開始所期望的不同呢??
首先,GTD對於一個剛接觸的人來說;不管是從網路上的資訊,或是讀DAVID ALLEN所寫的那本書"搞定",都有些包裝的味道。書中所提到的"心智若水"得確是可以達到的境界,但絕非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
就像是賣運動器材的廣告,裡面會一大堆肌肉男告訴你,使用了這項產品,你的肌肉也能像他們一樣壯碩。這些話一點都不假,但你看到的是結果,而非過程;當你使用了他們的產品後,你才會發現自己和廣告內的肌肉男那是零跟一百的差距,這中間的過程需要時間的考驗和意志力的磨練。達到終點的路只有一條,但是中途而廢的路卻有一萬萬條。想要到終點,每一步都得腳踏實地,不是讀完一本書,看完一篇文章那麼簡單。
一個初學的使用者,想要剛接觸就嘗到無壓生活,是困難的,否則也不會這麼多人接觸了又放棄。
GTD說白一些,就是在做"事件分類"的動作。區分為"可以行動"和"不可以行動"的。當前受到時間的限制而無法完成的部份,會被記錄下來。GTD會告訴你說事情已經被記錄,你已經無需去掛記它,因為就算掛記了,也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你需要把握的是當下。
在當下可以有所做為的,才是你需要掛記的。而無壓的道理就是在這裡,沒有經過GTD,人們會去思考多餘的事情,利用GTD的整理與記錄,我們可以把精力投資在有所做為的部份。減少不必要的思緒和雜念,這就是GTD創造"無壓"的原理。
它扮演的角色僅僅是"事先規劃"而已。
認清了GTD的本質,接下來再思考另一個問題。GTD能幫你理清頭緒、分類事情,但是不會幫你行動,有些人看到了GTD的包裝,"無壓生活,輕鬆搞定生活大小事",把GTD視為靈丹妙藥,認為只要服下就能解決所有的事情。幻想自己會靠著GTD結束忙亂的生活,然後達向卓越之路。
GTD不會幫你行動,它所做的只是在進行事件的整理、分類,而後列出一份清單,為行動做出的提示。從頭到底,在規劃的人是你,要去行動的也是你;整個過程,是你自己在告訴自己現在該做些什麼,只不過是透過GTD的方式表達出來而已。就現實的角度來看,什麼改變也沒有發生,有的只是你多了一張行動清單。而你的惰性還是惰性,沒有行動還是沒有行動。
這個道理就像一個工程師在接一個電路,不管他前面花費了多少時間,耗了多少心力。只要最後的結果那個電路沒有接完成,那麼現實的狀況,就像是他從來沒有接過這條電路一般。
剛學習GTD的新手,會在網路上找到很多的資料、博客、討論。這裡頭有很多精闢入裡的觀念與解釋。其不外乎就是在教你怎麼把分類這件事情做的更好,但過多的文字和觀念容易讓人迷失。
GTD就是在把事情做分類。但光是這分類就會形成很大的差距,有些人會分類的有條有理,有些人則分得亂七八糟,網路上關於GTD的討論,有絕大部份都是在談論分類的技巧。這些技巧都是當事人經過時間的磨練而得到的心得,分享給大家知道。你或許讀起來覺得很簡單,但實行起來卻又極其的困難,常常會讀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就像是上數學課看老師算題目都會,但是換自己算卻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透過頻繁地練習,有助於臨場表現。
以上是小弟的一些心得,如有錯誤之處,還請各位指教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