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绎达管理咨询公司(EDAC)肖宝同
宝洁公司前董事长ANG="EN-US">Mr.Dupre曾说:“如果你拿走我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我们的人,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ANG="EN-US">Mr.Dupre一句话道出了人力资源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说明人的巨大创造力,就像西艾弗爵士指出的那样:“从根本上讲,无论什么形式的经济活动,都是人在起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如何留下这些对于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人或者人才呢?
日前,全球著名的猎头公司万宝盛华(ANG="EN-US">Manpower)在对中国ANG="EN-US">126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进行了一项调查后发现,ANG="EN-US">2010年最流行的留人方式就是“事业留人”,其中有ANG="EN-US">62%的人力资源经理选择了依靠事业留人;而有ANG="EN-US">23%的人力资源经理人选择了金钱留人;而采用感情留人的比例仅为ANG="EN-US">15%。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职场人ANG="EN-US">2009年满意度调查”亦显示,五成职场人士对自己ANG="EN-US">2009年最不满意的方面是职业发展前途,而薪酬部分则排在了第二位。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
同样,管理学说对于人的假定亦提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泰罗阶段”。人被假定为“经济人”,就是说人要穿衣吃饭,所以要干活挣钱,管理学在这时候强调的是控制;第二个是“德鲁克阶段”,把人假定为“自然人”,人不仅要穿衣吃饭还要有归宿感。所以管理学在这个时候强调的是激励。就是企业不仅要给人物质,还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第三阶段是“西蒙阶段”,人被假定为“决策人”,就是说不仅要体现自我价值,还要求自我设计,自己当自己的主人,所以管理学在这个时候强调赋予人的权利。
无论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还是管理学说对于人的假定,其实质上也都阐明了“人本”管理的思想。企业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员工在不同阶段的需求,释放蕴藏在员工心中对事业追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能量,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只有使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才能保障作为企业发展第一要素的人力资源的长期获取和留用,只有使员工个人理想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才能尽可能避免人才不轻易产生“撤退”的念头。
首先,企业必须是一个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事业平台。很多企业的所有者或者老板们往往把其所拥有的企业简单的视为赚钱机器或者附属产物,同时企业本身也是一个机会主义者,缺少中长期的战略思考和准备,其企业的发展往往得益于社会主义的良好政策。良好的事业平台它必须具备相对独立的企业人格,它不再简单的是企业主的附属物或者盈利工具,而是超越于企业主而独立存在和发展,它本身还需要兼顾对于客户、雇员和社会等诸多义务和责任,以及其使命;同时,它必须具备符合其自身发展的所需要的战略愿景和理想,以及为之奋斗的目标和路径,而不是随波逐流的机会主义者,它能明确的告诉员工们什么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而这种追求还必须能与员工不断追求自我发展和实现的理想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鼓励员工为实现这种理想而不断奋斗。
其次,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企业一方面为员工提供其成长所必须的职业阶梯,给出管理、财务、技术、营销等不同职序的职位设计纵向和横向的发展通路,让优秀员工一个明确而又具体的职业发展引导;同时,帮助员工规划和设计职业生涯并与之共同努力,并促进其职业生涯计划的自我实现,充分发挥员工个体的潜能,从而实现员工个人职业生涯与企业职业阶梯相匹配,达到人力资本增值的企业价值最大化。
再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企业必须要树立“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唯才是用”等“以人为中心”和“以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的管理思想,从灵魂深处重视人才,把人看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整体效益的源泉;在各项工作中真正做到理解人、尊重人、重视人,对员工不求全责备,通过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来提高企业的效能,及时发现、留住和大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百舸争流、人才辈出、各显其能的局面;同时,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恰当的感情诱导,精心培育员工对企业、对岗位和对工作的感情,积极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同时要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从感情深处贴近人才,让员工体会到归属感、安全感和温馨感。
只有这样,才能为员工创造出一个发挥个人才能,体现个人价值和获得成就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氛围;才能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使其不只是把企业视为自己谋生之处,而且能够认识到是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为了理想,他们愿意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