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3-5-1 19:47:00
|
只看该作者
“04”评分法简单易行,应用也较普遍,“04”评分法的主要缺点是由于评分中会出现得分为零的现象,可能会对评分的实际有效性带来一点影响
2) 项目指标的具体评价标准 (见下表)
评分指标评分标准明细表
分 值 4分以上 3.9-3.0 2.9-2.0 1.9-1.0 0
范 围 非常有利 比较有利 一般有利 比较不利 最不利
控 股 股本 分散,控股公司股权5%以内 分散,控股公司股权10%以内 分散,控股公司股权15%以内 分散,控股公司股权25%以内 不分散,很难收集
股 权 结构 国有股或法人股绝对控股,易出让 国有股或法人股绝对控股,较易出让 国有股法人股绝对控股一般易出让 国有股或法人股绝对控股,不易出让 国有股法人股控股地位根本不出让
成 结 总 5000万-7000万 7000万-9000万 9000万-12000万 12000万-15000万 15000万以上
本 构 股本
股 价 市场平均股价10.00元以下 市场平均股价10元-15元 市场平均股价15元-20元 市场平均股价20元-25元 市场平均股价25.00元以上
成长 主营收入 增长率 30%以上 30%-25% 25%-20% 20%-15% 15%以下
性 利润总额 增长率 25%以上 25%-20% 20%-15% 15%-10% 10%以下
财 负债 负债比率在35%以下 负债比率在35%-45% 负债比率在45%-55% 负债比率在55%-70% 负债比率在70%以上
务 资本公积金 公积金占总股本比率在100%以上 占总股本比率在100%-70% 占总股本比率在70%-50% 占总股本比率在50%-20% 占总股本比率在20%以下
状 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在3.00元以上 每股净资产在3元-2元 每股净资产在2元-1.5元 每股净资产在1.5元-1元 每股净资产在1元以下
况 融资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在20%以上 净资产收益率在20%-15% 净资产收益率在15%-10% 净资产收益率在10%-5% 净资产收益率在5%以下
产 结 业构 主营利润占利润总额的80%以上 主营利润占利润总额的80%-70% 主营利润占利润总额的70%-50% 主营利润占利润总额的50%-30% 主营利润占利润总额的30%以下
行业 景气度 50%以上 50%-30% 30%-0 50%-30% 0
量化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上述指标值采用专家打分方法,得出所有上市公司成为壳公司可能性大小。实际操作中将影响收购兼并壳公司的指标进行量化,按成为收购兼并壳公司可能性大小,分别打一个分值,然后根据各指标打分值情况,采用综合加权方法得出该目标公司成为壳公司可能性大小。从沪市近来上市公司几个较为典型的收购兼并对象看,其评判分数是比较高的。因此,上述评判标准对实际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核心问题之三:壳公司的价格确定
壳公司价格的确定 ,主要是指通过对壳公司全部或部分被转让资产的真实价值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公平合理的转让价格。“ 壳公司” 价格的确定是买 壳交易中的关键一环和核心问题。壳公司 转让价格根本上取决 于买卖双方对公司真实价值的判断,同时还取决于壳公司相对对方价值的判断。一 般买卖双方均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综 合考虑多种财务、经营和交易因素,通过协商谈判产生最终转让价格。鉴于壳公司自身的特点,一般它在买壳交易中并不具备谈判优势,因而,买壳方往往在 壳公司 定价中起主要作用 。对于买壳方来说,可接受的价格标准是:买壳交易总收益大于总成本。交易成本主要来自收购成本,包括为收购壳公司而向壳公司支付的现金、股票、注入的资产,债务转移带来的财务支出等。交易收益来自间接上市,有关资产未来盈利,以及从壳公司获得资产等。
壳公司价格的确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专业性事务,必须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等专门机构对目标公司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详细的科学分析和评审,才能最终确立。由于评估人员对目标公司的不同理解,以及各自不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评估方式,每一种方式都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一、“壳”公司的股票价格构成
“股权平等、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一直是股份制改造最基本的准则。实际上一个公司的股票,由于股票持有者股权地位的不同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同股同权同价极难实现。以下三种相对的价值层次决定了同一公司相同股票的三种价格。即:
1、私人持有的零星股票的价值是股票的第一价值层次
投资这些股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享受其分红,其持股者只能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对公司经营的满意度,对公司实际的经营不能施加任何的影响,其价格单纯是其对应的投资价值或曰企业价值的表现。
2、20%-50%左右的机构持股的价值是股票的第二价值层次
持有一家公司20%-50%的股票,持有者一般可以进入公司董事会,甚至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施加自身的影响,使企业的经营行为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倾斜,所以这部分股份的价值应该比处于第一价值层次的股票为高,高出的这部分价值我们可以称之为影响溢价。
3、 50%以上的机构持股的价值是股票的第三价值层次
当一家公司持有另一家公司50%以上的股份时,它有权改变这家公司的政策,包括公司的名称、注册地、资产结构、发展战略、经营方针、合作伙伴、采购对象或销售渠道等,从而获得投资收益以外的许多东西。所以,这个层次的股票每股价格将超过处于第一、二层次的股票每股价格,我们将高出第一、二价值层次的部分称为控制溢价。自然,控制溢价要高于影响溢价。
所以,“壳”的价值P1应该等于控制权所对应的企业价值V1与控制溢价C之和,即P1=V1+C。也就是说从卖“壳”方的角度出发,他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绝对不会低于企业的内在价值。由于股票价值层次的存在,持股的边际价值不断增长,购股的边际成本也不断增加。
当然,以上比例并不绝对,对于一家股权分散的公司来说,有时持有较低比例的股份也一样能够达到控制该公司的效果。
由于存在控制溢价,所以在对二级市场股票全部公开上市公司的购买中,其估价一般比公开市场估价要高(这种情况在境外成熟市场中表现得非常突出),特别是在资产管理不善或随着收购价值增高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对于股票全部公开上市公司的股东,股票的市场价格是其所持股票最直接的价值表现,这就要求收购方提出的收购价格必须高于目标公司的现行市价,否则,股东宁愿将股票以现行市价抛出也不会出售给收购方。
二、“壳”公司价值的估算方式
企业价值有多种表现形式和相应的估算方法。在企业收购中,企业价值的估算主要有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净资产法
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最能反映公司在某一特定试点的价值状况,提示企业所掌握的资源、所负担的债务及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权益。因此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的净值,即为公司的帐面价值,通过审查这些项目的净值,可为估算公司真实价值提供依据。
一般的通过净资产法收购上市公司,买方公司在收购前要聘请注册会计师,审查目标公司提供的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固定资产的市价和折旧、企业经营中的债权可靠性、存货、有价证券的变动来调整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项目。另一方面,对企业的负债项目中也要详细列其明细科目,以供核查和调整,只有如此,才能估算出目标公司的真实价值。
在我国,通过净资产法评估企业购买价格已经成为买壳上市中最常用的定价方法。主要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卖“壳”方认为公司的资产中有大量低效甚至无效资产存在,按帐面价值确定公司的价值,其实是高估了;而对买“壳”方来说,“壳”公司的资产低效或者无效是资产结构不合理赞成的,通过自己的重组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二是按帐面作价可以加快交易速度,减少交易成本。但是,其缺点是不能把上市公司的潜在盈利能力、目前公司是否陷入流动性危机等问题体现出来,只是一种最原始的企业定价模式。
2、市盈率法(收益资本化)
市盈率反映的是投资者将为公司的盈利能力支付多少资金。市盈率越高,说明投资者对该上市公司的前景抱乐观态度,在我国,市盈率法一般是按各部门、行业计算平均比率,作为对比标准。
在实际动作当中,市盈率的计算通常还包括收购双方对未来收益能力的判断,在分析整个市场和所处行业平均市盈率的基础上,收益能力较强则意味着较高的市盈率。
市盈率法基本反映一家企业的发展前景,是目前证券市场中对该上市公司的公允价格,是最市场化、最合理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估算企业价值的基本要求就是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份都能够流通。但是这种情况在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中尚不存在,我国上市公司国家股、法人股均不能流通,而且由于中国股市的初生性,使得股票价格甚至也不能反映流通股的真实价值。在我国目前市场操纵行为较为普遍的情况下,同国际市场相比,我国市场中平均市盈率高估倾向明显,对平均市盈率水平认同上的差别将是市盈率法难以广泛应用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迄今市盈率法在我国买壳上市中仅有恒通收购棱光这一例的原因。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企业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格高低可以成为“壳”价格的重要坐标,如果我们假设所有股票间的相对价位都是企业价值相对状况的反映,那么股票价格越高,壳的价格也应当越高。
3、现金流量法
和西方国家股市最大的不同点,是我国股票上市过程形成了巨大的卖方市场,大多数公司急于上市的目的,不是为了规范企业经营或管理体制,也不是为了接受广大股东的监督,而主要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买壳上市”也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因此运用现金流量法更能反映我国交易资产的真实价值。
现金流量分析法包涵的内容很广泛,既可以配股能力折现,也可以分得的红利或税后利润折现计算现金流量,以确定购买价格是否合适。从国外的购并实例看,对还没有确定目标的购并方来讲,分析具体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对选择购并暂时陷入财务困难,而又有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具有极大的意义。这是因为,一家盈利企业可能因资金周转不灵无法偿还到期贷款面临清算,而一家亏损企业却会因现金流量正常而维持经营,在我国目前销售疲软、部分行业竞争极为激烈的状况下,这一现象更值得重视:即利润的多少不等于现金的多少,企业有经营收益并不说明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来应付收购者的目光。
自由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和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变动(流动资金-流动负债)-债务本金支付+新增的债务
在这里公司的经济生命被描述成自由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即现金流。在考虑时间和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将预期的现金流折现,并与投入公司的原始资金作比较,来进行收购决策。
现金流量分析法最重要是要确定:1、不同的增长和盈利情况下现金流量的估计数值;2、并购成功后最低可接受的报酬率;3、确定在不同情况下愿支付的最高价格;4、根据收购方目前的融资和财务能力,确定现金或其他方式收购;5、评估收购成功后对收购方每股收益(EPS)和资本结构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