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出台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其中确定投向房地产领域的约9,000亿元。一时间,房地产商们都在暗暗窃喜:这下终于有救啦!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红旗飘飘的“援军”压城而来,不成想临到城门前却调头而去,这9,000亿元的房地产建设资金将主要投向经济适用房、社会保障房的建设,与开发商基本无关。
当然,不能说完全无关。9,000亿元投入将带来更多低价的房屋入市,这对于商品房开发商来讲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本已孱弱的市场需求,在随后的几年将被极大分流,现在市场上对于9,000亿元的经济保障房有很多的估算,包括一些国际投行也由此对中国商品房市场的前景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当然,最为着急的还是房地产商和与此紧密相关的利益相关者。
先看看房地产商这块。反映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以万科王石为代表者,以任×为代表的,以及沉默的大多数。作为对这次的房地产行业调整的先知先觉者,万科以及王石从2007年的下半年就开始采取行动,先是抛出“房地产拐点论”进行舆论造势,然后就采取实际行动先于同行们开始全国范围内的降价,大力回笼资金,即使中间遭遇多方的反对,甚至引发暴力行动也推行不弃,而历史再次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师”。作为第一批踏准对房地产行业大势的,如今的万科几可“笑看风云过”。为此,才有王石的对国家房地产相关政策的力挺,及基于市场分界判断而提出“小调90/70政策”对策。而以任×为代表的去年还在与王石激辩“拐点论”之流,现在可是见识了真正的寒冬,以至老潘也说出诸如“不要以为看到红叶就是看到了春天的来临,其实那不过是即将入冬的信号”之类英雄气短的话。这些开发商才是看到9,000亿元投向与其自身直接竞争的领域最为失望的一族,所以任×又抛出“以个人所得税抵冲供房款”的言论,也是“狗急跳墙”而已。沉默的大多数要么因为自身不够分量,或自己对形式还没判断清楚,抑或是已经在与当地政府形成某种默契没必要出来瞎白活,这个群体是最庞大,虽然其个体规模未必很大,也是会对房地产调控政策产生最大影响的,是未来房地产市场政策更应关注到的。
房地产行业最大的利益相关方应该是地方政府,注意是“地方政府”。根据我们的了解,有些地方政府,尤其是二三线的地方政府,当地财政收入中有多达50-60%与土地与房地产有关,难怪现在房地产市场不好,最着急的就是各级地方政府。9,000亿元的楼市投入建经济保障房,对地方财政也是一个很大压力,这是事实。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很难拿出足够的配套资金建大规模的保障房。但话讲回来,就是地方政府手里有足够的现金,他们就愿意拿来建保障房吗?我看未必,弄不好就拿去挥霍浪费掉了。所以,现在不是救了房地产开发商就能顺利实现保障房的建设问题,而是在现在的条件下,如何将中央的9000亿元保障房建设资金落实到位的问题,其间只要能不出现大的贪腐问题就不错了,这两件事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另外一众相关方就是一些中介机构、或吃饱饭没事干的人。各类房协是开发商利益的代表者,代表开发商讲些话,是可以理解的,那是他们分内的工作。规划设计、销售代理等房地产行业的附属者,当然需要仰开发商的鼻息而动,所以,才有某中介讲,9,000亿元投入经济适用房建设是“镜中花、水中月”,建议将9,000亿元投入“个人购房所得税抵偿”等方面,以期重新启动商品房的市场销售。吃饱饭不饿的人,权当充当看客,偶尔发发言,权充“聊资”,也是暂时冲淡金融危机阴霾的“乐事”。
也许有问,那么银行、钢铁、建材等房地产紧密相关行业呐?无论是商品房的建设,还是保障房的建设,对这些行业的拉动作用相差无几,而且在目前的情况下,由政府出面做“担保”,还是要比完全由市场自主安全不少(政府的“守夜人”角色就需要发挥更多作用了),在此不遑多论。
最后,从消费者的角度再来看9,000亿元。住房从其第一要务来看是满足“居者有其屋”的公用,从这个层面上讲,房屋天然具有其内生的公益性及公平性需求,而政府职能恰恰有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的要求,由政府出面进行房屋的适当“分配”也具备其法理上的正当性。这些保障房如果分配得当,将极大的缓解国内住房近些年完全由市场“配置”上的失当,给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民众更切实的民生保障。开发商的商品房如果从市场的角度理解,其天然具备逐利性,由此任×所讲他“只为富裕者盖房”的言论并非虚妄之言,只是从社会道义上很难被社会认同而已。只是,政府在这些年的不断摸索中也在不断认识到单单由市场进行房屋的调配无法解决中国现阶段的问题,才有从去年开始中央高层四处到新加坡等地考察学习其房地产市场经验,到现在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出手建设保障房,而不去直接救助房地产开发商所在的商品房市场之举。
作为房地产产业链中的谋生者,诚愿政府此举能重塑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为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奠定新的模式及利益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