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人民币升值,企业如何修炼内功

[复制链接] 0
回复
72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11-16 10:4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fice:smarttags" />910人民币中间价创下汇改新高之后,913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又大涨116个基点,达到6.7509元。自今年6月启动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已升至1.17%,而汇改以来的累积升值幅度超过20%fficeffice" />

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的财富是通过投资和消费来创造的,中国的消费是美国的一半,美国的GDP70%是来自于消费,而中国消费占GDP29%,固定资产投资GDP70%。这种消费不足的积累,是不正常的积累,于是导致出口数额过大,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在此基础之上,国家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于是再一次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日前,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达到6.7509元。

由于各个行业的价格弹性都存在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中国进口型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开采、造纸、钢铁、石化、航空、交通等;出口型行业主要有:纺织、服装、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那么,人民币升值将会给这些进出口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首先来看一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利弊,很简单的道理,过去企业卖1美元的产品,收到7元人民币,今天企业只收到6.7元人民币;过去企业花7元进口产品,但今天只要6.7元。显然,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制造业利润降低、经营困难,2008年,由于人民币升值,东莞倒闭了30000家出口厂商。人民币升值也加强了进口企业的投资能力,使进口企业成本降低、利润攀升。人民币升值给中国进口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出口企业送去了挑战,中国进出口企业面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究竟该何去何从,就看你内功修炼的如何!

企业面对人民币升值,如何修炼内功

人民币升值是把双刃剑,让中国进出口企业身处于危机与机遇并存的经营环境中,且看企业如何修炼内功?

首先,产业战略升级。不论是企业研发战略、市场战略,还是管理战略,都取决于产业战略,因为企业所处的产业状况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中国的进出口企业对产业链的把控能力很弱,很多企业对产业链的建设仅仅停留在低附加值和低层次的建设上。中国某出口玩具在制造的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剥削中国劳动力、消耗资源,然后以1美元的价格出口,但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却是10美元,那么这中间的9美元价值从哪里来?产业链中最有价值的6大环节创造了这9美元的价值: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6项最关键和高价值环节都不被中国企业所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该出口企业忽视了产业链最有价值的6大环节,仅仅以1美元来衡量自己所创造的价值,却浑然不知自己给了美国10美元价值的产品。在以往的经验中,有部分企业意识到了产业链建设的核心点和高价值环节,于是加大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掌控力度,在面对人民币升值时依然能让利润扶摇直上。而一直没有觉醒的大多数进出口企业,则应该对产业链中的6大核心环节加强控制力,把控利润点。

我们在对企业进行服务时发现,中国多数进出口企业对产业链的建设都属单项建设,没有进行互补型建设。安踏一直提倡在产业升级和市场洗牌的过程中,将自己变成价值链的管理者,结合利润组合与定价策略成就其独一无二的产业链。安踏现今仍在与国外高端品牌洽谈收购事宜,以便与安踏品牌形成互补。因此在人民币升值之时,劳动力、原料成本增加已然影响不到安踏的运营。你会发现,那些加工和设计都要依附国外,只注重产能扩张的企业,显然无力抵抗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他们接下来不应该把产业链的核心价值依附于国外企业,我们建议他们迅速抓住产业链建设的核心环节,让自己成为产业链的管理者,对产业链进行整合和互补型建设,这也是中国进出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立身于内管理。天·智在对数十个行业的近百家企业进行服务后,通过总结发现立身于内管理才是企业运营之本,内管理的核心是全面预算管理和KPI绩效考核。企业就似一本账,任何一个成本环节的疏漏或执行不到位,哪怕是低效,都会直接威逼成本线。中国很多进出口企业显然没有算好企业这本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你如果不注重企业的成本管理,那么企业成本在设计方面丢失一点、加工过程漏掉一点、运输掉链条等等,于是成本丢失的黑洞之大和利润点下降之迅速只会让企业望洋兴叹。我们建议进出口企业在建设企业内管理的时候,从最初的产品设计开始,对每一个结点都应该有细致的预算方案,如果不是每一个结点都有预算,就保证不了价值链中的系统低成本,只有围绕着每一个成本结点都做预算方案,才能造就价值链增值,即便遇上人民币升值,也不会影响企业赢利。

内管理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就是KPI绩效考核。中国部分企业还在重点考核员工的出勤,遗漏了企业的关键KPI考核,即使每个员工都保证100%出勤率,也有可能保证不了企业的持续赢利。KPI绩效考核分为4个维度: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我们建议企业以财务、客户资源与员工成长为基础,注重关键绩效考核,建立规范的、系统的、全面的考核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的创造性,让员工的工资指向与企业的赢利保持一致,使其为企业不断地创造附加值。

中国进出口企业只有做好自身内管理,才能在人民币升值这个机遇与危机并存的环境中趋利避害,保持赢利增长点。

第三,发展供应链。现今中国很多企业都没有一套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于是他们会出现采购成本过高、采购人员从中牟利,加工成本控制不当、加工人员偷工减料,配送执行不到位、配送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这往往使得企业容易在运营过程中掉链子。

中国很多进出口企业的管理层会出现决策偏差或对企业管理不当的现象,这样的企业如果没有迅速的市场反应能力,那么人民币一旦升值,就会出现生产漏洞、运输不及时、销售执行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企业成本损耗和利润流失。我们建议中国进出口企业可以从生产环节、配送体制、销售渠道、个性化的服务等方面着手,强化供应链建设。

ZARA为例,ZARA是行业内最为标榜的“买得起的快速时尚”,他通过高效的供应链整合,从产品设计到成品运抵店铺,利用12天左右的营销前导周期,实现了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同时不依赖广告,通过门店渠道激发目标客户群,以此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ZARA这一套供应链严谨而规范,迅速帮助其打开了中国市场,且被同行津津乐道。

进出口企业应该以强化供应链建设来加强对市场的反应能力、规范员工工作态度、加快产品升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中间物流消耗。只有建设了一条完整且结实的供应链,才能使企业在面临人民币升值之时保持原有的竞争力。

第四,清晰品牌策略。品牌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形象,更核心的是企业价值。我们在对不同企业进行服务时发现:进出口企业,在面对世界品牌的竞争时,形象设计、品牌表现和实力都略显单薄。树立品牌形象,首先要保持长远的战略眼光,从企业品牌规划着手,立足产品特性,严控品牌表现,将企业品牌形象由国内化推向国际化,让企业形成规模化的品牌效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让我们来到了一个新品牌相对容易被接受的时代。以联想为例,2003年联想访谈了2800名消费者,700多位企业客户,并在海外5个国家进行了6场访谈之后,把原有的“Legend”标识更换为魅力和内涵象征的“Lenovo”,成功地加深了公众对联想的认知,此后其在国际市场的开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出口企业只有对品牌形象不断创新和完善,走规模化国际品牌路线,才能在人民币升值的大环境下,避免国外频繁的反倾销或外企的一些特惠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困境。

第五,规划内销市场。企业在进行内销市场规划时,首先要对市场的发展状况和竞争品牌的市场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寻找产品差异化和价格定位基础,并严格地进行市场分级:核心市场、中间市场、边缘市场,促进企业有针对性地去开展有效的内销工作。出口企业在面对人民币升值时要准确把握市场动态,调整内销市场销售规划,争取加大内销利润增长点,以此来填补企业在出口时的利润损耗;进口企业则要利用人民币升值这个利好信息,准确调整内销市场规划,使利润扶摇直上。

人民币升值给中国进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这给中国进出口企业带来了一次机遇和挑战。中国进出口企业能否修炼好内功,正确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机遇和危机,对于中国的宏观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