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慢火车 2009-3-4 上海的阿拉佬们,也许会为往返杭州湾畔的快捷动车欢呼不已,但同时,充满诗意化生存追求的杭州城市菁英,在脍炙人口的利群广告中,喊出了与多少人天地相呼应的名句:不在乎目的地,只在乎沿途的风景。列车驰援而过,两边是青山碧野,红花绿树,白水黑土,一柱白烟点缀了无垠的视野,主角举起相机,记下了此刻,这醉了人的场景。 当世事的速度,变得飞快的时候,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变成了一项具有思辨意义的课题。如果将爱情比作过程,婚姻则是结果。网络时代,快速化爱情主导潮流。电视上忸怩作态的快速配对,在刻意包装和修饰的光环下,上演了以爱情为题材,以快速为特征,以娱乐为目的的视觉大餐。还有,网络上诸如最严肃的征婚网。爱情这一过程,本质在于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的认同。网络时代的最大效用在于缩短交通与沟通周期,机会成本被大大地降低,副作用是必要过程环节却往往被忽略。犹如瑞典的H&M,成为全球Fast Fashion的代言词,但并不代表,以塑造平价时尚典范为目标的H&M忽略了时尚铸造的过程和必要环节,你看,潮流,流行,趋势,秀场,街拍,展会,甚至与设计师的Croseover,哪个少了它的踪影,只不过它做得比别人快。古老的智慧,已经告诉了这一迢理:先下快手者为强。 生命是一列奔驰的动车,它需要快,但并不是忽略过程的“周转”。这好比,食客要很快地吃到珍馐佳肴,这要求将选菜,净菜,配菜,烹饪的过程作得极致,而并不是省去其中的环节。 一见钟情,也许是网络时代人类爱情行为学最可以大书特书的一章。所谓茫茫人海,十年生死,实质只是对于机会成本的一种“自我趋利”选择。古时“执子之手,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诗意理想,并未改变,只不过当下,幸运的人们,多了更多的选择权。你还能不承认所谓网络时代,本质上不是对机会成本最大化的消解吗? 不管古时今下,一份美妙的爱情,须经历了千山万水、日夜交集的过程体验,才会有了灵魂共鸣与婚姻美满的基础。他和她,在乎目的地,更在意旅途的风景。一路上,心如那穿山过桥的慢火车,阅尽了两旁的转转折折。四周的青山绿水,愉悦了他和她的视野,放飞一般;远去的闪烁灯火,旁注了他和她的俗常,烟火人生;一颗大榕树,一个稻草人,一片绿野,一头耕牛,山山水水的曲折,停车坐爱的枫晚;这些,在人生的像框中,逐渐远去,素描化成一幅立体的画面,里面的主角是他和她,彼此亲密偎依。 如果其中有一些寻寻觅觅的场景,那这个故事因此会有了更多感人的桥段,甚至堪称完美,虽然背后也许尽是寻常的细节。 这里有:独自背包的他,在列车轰鸣的夜晚,看着车窗上孑然的背影,仿佛找到了另外一个知己,共同的方向,是为了一个有她的明媚早晨。他开始了他的奔赴之旅; 这里有:飞机爬升过厚厚的云层,与地上阴雨蒙蒙的场景相比,天空是无限希望的湛蓝,她多么渴望有他能一起分享这,晴空万里的通透。此时,一场突然颠簸的气流,她多么希望他那只厚实的手,握紧她有点颤抖的心。她期许了她彩虹一般的希冀; 这里有:他和她在异乡的街头,一起享受午夜的海鲜饕餮,她能从一条虾蛄中,滔滔不绝讲起童年不羁的岁月,一幅天真童趣诗意的画面,娓娓展开。他经历了她的成长,彼此的过往有了交集; 这里有:他和她在床头的呢喃,他为她计算明天,她向他讲述她的目标,他和她的未来,在彼此的阐述中被勾勒。他们的当下与将来,有了关联的纽带。谁说目标管理只是商业运用的工具呢? 这里还有:他送别她,他目送载了她的车离去,互相挥了挥手。车调头远去,他也转身了。他和她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而路上的风尘与颠簸,却被丢在了四目温柔的期望中。 这些琐碎而细腻的桥段,被写进了日志。有一天,夜深人静的子夜,他们翻阅到这一页,他在烟雾中久久沉默,而她,眼角一滴湿润。他们的思绪,都融入了载满过往的慢火车,一山一水,一幕又一幕,每幕上写满着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