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工作赢之路3:用适合的人做恰当的事

[复制链接] 0
回复
87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2-27 09:5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工作赢之路3:用适合的人做恰当的事fficeffice" />

导入描述

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于企业在使用人的尺度上,能够不遗余力地做到大才大用、小才小用、量才使用、外才我用和育才待用的用人策略。

尚大志,观小行”

常言道:“重大节,细小过。”这是对人的评价。着重把握关键事件和综合表现,体现为适用则可;“尚大志,观小行。”这是对人在做事的评价,是从工作取向与态度入手,关注具体的行为和表现。

请看一个事与愿违的实例。陈明是一家企业的厂长。三个月前,他辞退了原有五年经验(但很固执的)生产主管,重新提拔了一名班组长程生。因为根据他的考察,程生这个人的责任心是非常强的。他去车间检查时,发现程生总是忙个不亦乐乎,不是在核发半成品,就是在热心解答问题……总之没有闲过。奇怪的是,在程生担任主管以后。生产质量和完成率非但没有上升反而比以前下降了。这是怎么回事?陈明有点摸不到头脑了。还是陈明的助理给他解开了这个谜团。“您所看到的只不过是程生做出来的表现……”

陈明恍然大悟。用人不能只顾看表面,更要考察其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品德。否则,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才能够找到内外兼备,德能勤绩都OK的人才呢?以下是一个衡量一匹好马的故事:

草原上有匹马,一高一矮正在悠闲地啃着肥美的青草,只见天苍苍,野茫茫,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它们心情舒适,边吃边聊,往远处走去。(图略)             

“一会儿等我们吃完了,再回头吃吧!你看还有好多没有吃呢!”那匹矮点的马说道。高个的马听后,不屑一顾地打了一个响鼻,根本就没有往后看看,它心想:“好马不吃回头草,往回走什么呀?还怕前面没有草吗?”想到这里,它轻蔑地对刚才提议的马说:“我可不愿意辱没了‘好马’的名声,要吃你自己回头吃吧。”

两只马一直往前走,可是草越来越少,矮马说:“我们还是回去吧!再往前走恐怕就没草了。”

“好马”还是那种傲慢的表情,矮马回头走向草原,好马独自走向前方的沙漠边缘。可是它仍旧没有回头看看身后的矮马埋头吃草的陶醉样子,最后这匹“好马”一头栽倒在沙漠中了。

衡量一匹马的标准并不是看它是否吃“回头草”,而是看它到底有多强壮,足以忍耐多长的距离,才能成为职业的强者。

在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比照一下,以下三个句子你选择一个、二个、三个还是三个,都不选:A、应该做一些事?B、我应该怎样做? C、我要做好这项工作?

选择:C。我们在工作并不是什么事情可做或应该做的问题?而是,我要做,而且是能够做得好的问题?

思考:用适合的人,做不恰当的事,结果是:事倍功半,用不适合的,人做恰当的事,结果是:事与愿违。

结论应该是用适合的人,做恰当的事,结果是:事半功倍。

“山不在高,有仙有灵”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有灵”;“水不在深,有鱼则灵”。也就是说:有用、适用和能用才是硬道理。这恰好说明了企业在使用人的尺度上,不遗余力地做到大才大用、小才小用、量才使用、外才我用和育才待用和用人策略。

笔者亲历的一个顾问服务例子。某电子厂创办三年多,员工有150多人,一直以来都是老板直接管理。03初为了提升厂的知名度和加强经营管理,决定在广州建立销售公司,聘请笔者做一个HR从组织结构到岗位分析的咨询项目,在解决方案确定后,需招一名德才兼备而又能敬业的生产厂长。经过综合酝酿,通过《广州日报》求职广场进行招聘。

要求条件:男 30~40岁,机械类或管理类大专以上学历,拥有五年以上同等职位工作经验,对电子制造业管理和ISO质量体系熟悉者优先。

招聘过程:一个星期后,收到应聘厂长职位信函21件,经初步甄选有9名应聘者预约面试,经过面谈了解和对行业熟悉程度及面试记录表(满分35)评估,李生和张生进入第三轮面试甄选。

考察方式:安排李生和王生进厂参观后,根据该厂大概情况草拟一份入职建议书,三

天内“拍板”。

取舍困惑:李生和王生各有所长,老板一时难以决断,约定3天答复时间已到,并接二连三收到他们来电话询问。无奈,唯有安排两位都面试,但仍然不得要领?(图略)

资料显示:李生35岁,学历管理类本科,行业了解熟悉,ISO有认识,职位经验五年同行业厂长,面试评分25分,建议书评语有自信度,主要是经营管理角度切入,薪资要求年薪不低于6万,福利方面安排单间,其他意向提出独立办公室。王生38岁,学历机械类大专,行业了解有认识,ISO熟悉,职位经验六年生产部经理,面试评分同样25分,建议书评语有信心,着重生产现场和设备方面陈述,薪资要求每月不少于4000元,福利方面可暂住集体宿舍,其他意向应按厂规定。

如何提供有效参议,帮助该厂老板做出选择呢?笔者的意见:从整体胜任能力角度,显然是李生比王生强一些,但进一步考察,这间厂是生产制造型企业,对王生自然是得心应手;况且,他的薪资和福利要求与现实情况接近,尤其是企业一分为二后各方面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最后老板经过权衡选择了王生。

事实证明这是明智的选择,王生没有太多的摆架子,不但平稳度过试用期,而且在生产管理上,对人员配置使用、机器设备的保养、产品质问的控制等方面主动投入,做得认真细致,实实在在地干了三年。

「本文提示」

工作不是在博弈的过程中胜出,而是凭着实力,优势可以使你脱颖而出,技能则可以保证你把岗位工作做好。用适合的人做恰当的事,关键是找到匹配的理由和特长。记往,用人稳妥总比激进来得实际。

本文是佟天佑成功心理学的原创著作《赢在过程》第三章(若转载务必注明)。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