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3-10-27 00:40:00
|
只看该作者
唐朝和尚 于 2003-10-23 18:39:07写道:
I AM SORRY!
I did not know that i’ve posted the same message for so many times, and i regret doing that.
Liang Jie Jie:
i started a company here, somewhere away from china. because we have no much money, we do need helps from our friends. and i appreciate your literal expertise. mybe sometime in the NEAR future i will ask you for some helps. is it ok? (hopefully you will say yes)anyway, later i will write to you, and might meet you in beijing within a year.
Yang Ji lao di:
long time no see! i’m afraid we can not possiblly meet during your stay in beijing, but i am sure that i will talk to you face to face sometime somewhere anyway. BTW, i wrote you a e-mail, but did not get a feedback. honestly speaking, i am heart-broken. (kidding u :-) keep in touch, and keep on working!
good luck, everybody
monk(未注册网友) 于 2003-10-23 17:03:11写道:
monk 精神病!
三心 于 2003-10-23 15:49:49写道:
所谓的爱情是物质的表现形式:人是用感情来衡量爱情的,感情是由大脑来产生的,大脑是由物质来构成的...归根结底爱情还是物质产生出来的东西。因此爱情是物质的,当然也许是一种不恒定的物质表现形式。
于是,要获得爱情,就要找到让对方的大脑产生兴奋的方面:你的外形、谈吐、金钱、汽车、洋房、....,对方的大脑会主动或被动的给你这些物质表现打分,也许会主动或被动的给你一个标准分,当然它可能会根据对方大脑在当时所受到的外界刺激不同而不同。
这样看来,爱情是神圣的么?也许只是影响它的物质因素多一些,不稳定性和稳定性更多一些把。爱情的忠贞度也许就是这些物质因素前面的系数值吧。
我想,动物变成人,动物也一定有爱情。
爱情定律:
1.爱情是自己的
2.爱情是不能用来比较的
3.爱情与结婚没有关系
4.爱情没有百分百的纯度
(终于无聊了一把)
哈哈(未注册网友) 于 2003-10-23 13:12:45写道:
爱滋心理及精神症状
与HIV/AIDS相关的心理精神症状在未确诊HIV感染之前就可能出现 。在艾滋病流行区,有过高危行为如静脉注射毒品或性混乱者,因担心自己染上艾滋病,会出现对疾病过度的恐慌,伴情绪的焦虑、抑郁,并可能有疑病甚至强迫症状。这就是在艾滋病流行早期,多见于同性恋者的所谓“假艾滋病综合征”。目前这一现象在西方国家已较少出现,而在东方国家却并非罕见。Miller等研究了在日本的所谓“艾滋病神经症”,主要症状表现是尽管血清检查结果是阴性的,病人仍坚称自己受到了感染,并伴有一系列的躯体、精神症状如多种躯体不适主诉、恐惧、神经质。尽管其具体成因尚不清楚,但考虑这一现象可能与大众传播媒介对艾滋病的负性态度、不宽容的社会环境等文化因素有关。
在确诊为HIV感染后,由于艾滋病本身的凶险性和伴随的社会耻辱感,HIV阳性者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心理反应如否认(要求医生重复检验,否认自己有过任何高危行为)、愤怒(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绝望(对今后生活丧失信心)、恐惧(担心自己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孤立者)。有人会在此阶段以自杀逃避与疾病相关的种种负性后果。从最初的应激状态到接受现实、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配合治疗,需要一个长短因人而异的心理转换过程。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若罹患精神障碍会导致各种行为问题以及不加防护的性交,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更严重的是,并发的精神障碍会延误诊断、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干扰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甚至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在HIV阳性者及艾滋病患者中常见的精神科综合征有1)心境障碍:尽管情绪低在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中很常见,还是应该将其与其他症状如快感缺失、无价值感、自责内疚、轻生观念、植物神经症状等放在一起才能考虑做出重症抑郁(major depression)的诊断。与忧伤、沮丧情绪相反,抑郁并非艾滋病的必然后果。很多貌似抑郁的病人只不过是严重贫血、低性激素水平、乏力等引起的。一般的流行学资料显示,近20%的病人会出现重症抑郁(Major Depression),同时有9%的病人,特别是在伴有痴呆的病人中会出现躁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低胆固醇血症与抑郁发作有一定关系,而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中低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提示抑郁的高发可能与此有关。 Koopman等发现,HIV+及艾滋病患者中,情绪控制能力差、伴有持续的疼痛、睡眠困难等与抑郁的高发呈高度相关。 Chandra等对一组印度的HIV阳性人群进行调查,发现抑郁症的流行率为40%,焦虑为36%,有14%的被调查者有自杀意图; 2)焦虑性障碍:焦虑性障碍在感染者及病人中有较高的发生率。Van der Ryst在南非的一项研究显示HIV/AIDS患者中,惊恐障碍流行率37%,聚会恐怖症9%,社交恐怖症15%,特异的恐怖症10%,强迫性障碍3%,广泛性焦虑症21%。 焦虑障碍会同时带来睡眠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及多种躯体不适。值得注意的是,在艾滋病患者中除了原发性的焦虑障碍外,相当多的躯体及医疗状况如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均可引起焦虑情绪;3)睡眠障碍:无论是原发性亦或是环境性睡眠障碍特别是失眠,在感染者及病人中都是很常见的现象。Rubinstein等对在艾滋病诊所就诊的115例病人进行评定,发现73%的病人可以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确定为存在睡眠紊乱,而在有认知损害的病人中睡眠障碍更为普遍。 睡眠障碍虽然不是严重的精神疾患,却可极大地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4)较少见的还有与HIV感染和艾滋病有关的偏执状态;5)HIV伴随 的痴呆(ICD-10诊断术语:HIV associated dementia, HAD):90%的艾滋病患者在尸检时都会有脑器质性损害,即HI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迹象。65%-80%的住院艾滋病患者会表现出器质性精神症状。通常HAD涵盖了从轻微认知-运动损害障碍(HIV minor cognitive-motor disorder)到艾滋病痴呆复合症(AIDS-Dementia complex,ADC)的两极。ADC出现于艾滋病的终末期,CD4<200/mm3,流行率高达20%,年发病率达7%。ADC为皮质下痴呆,发病一般较潜隐,通常无灶性认知症状如失语、失认、失用等症状。 最初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为表现,逐渐出现认知、行为、运动功能的衰退, 晚期出现全面性痴呆、二便失禁、轻瘫、截瘫和缄默。PET显示早期皮质下代谢亢进,晚期低下。HIV实 际上并不能感染大脑神经元,但却可以感染脑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 这些细胞的炎症反应释放出神经毒素及自由基,最终损伤大脑神经元,这也是所谓的艾滋病脑炎,严重者会造成痴呆。研究还发现,HIV阳性者中,大脑内噬银纤维斑(即淀粉样变)的发生率远高于同龄正常对照,提示HIV伴随的痴呆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外,在艾滋病中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也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感染,如大脑弓形体病、隐球菌脑炎、曲菌病、霉菌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不但可导致神经系统症状,也可导致精神症状。实际上,据Baldeweg等人的研究,在已有临床躯体症状HIV感染者中,临床、神经心理、神经生理等多项评定结果提示与无症状者相比,病人存在着较多的心理、精神功能的异常。说明即使在疾病的早期,艾滋病特征性的、广泛的免疫学、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出现之前,大脑已经开始出现可检测得到的功能异常。6)谵妄:在住院的艾滋病患者中流行率高达30%-40%,病因复杂,感染(尤其是卡氏肺囊虫肺炎)、应用皮质醇、代谢紊乱等都可能导致谵妄的出现。
哈哈(未注册网友) 于 2003-10-23 13:11:06写道:
申请移民加拿大须进行爱滋病毒测试
中新网香港6月13日消息:据此间媒体报道,加拿大入境事务部长卡普兰昨天表示,加拿大将推行强制措施,要求所有移民和申请难民资格的人士进行爱滋病毒测试,以确认他们是否带菌。
不过,卡普兰强调,证实为爱滋病带菌者不代表一定不能移民加拿大。她说,所有个案均会独立评估,考虑要点是其对加国的医疗保健服务会造成什么负担。
卡普兰说,若申请入籍人士为加国公民配偶、未成年子女或是难民,即使他们被证实为爱滋病带菌者,也很可能获准移民该国,并获得辅导和治疗。
根据现行移民条例,有意定居加拿大人士需由医生决定是否要进行爱滋病毒测试,但新政策则强制所有申请人必须进行测试。
DEC(未注册网友) 于 2003-10-23 9:58:14写道:
杨元庆离婚了,郭为离婚了,张后启离婚了……这些男人都是到了自己的黄金年龄的时候去另寻新欢。所以有的女孩子都感叹,做原配有什么好处呢?你跟他共患难,收获的时候……女孩子真的觉得没有安全感。不是她们过不了钱钟书那样清贫的生活,而是男人们对着杨绛也不会珍惜。索性嫁个比自己大20岁的,纵然你50岁还想闹婚变,我也玩得起。
周妖瞳 于 2003-10-22 20:53:52写道:
看完以后,说不出话来啦
wxy03 于 2003-10-22 19:07:56写道:
以上的爱请我没有机会遇见,我所知道的爱情是我所遇见的,我就知道我回好好爱我的女朋友,让她高兴就是我的职责,对吗?难到你爱你的女朋友,不应该让她快乐吗?
yangnanyan 于 2003-10-22 18:20:14写道:
大款找对象难,所举例子难以让我认可。就向有钱人从不在家吃饭,馆子也吃遍了,于是抱怨没啥好吃的。事情当然不是这样!妙龄女子待价而沽,当今之世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哪个大款也太倒霉了,如何遇到那摸多俗女子。大概他本人有什么毛病。
薛喜冬(未注册网友) 于 2003-10-22 14:30:23写道:
不喜新厌旧的人,是没有进取心的人。。。
Jim(未注册网友) 于 2003-10-22 13:49:37写道:
如果愿意用心找,一定会找到,世界总是有很多不同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岂有此理 于 2003-10-22 13:35:21写道:
是什么情况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呢?
PS:和尚还真是罗嗦!
单色虹 于 2003-10-22 13:15:12写道:
唉,世事总是不能完美
杨吉 于 2003-10-22 12:52:04写道:
爱情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你一个解释,特指男女之间的情感。
告诉我,你不是当事一方,作为第三者你能读到些什么?
温饱了以后,我们才需要爱情。这个爱情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不等于真正的爱情,前者只要一种感觉,而后者平添了更多的现实、责任,哪怕它是物质的,俗世的。
这是一个浮华的世界,价值观在剧变,我们发现,当可被直观的表现更具备意义的时候,包装出现了……对于金钱、地位,我们对于它的顶礼膜拜也就有了现实的需要。
有钱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但为了钱的爱情还是真正的爱情吗?梁姐姐应该更有一番思考吧?!
杨卫红 于 2003-10-22 9:50:40写道:
梁宁:
其实现在这种情况挺普遍的,只是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也就有点麻木不仁了。
如果把文章改成一个电视剧,应该会更有效果。
梁宁(未注册网友) 于 2003-10-22 9:45:41写道:
嗨和尚你好:谢谢你的鼓励。其实我老早也注意过你的LOGO。好啊,什么时候等你出现在北京,我请你吃饭。提前发MAIL给我好啦。
大叶杨 于 2003-10-22 9:41:43写道:
我小时候就想长大当一名解放军。因为我堂哥是一名解放军,我家门口挂着“革命军人家属”的牌儿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上小学我被“雷锋”叔叔感动过。现在我谁也不信,这怨我吗?不知道现在的小孩会不会对杨利伟叔叔有所感动,依我看呀,杨利伟叔叔远比不上周杰伦。
是市场经济的大潮把我们同时推向市场。我们在市场上感受着“一时多少豪杰”,经历着各式的讨价还价,包括有人们交易着感情。
我不认为一切都是市场惹的祸。
是一群迷失的狗找不到有爱精神家园,是谁让迷失的?
剑语者(未注册网友) 于 2003-10-22 8:21:28写道:
和尚 在外国出差?
很久没有看到你的文章了
唐朝和尚 于 2003-10-22 4:15:26写道:
Liang Jie Jie,
Wo fei chang xi huan ni de wen zhang. But i can not write chinese characters here. it IS a real PITY. maybe someday in the future, we could meet face to face, and i really look forward to. or maybe we could be business partners. according to Forest’s mother’s life-is-like-a-box-of-chocolate theory, everything is possilbe.
take care,
Monk
唐朝和尚 于 2003-10-22 4:12:28写道:
Liang Jie Jie,
Wo fei chang xi huan ni de wen zhang. But i can not write chinese characters here. it IS a real PITY. maybe someday in the future, we could meet face to face, and i really look forward to. or maybe we could be business partners. according to Forest’s mother’s life-is-like-a-box-of-chocolate theory, everything is possilb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