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四川灾民与现场工作者内心煎熬》,看看一点一滴的救灾过程,做的比说的难多

[复制链接] 0
回复
109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5-29 11:4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川灾民与现场工作者内心煎熬

  

四川地震救灾物资与捐款大量涌入灾区,然而,对于这些饱受灾难煎熬的幸存者与在前线救灾、报导的人来说,心理层面的创伤却无法以丰富的物资来抚平;新闻社520日采访到中国危机管理专家倪剑女士,前往灾区两日的她表示,目前灾民的心理压力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上海申尼邦德公共关系咨询公司总裁倪剑518日、19日率领一支八人团队前往灾区,这支包括危机公关管理与心理谘询专家的队伍带着救灾物资,进入了成都、都江堰与绵竹汉旺镇。

 

队员背景   

他们一行八人中,四位是危机公关经理,她本身是危机公关专家,另三位是刚进危机公关行业的年轻人,这三位同事里,一位是去年毕业的复旦大学新闻系本科生,一位是三年前毕业的复旦大学新闻系本科生,一位是六年前毕业的上海外国语学院的国际新闻专业学生。   

“我个人是1990年自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接着去美国工作生活十多年,获得新泽西州立大学兰谱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现同时接任哥伦比亚大学上海校友会主席。”倪剑说。   

另四位队员是心理谘询专家,都是属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谘询中心的谘询师,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严文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   

倪剑表示,她欢迎比他们背景经验丰富的人加入救灾行列。   她补充,这一行八人在当地没有依靠当地政府的帮助,而是由申尼邦德公共关系咨询公司的人员提供后勤协助、华东师范大学提供专业服务,因此,民间力量是可以帮助四川人民的。   

 

灾民与前线人员面临严重心理问题   

倪剑表示,他们是一组自发前往灾区的民间团体,目的是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并在灾后为四川灾区人民做重建服务。    

“去了之后发现灾民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尤其是在地震中非常不容易逃出来的灾民们,他们处在一种恐惧不安的状态中,而非如外界宣传或了解的,是具有安全感的;外界只看到营救他们的一面。”倪剑说。   

然而,不只灾民的心理创伤需照料,现场的救难人与记者也面临心理压力。   

倪剑表示,灾区的所有营救人员、到现场做决策管理的官员们还有媒体记者,都非常疲惫,深深受到心里创伤,虽然他们日以继夜救灾,但他们已出现麻痹的情况,这样的麻痹不是良知上的,而是心理上的,这些人在经历凄惨的劫后场面后,只能想到救命,却没考虑到灾民处在高温、处在尸体腐败中的恐惧感。   

倪剑说,那些目前被安置在防震棚内,有方便面吃、有棉被盖、有水喝的灾民,还有医院的伤员、伤员的家属、一无所有的老人们,现在均处于接近崩溃的边缘,因此他们比较关注的是拯救这些人最后可能出现的生命极限。   

此外,虽然基本物资丰富,但仍有部分灾民需要的物资不足。倪剑说,灾民现在也处于物质匮乏的边缘,这边的物质不是食物或水,而是其他需求。“例如有的灾民想要一双鞋,如此他便能自立更生,到城市里找工作,开始新生活,他虽然是健康的,但身无分文、没有证件,不知去何地求助。”    

“灾民现在的求生欲望非常强,但因为受的创伤非常深,使得他们失去了向周边能提供协助者要求的能力,我遇到的灾民,不知道要向我要即使是一块钱,不知道要求我帮他们办一件小事。”倪剑对社说。   

 

灾区缺乏真正所需人员   

经过这次的勘查经验,倪剑认为目前灾区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能帮助灾民的人不了解灾区情况,需要帮助的人不知道如何寻找帮助,倪剑表示,灾区的危机已是国难当头的时刻,她想呼吁与她一样受过西方或中国高等教育、具有良好工作经验、了解在紧急状态下如何管理物资、资源、人才的专家,尤其是那些健康、没有到达现场、冷静、有爱心、理智的四川人,或是海外各地四川同乡会的领导,能尽快加入赈灾行列,因为在现场,倪剑发现中国其他地区的专家或官员,与灾民之间有语言障碍,常有误解,也无法给予即时的援助。   

倪剑表示,这些处在安全威胁的灾民,必须靠会说四川话或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来帮助,尽快进行培训并赶赴现场。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