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孟子》(战国) 每当自己在奋斗中感到举步艰难时,你是否会想到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来激励自己,是否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其实则不然。
你是否在这里有这样一种因果关系:因为痛苦磨难越多越多,就会越有成就。如果真的这样认为,你就会步入一个因果心理暗示误区。
正确的解释是这样的:只有在痛苦中继续拼搏,在痛苦中奋斗,摸索发现成功的法则,你才会走向成功。
然而这种因果的解释还是不能说服你,因为很少有人能做到,做不到,讲起来又有什么用,让我们步入今天的正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中真正的因果关系
舜、傅说、胶鬲、管夷、孙叔敖、百里奚为什么都能各有成就,是他们能忍受痛苦吗,绝对不是!恰恰相反,首先他们视他们生活就是一种痛苦,他们忍受不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痛苦,他们想摆脱这种痛苦,并且为摆脱这种痛苦付诸了行动。与其相反,当时又有多少人生活在的社会底层,有多少人认为生活在底层是一种痛苦,认为是一种痛苦,多少人选择了忍受,多少人选择摆脱痛苦而又为其付诸于行动。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人——高级生物,趋利避害的能力就更为明显。然而,美好的东西却是摸不到的幻想,不如痛苦实实在在的就在眼前。所以逃避痛苦远远比追求美好来的更实在,更能引导人类生存。
所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中的因果关系:人类为了躲避痛苦获得了追求更好生存的源动力,痛苦越大,源动力越强!越容易走向成功。
所以我最后想说,承受痛苦并不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不愿承受痛苦而付诸于行动才是成功的最终原因!
逃避痛苦——人类生存的源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