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八十年代的温暖春风——“我的三十年记忆”之三 这是一个中国人彻底结束荒唐、开始走自己的探索改革之路的重要一年,1980年间发生的许多大事,注定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对“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历史性清算。也许,对于现在的许多年轻人说来,他们仅仅是通过各种资料了解到那样一段共和国特殊的历史。而对于我们这些五十年代的人来说,这一年真正结束了那样一段不堪回首的荒唐年代。那是一段怎样的印象深刻的记忆啊,人人每天都生活在阶级斗争的恐怖之中,物质生活极度匮乏而精神又总是处于极度亢奋的畸形年代,以致我们这些50后对今天的好日子总是那么的满足。这一年是正视历史向前看的一年,国家为自己曾经的一批在文革蒙冤的领导人刘少奇主席等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历史性的公正结论,还了历史一个本来的面貌。还是在这一年,国家最高权力实现了顺利的过渡,在那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十月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华国峰退出了中央最高领导层,邓小平出任中央军委主席,胡耀邦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出任国务院总理,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革命退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从而为彻底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个全面拨乱反正的时期,长期的极左思潮使得我们的国家政治生活处于十分不正常的状况,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肆意凌驾于全党、全国及全体人民之上,口口声声自我标榜为无神论者、却整天沉迷在山乎万岁的个人迷信之中,以致整个国家经济几乎到了全面崩溃的边缘。这个教训的确太深重了,这一年我们在制度上对这种错误进行了彻底地纠正,“个人崇拜”在中国将真正成为了一段历史,对于我们全国人民说来,这的确是件非常值得记上一笔的大事。也许这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难以避免的一个通病吧,当年的苏联对列宁、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朝鲜对金日成父子的个人崇拜、古巴队卡斯特罗兄弟的个人崇拜、越南对胡志明的个人崇拜,都和我们中国对毛泽东、林彪的个人崇拜如出一辙。人民的感情无疑是淳朴的、真挚的,但被愚弄、利用到了极致,就必然会酿成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悲剧啊。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出了个真正的明白人邓小平,中国人通过历史性的反思终于作出了正确的抉择,代表着封建专制、陈腐愚昧的个人崇拜终于远离了我们。必须承认,这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明智选择,也是一种天大的幸运啊。 在刚刚结束了文革噩梦的这一年,印象很深的是当时流传的一些经典老歌。例如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王酩谱曲的《妹妹找哥泪花流》、《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绒花》,王立平作曲的《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以及吕远作曲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泉水叮咚响》、《我们的明天比蜜甜》。这些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真地让当时的人们生活中充满了阳光和甜蜜,十分生动现实地让全国人民尽情拥抱那样一个改革开放的温暖春天。这些歌曲在当年被人们广泛传唱,就在我敲打这些文字的时候,那些迷人的旋律仿佛回想在我的耳畔。尽管当时的电视尚不普及,卡拉OK、KTV等娱乐方式也尚未出现,但人们还是用最为原始的方式,在报纸上剪下自己喜欢的歌曲简谱,由识谱的人义务教授,很快就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了。记得当时在大学校园里,每当课间休息时,在识谱的同学周围往往聚集了许多同学,大家互助互学,热情之高大概是现在的年轻人所难以想象的。毕竟,那是当时的年轻人很主要的一种娱乐方式啊。在那个年代里,尽管物质生活还很匮乏,但精神却十分振作,这可能是因为在曾经那个被禁锢的思想牢笼中刚刚解脱出来的一种必然吧。 当年还值得记上一笔的是生机盎然的文学百花园,由于改革春天的到来,一个文学的春天促使无数喷薄而出的报春鲜花争相绽放。记得当时学校的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里,整天都是人满为患,同学们下课就往那里跑,没有课的时候也经常是在那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那些文学期刊中刊登的重新焕发出创造活力的老作家的作品,无数新涌现的文学新锐的扛鼎之作,为我们这些热血沸腾的大学生们爱不释手,我查到了一个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的单子,当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记的《最后一个军礼》、《被爱情以往的角落》、《天山深处的“大兵”》等作品赫然名列其中。想起当时看小说的情景,用“如饥似渴”来形容,的确一点也不夸张啊。由于是文科生的缘故,我们毫不吝惜地把大把的课余时间用在了课外现代热门文学作品的阅读上了。当时社会上有影响的小说、报告文学、电影、话剧,几乎我都看过,这是我使自己的思想脉搏跟上如火如荼的改革年代的一条捷径啊,我至今也很庆幸自己当初的这一明智选择。由于十年荒唐年代对文化的禁锢,文学的牢笼一旦打开,人们那种被压抑多年的对文学等精神营养的渴望瞬间得以高密度的释放。反观如今的文化市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真是一种百花齐放、争芳斗妍的美好图景啊,现在再让我看遍全部的当代文学作品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啊。然而作为经历了中国文化发展两重天的一代人,实在是感到,这得来不易的一切,的确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