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人间正道私有化?——批判曹思源之二

[复制链接] 0
回复
127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9-12 01: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当前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隐忧

记者:你谈的这三点很有意义。请深入解释一下。

何新:这三点是我长期研究经济理论、思考经济问题后总结的东西。既然目前的经济理论基本并不可靠,既然经济学中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模式可以借用,经济改革又需要理论解释和思路引导。那么怎么办呢?

我认为与其让政策被某种乌托邦的模式所导引,倒还不如采用陈云那一代人的办法,即务实的办法。那一代人据说是不懂什么理论"经济学"的,但那是务实的一代人。1949年国民党留下了一个经济全面崩溃的烂摊子,是当时国民党那些剑桥、哈佛毕业的"海归"博士部长们无论如何都治理不好的(他们当时也不相信共产党能治理好)。

但是陈云等人只用三年就将其治理得井井有条,使中国在50年代初就走上快速工业化的道路(后来的大跃进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们的办法就是靠三条: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出发。同时也借鉴别国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从中国国情出发。也就是说,无论当年照搬苏联模式,还是今天照搬被曲解和误解的美国模式(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所谓"与国际接轨"),都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行为。

第二必须从实际出发。也就是必须采取面对现实、正视现实的态度,从现实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抽象的理念,所谓"理想"和"应当"出发;不要硬用主观设计的空想主义理念去扭曲现实。

第三是从现实中的问题出发。例如当前中国社会中存在最严重而迫切的是三大经济问题;第一是严重的社会失业和就业问题,第二是为农民找出路的问题,第三是社会青年问题;千百万城乡青年人正在面临生计、职业、生活前途和出路的问题(包括高校毕业生)。

这三大问题都是当前最严重也最具有紧迫性的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它们直接影响社会安定、国家治乱,影响当前也影响未来。如果政府硬是不管这些问题,如果天真地相信应该把这些问题都推到市场中去,由市场的自发力量去自然解决,这就是欺世误国之论!不面对这些问题,而迷恋于一些抽象的经济模型和增长数字,这是极其荒谬的,是对国家、社会、人民、历史极端不负责任的作法。

记者:但是,目前并没有发生灾难。目前中国经济也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和良好的势头。

何新:经济增长有两种,真增长和假增长。改革前中国经济年年也一直都在报告生产发展、经济增长。对此我们实在是太熟悉了。

文革时代,每一年元旦社论都有一套口头禅:"生产发展,市场繁荣,货币稳定,购销两旺,形势大好而且愈来愈好。"但突然有一天,11届3中全会后,我们才知道,真相是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

当前经济形势有好的一面,但同时也有不容忽视的种种隐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在市场经济中,真正的经济增长必然反映在就业率快速上升即劳力市场的活跃上。而当今并不如此,下岗、失业极其严重(某些地区社会形势甚至潜在地很紧张)。凯恩斯最重要的一部名著叫什么?叫《就业、货币与利息通论》。从书名看,他认为"就业"是经济学的第一问题。他所针对的是30年代大萧条背景下的大失业。

2、真正的经济增长必然反映在两类消费市场的活跃上,即投资消费和民用消费。当前国内市场仍很呆滞。许多企业的产品有价无市,市场库存仍在上升。

3、一个就业率低下,一个库存量上升。还有一个商业银行深陷贷款回收难的金融困境(据外电说呆坏帐目达到总信贷额的30%-40%,银行内部人士说更高。而官方说约10%。)这三项指标出现在任何其他国家都会被看作是经济红灯和警号。

记者: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是不是使用的统计模型有问题?

何新:当然有问题。首先统计局没有真实地统计下岗和失业的适龄就业者人数。现在一些统计学家侈谈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却根本不懂市场经济究竟是如何运转的。市场经济的动力不是"增长",而是"市场"和"消费"。市场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此。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重要"机制",就是单纯增长,若没有同比消费的推动,本身就将成为诱发经济危机的导因之一。

4、现代资本主义与古典资本主义具有重大的不同

记者: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的对象是研究"稀缺"问题,也就是有限资源的配置问题。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一种经济制度的主要基础是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即社会重要资源和资本的占有制形式。然而市场经济的基础则是产权明晰的私有制。没有私有制就没有市场交换,也就没有市场经济。

何新:许多人至今一直认为,私有制与自由经济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但是,这是一种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真实性质缺乏真知的误解。

记者:你这种说法似乎很新鲜。有根据吗?

何新: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的说法。美国后凯恩斯派的经济学家汉森在1946年发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一书中指出:

"自从19世纪末期以来的西方经济已不是纯粹私人经济,而是双重经济,政府已参与企业活动。双重经济并不是私人经济向公有经济的过渡,而是向社会福利为重点的'混合经济'过渡。"

甚至萨缪尔逊也认为:

"美国的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在其中国家机关和私人机构都实行经济控制"。

他批评"自由放任"时写道:

"看不见的手"虽然"是一个有价值的见解,但是经过思考和两个世纪的经验之后,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学说的局限性。"

你应该知道,现代西方资本主义自身,早已不是19世纪以前那种古典的私人所有制。在现代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所有制一般包括四种形式:

(1)个人所有制;

(2)公司(股份公司)所有制;

(3)国家所有制;

(4)合作社(集体股东)所有制。

中国的人们对于现代资本主义,即"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或"现代企业制度",一直存有严重的误解。根据法、德学者的看法,现代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存在着两大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所谓"莱茵模式"(西欧、北欧发达资本主义),另一种是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英美模式)。

资本主义的这两种现代模式,都已与19世纪建立在小私有制基础上的中小企业自由竞争的亚当·斯密模式具有根本的不同。两者都属于"混合经济"类型的现代资本主义,都已不是单一私有制,单一自由市场的古典资本主义。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志,不是大型企业的分散化和小型化,而是工业的集中化,从而形成实力雄厚的经济航母--跨国股份公司。
在投资形式上,"莱茵模式"的市场经济主要依赖银行而非直接资本市场。国家通过宏观财政及货币政策对产业给予扶植和强有力的经济及政治支持,而不是让它们在自由市场竞争中听任其死生。英美模式则主要依赖资本市场而非银行。

资本及工业、企业的高度集中性和跨国性,是20世纪一切现代发达资本主义所共有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在莱茵模式的经济中存在着强大的国有企业和公有经济,而英美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并非依托于私有化的中小型企业,而是依托于具有国家订货和金融支持背景的大型跨国垄断企业。

在美国存在着数百万私有化的小型企业,它们雇佣了就业人口的相当一部分(尽管不是大部分)。在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但是决定现代资本主义性质的绝不是这种小型私有企业,而是大型的跨国超级经济垄断体。在垄断组织居于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小型企业、以及非垄断性的中型企业,都是从属于这种跨国垄断组织的。

国家所有制的高度发展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重大特点之一。这种所有制的形式,尽管与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跨国垄断组织相比,居于次要地位,但在国民经济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尤其表现在由国家对那些盈利低的企业和经济部门(包括国防工业)进行直接经营,进行订货,也包括由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对非国有制的资本主义企业以低价提供生产资料。参阅B·Minc著《现代资本主义》第1章。

实际上,现代资本主义不仅在所有制形态上,而且在经济运行方式上都已与19世纪的古典幼稚资本主义(即亚当·斯密时代的原始资本主义)具有根本性的不同。

记者:你谈的这个问题很重要。许多人认为,资本主义就是私有制。很少人了解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也有国有企业和公有企业。

何新:现代资本主义在本质上和功能上都是混合所有制基础上的国家资本主义,而不是亚当·斯密模式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这就是最根本的不同。那些主张中国经济通过化国为私、化大为小,即通过私有化之路走向市场经济的人,实际上是主张中国倒退到17-19世纪极端不稳定的幼稚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经济阶段,而放弃中国50年经济发展的全部现有成果。

记者:你认为17-19世纪的自由资本主义与20世纪的现代资本主义,在运行机制上,是否仍然相同?

何新:非常不同。斯密所构想的自由竞争市场模式,其基本特征如下:

(1)在每一个经济活动部门里,都存在着实力不相上下的各种不同的私有制企业。这意味着生产集中的过程还没有充分地发展起来,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占有垄断地位。

(2)经济活动的中心人物是资本家即小企业主。

(3)价格在市场上自发地根据供求关系而形成,任何企业都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把自己制定的价格强加于市场。

(4)资本和劳动力存在着充分的流动性,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毫无阻碍地立即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

(5)经济活动的原动力是:从投入的资本中追求可能达到的最高利润。资本主义企业的目标是短时期利润的最大限度化。

(6)市场供求机制是经济的主要调节者。价格根据需求涨落,参与资本的利润率平均化趋势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7)产品的实际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因此自动偏离生产价格。通过这种偏离,国民经济结构自动调整。如果在一个生产部门实际利润高于平均利润和平均生产价格时,资本就会流向这个部门;相反,如果某些部门的实际利润低于平均利润时,资本就会从这些部门流出。

(8)若不考虑时间因素,可以假设由于实际价格和实际利润偏离平均价格和平均利润,就会立刻或在极短时间内导致社会生产的扩大或萎缩,形成经济的周期性;这也就是经济危机。危机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经阶段。

19世纪的古典自由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是同这个模式所描述的情况相接近的。当时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因此任何一个私营企业都难以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

然而在当代,国际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全球化的庞然巨无霸,伸展成为网络遍布全球,无远弗届,千手千眼的超级跨国垄断经济体。研究这种现代全球性资本主义,已经再也不能用斯密那种小企业在市场中林立、自由竞争的古典模式了。

在20世纪,尤其是在它的下半叶,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现代资本主义体制的基本特征如下:

(1)生产过程的集中,导致在主要经济部门中形成了在市场上居统治地位的大型跨国联合企业("全球500强"一类)。

(2)经济的中心人物是经营者(管理者)--属于资本家阶级构成中的精英阶层的成员,而不是股权的持有者。

(3)价格最终不是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相反,占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制定的价格被强加于市场。而且它操纵、控制和积极地影响全球市场(例如石油领域中的欧佩克垄断组织)。

(4)技术进步要求对科学研究进行超大量的投资。而科研又只有通过大型跨国企业并在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大笔经费的资助下才能进行。

(5)由于生产规模及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及其综合体的建设时期延长了许多。加上经营条件的其他变化,导致企业经济上的时间视野大大地延长了。
(6)经济活动的原动力仍然是从投入的资本中追求可能达到的最高利润。资本主义企业的目标乃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7)但经济结构的调节者已经不是价格机制,而是取决于垄断集团的不同实力背景和国家起调节作用情况下的垄断集团的长期目标函数。实际是根据资本规模及其竞争力实施利润的间接调控及分配。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国际化(全球化)已达到了空前广阔的范围和规模,以致它已成为现代资本主义不可分割的、极其重要的特征。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已走过几个阶段。在其低级阶段,第一阶段是重商主义(保护主义)时代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那个阶段的资本主义实际也是国有制为主的资本主义。(路易14时代著名的东印度公司就是一个国家背景的垄断组织。)中间阶段,第二阶段是经济殖民主义全球化的古典自由主义(亚当·斯密时代),那时的确是小企业为主而且自由竞争的私有制资本主义。

然而现代形态的第三阶段资本主义,即20世纪形成的最发达资本主义,其经济形态已不是离散型私有化的自由资本主义。E·J·Hobsbawm在1997年出版的《帝国年代》中指出:

"支撑20世纪世界经济的结构,即使当它们仍是资本主义形式的时候,也不再是商人在19世纪70年代会接受的'私人企业'式经济结构。"《帝国的年代,1975-1914》,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许多人以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仍是建立在单一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因此,他们认为中国改革最终要以这种私有化市场经济作为样板模型。然而,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并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特别是小私有制的基础上的,也不是原始形态的那种幼稚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是与强有力的高度组织化的国家机器,国家政策和国家宗教及意识形态综合于一体的超级资本主义。其力量强大的秘密也正在于此。

但是,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经济学人和政客一直有意识地向中国人掩盖这一点。他们不愿意我们洞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真相。他们引诱和误导中国人。试图引导我们从微观层面的政企分开(这是必要的),进一步导向全面私有化为目标的市场改革。从宏观上使我们的国家目标、国家发展战略、国家体制与经济机体相剥离,从而达到彻底摧毁作为中国经济实体和主干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企业,最终将中国引向由经济到政治全面解体的战略性目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